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确定了婚姻自由的原则。
“对于中国妇女来说,新中国的成立,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的改变。”如今已经满头银发的张璧,说起当年丈夫对她的追求,言语之间仍然有些许的骄傲。
张璧和丈夫是在革命工作中结识的。“他12岁就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16岁时,迫于家庭的压力,娶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妻子,但根本毫无感情可言。”她说,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妻子离了婚。”后来,他就开始追我了。
“我们是两个铺盖合在一起,组织给开了个晚会,大家吃了些糖果和瓜子,就算是结婚了。”原广州市妇联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碧娴说起她的婚恋故事,哈哈大笑。她说,她的丈夫出身大地主、资本家家庭,在讲究门第的旧时代,他不可能跟小店员家庭出身的她结合。“是革命的洪流把我们冲到了一起!”
李碧娴说,当时的婚姻,当然再也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也有不少婚姻是由组织安排的。
在当时的简单婚礼中,背诵毛主席语录必不可少。新人先向毛主席像鞠躬,右手握拳,举于肩上,当众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改革开放后
剩女不用羞独女不用愧
网恋和闪婚不是新鲜词
“我们那时拍拖,都是偷偷的,最多是到五层楼那里逛逛公园,牵牵手。”李碧娴说,现在条件好了,年轻人恋爱结婚,花样多了,观念也越来越新潮了。
改革开放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州,在婚姻、家庭方面,女性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恋爱方式上,可以自己寻找意中人,也可以通过婚姻介绍所,时尚潮女还通过网络恋爱。“剩女”不再要躲躲闪闪,“不婚”也变得理直气壮,闪婚、隐婚都已经不再是新名词。
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也逐渐在改变。南方医院肾内科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侯凡凡就曾说,她之所以能潜心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她的母亲和先生给了她全力的支持。作为一名女科学工作者,她对家庭、对儿子的照顾相对较少,而她的先生帮她弥补了这一缺憾。(广州日报文/记者黄蓉芳、卢文洁通讯员穗妇宣、粤妇宣图/记者乔军伟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