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热衷替儿女选媳淘婿,要求学历高、模样俏、工作好
专家称,家长代子女相亲,不如帮孩子调整婚恋心态
阅读提示
儿女的婚事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大事。当今,“剩男剩女”与日俱增,“男大不婚、女大不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令不少家长愁眉不展,无奈之中他们只好亲自上阵。在郑州嵩山路上的一个小游园内,每逢周末,由父母们自发组成的相亲会就会热闹开场。随着相亲会上人数越来越多,父母开出的条件也越来越高:男要钱女要貌、高学历、好工作,样样不能少,更有心急的家长虚报子女条件。一些年轻人对父母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但难免觉得“有点烦”,希望父母能尊重儿女的意见。
心动
周末家长相亲会,如同赶大集
4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游园。此时,园内已是人头攒动。记者留意到,来这里的人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来这里是参加“家长相亲会”,替儿女们选媳淘婿。
上午10时30分,来相亲的家长越聚越多,几近2000人。
“我儿子今年29岁了,和他年龄一样大的人孩子都有了,可他却一点都不着急。”60岁的张先生说,儿子的“淡定”急坏了他和老伴,只好出来替儿子相亲。”
“俺家闺女腼腆,不愿自己出来找,只好我替她出面了。”市民王阿姨说,她只要周末没事儿,就会来家长相亲会上逛逛。
记者了解到,来替儿女相亲的父母,他们的子女大多在30岁左右,属“大龄青年”,之前或因忙于事业,或因眼光过高等问题,迟迟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如今,这些“剩男剩女”对自己的婚姻问题大多不怎么着急,但急坏了家长。
不过,记者注意到,更有“心急”的家长,子女才二十三四岁,他们就开始出门“活动”。“李某某,男,24岁……”一位阿姨胸前挂的牌子上写着儿子的基本信息,她说:“虽然我儿子还不算大,但我觉得应该先下手为强,省得以后不好找。”
心累
多次张罗相亲,子女都不买账
相亲会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家长都随身带着笔和本,在认真记录着“征婚人”的信息;还有的家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认真讨论着;也有家长持观望态度,在登记本中翻来翻去。
戴着眼镜的张先生在这个家长相亲会上已经逛了两年了,他说,这种相亲方式更加直观,见到家长就相当于见到一半孩子了,“家长来替孩子相亲,真的很累。”张先生无奈地表示,他积极地替儿子张罗,可儿子却不买账,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很不好受。说罢,张先生摇了摇头,拿着写有儿子信息的卡片去人群中“推销”了。
中午12时,一对70多岁、头发花白的夫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但见腿脚不好的老太太,搀扶着眼神不好的老大爷,俩人颤巍巍地走来。或许是担心路远怕饿,老太太还带了矿泉水和自己家蒸的黑面馍。老两口不识字,时不时地让路人帮助他们记录信息。他们是来给自己的小女儿找对象的。据夫妇俩介绍,他们的孩子今年已经37岁了,相过很多次亲,但个子不高、长得不好、没有正式工作,使得女儿至今还是单身一人。“唉,我和她爸真是把心都操碎了。”说着,老太太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心高
家长自设条件,
学历高
模样俏
工作好
“你家是本市的吗?”
“你家闺女的工作是正式编制吗?”
“你家孩子个头有1米75吗?”
“你家孩子现在有房有车吗?”
“我家闺女不喜欢近视眼,你家孩子不戴眼镜吧?”
“俺儿子要找个1米70的,皮肤白,模样好,有工作的女孩……”在这个特殊的相亲会现场,这样的问题已经变得普遍化,成了家长们找媳妇、女婿的“基本准则”。
一位来给儿子找对象的刘大爷说,“其实,也不是我们要求高,要是找个没正式工作的,将来真是连孩子都养不起呀。”许多家长对于提出这样的高要求也纷纷表示无奈。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高学历、俏模样、好工作这三样条件是一个都不能少。家长相亲会,也成了家长之间的PK大战,是对双方家庭实力的综合考量。“谁家孩子‘条件’好,看看家长的穿着品位、说话修养就知道了。”一位家长如是说,她已经连续在这里“守摊”近3年了,女儿也见了几个,但至今仍是单身贵族。
心喜
从这里“结缘”,父母成好朋友
虽然家长们选媳像选妃,挑婿如淘金,但6年来,喜结连理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你看看,这都是在这儿配对成功的年轻人给我们寄来的结婚照。”相亲会的组织者从包里拿出本相册,边翻边给记者介绍说。据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喜结良缘的年轻人有上百对。
结缘的不仅是单身男女,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成了好朋友。“俺姑娘虽然没相中他儿子,但我们现在是好朋友,都帮忙物色着呢。”一位王阿姨笑着说,像这样的事多了,不能因为孩子不成让家长有隔阂啊。
心烦
孩子与父母观念不同
不愿见“纸条人”
在现场,被母亲硬拉过来的小李非常烦恼。她说,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已见了不下10个“男朋友”,但每一个都不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我已麻木了,不来吧又怕妈妈不高兴。唉,其实,我们的思想比父母开放得多,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人看得过去,有感觉就行。”对于这种相亲方式,她是既可怜妈妈,又无法拒绝妈妈。
与小李同样有逆反心理的还有今年36岁的李先生。“父母主要看女孩的外貌,家是不是郑州的,是不是独生子女,是不是大眼睛……”对此,他很是反感,外地人也有不少好女孩啊!兄弟姐妹多的更有爱心啊!眼睛小了一样很迷人!“我们注重的是眼缘,看感觉,对脾气,把爱情放在条件里,根本找不到真正合适的。”现在,只要看到父母回家时捎回来许多“纸条女”,他连看都不看,在这种相亲方式中,他们已经失去了信任和好感。
心理
代子女相亲
不如帮孩子调整心态
对此,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情感婚姻分析师彭熠说,“家长相亲会”的出现和盛行充分反映出父母在大龄青年婚恋问题上的焦虑心态,但她并不赞成这种形式,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给孩子形成压力,导致草率结婚、敷衍了事或逆反、逃离等不良举动。
彭熠说,父母是很现实的,现实到儿女将来的家庭生活,现实到儿女终生的幸福。不过,父母关心子女,应该从培养子女的责任心和独立意识入手,与其代孩子相亲,不如帮孩子调整在婚恋问题上的不良心态,相信一个既尊重父母意见、又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的年轻人,一定能解决好自己的婚恋问题。此外,还要多为孩子增加一些与异性交往的渠道,而不是简单地报“纸条”。
作为子女的年轻人要重视自己的婚姻,多跟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做积极的努力,减轻父母的焦虑感。(大河报□记者谭萍徐曼丽实习生赵海静王凡文首席记者闫化庄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