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邻里纠纷引发命案的特点及防范对策法学研究

家庭邻里纠纷引发命案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杨霞

一、案件特点

(一)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中青年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017年以来,港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因家庭邻里纠纷致人死亡刑事案件共6件6人。从性别上看,男性4人、女性2人;从年龄上看,29岁以下的1人,30——39岁的2人,40——49岁2人,50岁以上的1人;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各3人。

(二)犯罪诱因简单,多为突发性、偶然性、激情性犯罪

上述案件大多是由于矛盾纠纷长期积累、突发言语冲突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矛盾等诱因引起,起因简单,作案手段单一。涉案人员多存在情绪不稳定、易受伤害、缺乏理智等心理特征,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容易情绪冲动,做出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

(三)涉嫌罪名较为单一,均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案件

因涉案人员大部分属于激情犯罪,犯罪多不计后果,此类案件主要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罪名。港北区检察院2017年以来批准逮捕的此类案件中,涉嫌犯故意杀人罪4件4人,涉嫌犯故意伤害罪1件1人,涉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1件1人。

(四)积怨已久、矛盾较深

从案情看,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往往是因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存在性格上的缺陷,或无法进行换位思考,或无法有效沟通,以致矛盾日益激化,最后发展为通过犯罪手段达到目的或发泄愤怒的刑事案件。

(五)家庭情感、婚恋矛盾激化

由于家庭情感和婚恋矛盾隐蔽性强,涉案当事人不愿像以往那样寻求单位、组织来解决,很多矛盾日积月累,最终被激化引发命案。

二、原因分析

(一)文化素质偏低,法治意识淡薄

涉案人员均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此类人员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明辨是非能力有限,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对法律不信任,在纠纷发生后不是先考虑诉诸法律、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和救济,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而是试图通过极端暴力手段来解决纠纷,结果导致问题升级,使简单的家庭邻里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二)法律宣传不到位、针对性不强

司法机关开展的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开展的法律宣传工作主要依托于从上而下的专项活动,如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受制于司法资源不足等原因,上述宣传活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城区周边学校,在社区、农村等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较少。

(三)基层组织弱化,调解效果不佳

当前普遍存在基层组织忽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够注重,对群众间的纠纷不够重视,调解机制不健全,矛盾纠纷的信息收集不及时,调处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效果不佳,调处工作较为被动。久而久之,群众对基层组织不信任,宁愿自行解决矛盾纠纷,解决不及时,又极易导致矛盾纠纷升级、双方积怨加深。

三、预防对策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以案说法,开展犯罪预防。结合民事、刑事诉讼及调解的典型案例,通过微电影及相声小品、游戏动漫等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拓宽法治宣传途径,在家庭成员、邻里之间树立互敬互爱、互信互容的价值观念,努力引导群众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二)坚持宽严相济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办理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时,不能就案办案,要努力提升办案效果,充分利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打击重点,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能真诚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双方能自愿和解的轻伤害案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恶性案件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案件,要依法严惩严办、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从而达到执法办案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

(三)强化心理辅导,提高办案质效

司法机关在办案中要本着救助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一些存在性格缺陷的刑事案件当事人,考虑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调查人时,如遇到情绪变化大的,主动与其沟通,掌握其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解开当事人心理纠葛,缓解其心理压力,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

(四)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社会调解机制

配齐配强调解队伍,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强化对调解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能,健全和完善妇联、群众基层自治组织的调解功能,充分发挥邻里、亲友的引导、调解作用,努力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THE END
1.“心理疏导”服务巧解婚恋情感纠纷充分利用各社区(村)“妇女之家”妇女维权服务站(点)、家事调解室等基层阵地,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疏导活动,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调适、婚姻家庭关系指导、亲情托慰等心理咨询服务,将情感纠纷化解在萌芽。今年以来,华阳镇通过心理疏导方式已成功化解婚恋家庭纠纷12起,成功率达100%。(吴刚 记者 梅http://www.fzahw.com/news/2024/03/12/c_112490.htm
2.台前县吴坝镇:紧盯情感纠纷化解提升命案防范实效这一现象引起了该村网格员的关注,把相关信息上报后,吴坝镇平安办联合村两委相关人员进行了入户联合调解,最终,康华决定回家和妻子一同照看家庭,夫妻双方和好如初。这起案例只是吴坝镇聚力调解婚恋家庭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段时间来,吴坝镇坚持预防在前,整合力量资源,推动高效化解,多举措提升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以https://www.hntv.tv/news/0/1854804318520868865
3.三门:健全家庭婚恋纠纷闭环管控机制法院、民政、妇联等部门在内的跨部门数据,依托“一网一图一机制”系统,全量导入涉及家庭婚恋纠纷警情;研发流动人口模型,比对碰撞流动人口、婚姻登记、110警情、民警走访等数据,摸排潜在情感纠纷,要求乡镇街妇联干部、村社妇女主任、网格员对家庭感情、家暴等四类纠纷必排,实现对婚恋情感纠纷风险的精准感知和闭环管控。http://www.legaldaily.com.cn/zt/content/2022-11/01/content_8795457.htm
4.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汇总表.docx附件2 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汇总表 序号 乡镇(街道) 家庭类型 婚恋家庭纠纷类型 婚恋家庭纠纷化解情况 化解比例 备注 农村留守 失独 招婿 婚姻关系变化 抚养关系变动 发生遗产继承 其他 家庭暴力 婚恋情感纠纷 子女抚养教育纠纷 老人赡养纠纷 家庭财产纠纷 家庭关系纠纷 其他 小计 家庭暴力 婚恋情感纠纷 子女抚养教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18/8066100003005004.shtm
5.婚恋纠纷分析研判.docx婚恋纠纷分析研判婚恋纠纷分析研判篇一婚恋纠纷分析研判在现代社会,婚恋纠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个人幸福家庭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因此,对婚恋纠纷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对于预防和解决此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婚恋纠纷进行分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993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