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7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中,选出的年度国内字是()。
A.稳
B.难
C.新
D.保
《辞源》和辞海》的出版单位不同,前者是由()出版的。
A.商务印书馆B.中华书局C.上海古籍出版社D.社
2.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
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
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D
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E
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创立于1897年2月的,后来一度成为当时最大、最有影响的图书出版社
A人民教育出版社B中华书局C商务出版社D商务印书馆
A1903B1904C1905D1906
A.同文书局B.中华书局C.商务印书馆D.大同译书局
()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由张元济等人撰写的《最新教科书》,广受欢迎。A1903
B1904
C1905
D1906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中,选出的年度国内字是()。A.稳B.难C.新D.保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192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8位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新诗合集()。
A.《流云》B.《旧梦》C.《雪朝》D.《小河》
A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B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C发挥公有制的制度优势
D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2、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业务爱好有()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国出版业的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生活书局
C:正中书局
D:中华书局
E:世界书局
12、120年的商务印书馆发展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智慧,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艰难险阻时的高贵品质与文化自信,充满历史启迪,也淬炼出了“商务精神”。观点一:商务印书馆创造过诸多“第一”,出版过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第一部专科类词典《植物学大词典》,创制过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并首次采用胶版彩印等,观点二:120年来,商务印书馆出版5万余种图书,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商务印书馆以书为名,汇贤聚能,中国近现代众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与商务印书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它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无可替代的思想阵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观点三:拥有百年老店称号的商务印书馆,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准来打造图书产品。它每一个传承多年的图书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销常新。
8、中国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是()
A:张元济
B:夏瑞芳
C:高凤池
D:高尔松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国出版业的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
A:1897
B:1905
C:1912
D:1917
E:张元济
F:夏瑞芳等G.蔡元培
14、[摩洛哥]艾哈迈德·艾敏著、纳忠等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商务印书馆,是研究阿拉伯学的必读书目()
14、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9、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①看《申报》②坐飞机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④拍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A:《东方杂志》
B:《小说月报》
C:《教育杂志》
D:《妇女杂志》
4、1932年之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厂是()印刷厂。
A:世界书局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大东书局
(),日本人高岛素之著、施存统译的《马克思学说概要》(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传入英山县。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120年的商务印书馆发展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智慧,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艰难险阻时的高贵品质与文化自信,充满历史启迪,也淬炼出了“商务精神”。
观点一商务印书馆创造过诸多“第一”,出版过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第一部专科类词典《植物学大词典》,创制过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并首次采用胶版彩印等,带来了中国出版业学术史、教育史乃至文化史、思想史上一系列革命性的转型与进步。
观点二120年来,商务印书馆出版5万余种图书,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商务印书馆以书为名,汇贤聚能,中国近现代众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与商务印书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它成为中国学术史上无可替代的思想阵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观点三拥有百年老店称号的商务印书馆,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准来打造图书产品。它每一个传承多年的图书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销常新。这其中固然有图书内容和作者的原因,但出版方精益求精的打磨、倾心尽力的维护,也赋予了图书产品无限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灌注于字里行间的默默奉献的工匠精神。
问题
1.请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分别从哪一角度解读了“商务精神”的内涵。
要求简明、准确,每点不超过6个字。
(1)观点一()
(2)观点二()
(3)观点三()
2.分别概括以上三则观点所反映的“商务精神”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50字。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A改
B梦
C创
D廉
A阅读《申报》
B参观轮船招商局
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
D观看无声电影《定南山》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版增收了“限行”“摇号”等3000多条词语。但诸如“剩男”“剩女”等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够尊重人的词语没有被收入。这告诉我们()
①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
②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
③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
A、人民出版社
B、商务印书馆
C、中华书局
D、新青年社
商务印书馆潘光迥赞誉中行的服务有八大优点,称作“()”。
A、八荣八耻
B、八段锦
C、八优秀
D、八情怀
A陆费逵
B章锡琛
C梁启超
D夏瑞芳
A《欧美员吏制度》
B《行政效率》
C《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
A、忧心忡忡zhōng
B、忧心忡忡chōng
A、惆怅chóuchàng
B、惆怅zhóucháng
A.1910年B.1919年C.1929年D.1932年
A.复兴国语教科书B.开明国语课本C.最新国文教科书D.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A.描写词典B.信息词典C.百科词典D.资料词典
57.我国近代的三大民营出版机构不包括()。
31.20世纪上半叶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著名期刊有()。
商务印书馆在民国初期就办有多种期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等。
我国近代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下列近现代出版机构中,民营的有()。
商务印书馆在民国初期就办有多种期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商务印书馆创办初期的主要业务是出版()等。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中,选出的年度国内字是()。
材料一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了解较少。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二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赵汀阳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它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材料三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杨立华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D、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商务印书馆与京师大学堂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______。(判断对错)
如果选择“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研究主题,其研究对象可选择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
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商务印书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江南制造总局机械学堂
D、京师大学堂
A、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自认倒霉
B、应该严惩盗版者,而采购者不应负责
C、只要没有印刷错误,价格又便宜,买盗版也无妨
D、被侵权者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家也要加大对侵犯他人智力成果行为打击的力度
下列选项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的是()
A、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
B、《万国公报》和《申报》
C、京师大学堂和同文馆
D、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创办的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文化出版企业是()
B、中华书局
C、读书出版社
D、三联书社
2015年12月21日上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办的“汉语盘点2015”活动揭晓,“廉”字当选“年度汉字”。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B、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的正式文字从金文开始
D、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中,选出的年度国内字是。
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童话》的主编是()
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童话》的主编是
在中国,“童话”的产生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为标志,该丛书的主编是
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是
中文“童话”一词来自日本,于清朝末年在我国出现。其标志是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孙毓修主编的
A《欧美员吏制度》B《行政效率》C《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D《行政纲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除“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二: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材料三: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二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经典,谈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
C.材料三讲杨立华不同意赵汀阳的意见,杨立华认为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经典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
D.材料三杨立华谈论了对赵汀阳先生的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8.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
D.在讨论交流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联系了。
E.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9.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网联合举办的“2017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最终,集民意、时情于一体的“享”“智”“初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际字、国内词、国际词。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
D.材料三杨立华谈论了对赵汀阳先生的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以及如何解读经典。
A.这套从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和图书。
9.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
结合所学经济知识和生活体验,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新华字典》App收费的理由有哪些?(8分)
(2)有同学表示,他不愿意付费购买《新华字典》App。请写出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理由。(8分)
下面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本封面图。该书
A.颁布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
B.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
C.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灭亡
D.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大跃进】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B.“左”倾错误尚未得到彻底纠正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成果显著
D.“拨乱反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出版界的巨人﹣﹣胡愈之
1914年,胡愈之考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他充分利用商务“东方图书馆”,发愤自学,博览群书。1915年8月开始在《东方杂志》发表其第一篇译作:《英国与欧洲大陆间之海底隧道》.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1928年3月,胡愈之被迫去法国留学三年。
胡愈之回国后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邹韬奋和胡愈之这两位爱国知识分子联手呼吁抗日救亡。桂林是当时后方文化名人荟萃的文化城,胡愈之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曾在桂林国新社任记者的王淮冰回忆:“文化城中的文化人,无论办报纸、办杂志、开书店、出版图书,有事都去请教愈老。人们称他为‘文化界的参谋长’……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文化城’中第一大忙人。”胡愈之发动知识界朋友共同集资创办了由章锡琛任经理的开明书店。章锡琛曾深情地对胡愈之说:“从主意到具体工作,没有你恐怕就没有开明书店了。”在胡愈之的推动和策划下,创立了以《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为理事长的“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新闻界群众团体。
《世界知识》是胡愈之在生活书店亲自创办的心爱刊物。他在1934年9月发表的《世界知识》创刊辞中指出“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在他和乔冠华的共同建议下,《世界知识》从上海迁来北京复刊,使其成为我国唯一从旧中国转来至今仍在连续出版的刊物。
淞沪战争上海沦陷后,胡愈之在租界孤岛仍坚持文化出版工作。他从斯诺家中得其新出版的《RedStarOverChina》一书,为了减少发行阻力,将原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改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在不到一年内连续出了四版,并在香港被多次翻印,成为海内外华人争相阅读的畅销书,创造了中国出版史的奇迹。
不久,胡愈之与许广平、郑振铎等共同商议,编印出版《鲁迅全集》.他亲赴香港向蔡元培、宋庆龄汇报此事,得到他们的热情赞同和支持,通过茶话会向社会名流推销《鲁迅全集》精装纪念本的预约券,迅速筹集资金万余元汇寄上海,使书稿得以及时开印。首版《鲁迅全集》共20卷,约600万字,从开始策划到1938年7月正式问世,仅历时4个月,又一次创造了出版史的奇迹。
1937年6月11日,苏州法庭开庭审讯救国会“七君子”。12日晚,胡愈之即挥笔起草《爱国无罪听审记》,第二天早晨,各报多以《爱国无罪听审记》通栏标题刊出,轰动了全上海,成为传世之作。
(摘编自胡序威《文化出版界的巨人﹣﹣胡愈之》)
(百度百科)
②我每每觉得像愈之这样的人,他本身就是绝大一股感召力!给青年一代以鼓励,以勇气,以楷模。
(茅盾《悼念胡愈之兄》)
(1)下列对材料的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胡愈之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准确的判断力,而且还是一个热心社会事务,关心帮助他人的文化人,因此受到文化人士的敬重。
B.胡愈之亲自创办心爱刊物《世界知识》,他希望通过这个读物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世界,扩大中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了解世界,让国家发展跟上世界的步伐。
D.胡愈之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家、编辑,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记者、作家、翻译家,他的文学作品极具鲜明的时代性,具有强烈号召力与生命力。
(2)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回答。
(3)胡愈之被称为文化出版界的巨人,他在文化出版界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请简要分析。
以下材料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大跃进】d<xyu的i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B.“左”倾错误尚未得到彻底纠正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成果显著D.“拨乱反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分)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1)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D.在书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2段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赵汀阳和杨立华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4)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8分)
右侧是商务印书馆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
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4分)
以下材料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它反映出当时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由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评选活动12月20日在京揭晓,“正能量”一词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年度十大新词语。
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的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百度百科》)
请以“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低于800字。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5分)
你如何看待第6版《现汉代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从不同角度陈述两点理由。
▲
下列句子是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它反映出当时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C.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D.“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年4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二: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年5月16日澎湃新闻)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A.材料二中马云说人“有担当”,与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的观点有相似性。
C.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D.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A.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预示着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将走出“象牙塔”。
B.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C.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D.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相比于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中国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
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右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一代醇儒张元济
熊月之
张元济一生最主要的事业是出版与古籍整理,两者又是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
在张元济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新式出版业是到近代才出现的行业,从写稿、组稿、翻译、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到企业管理,从印刷机器、纸张、油墨、装订、开本到印数,从联系作者、译者到与官府打交道,所有这些,对于张元济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考其诀窍,就是两个字:敬业。他坚持,不赚钱的书一般不出,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包括拒绝印刷康有为、孙中山的书,都是为了对公司负责,也都是敬业的表现。
张元济无论当官还是经商,都真诚对人,不虚伪,不欺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与总经理高凤池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对于这些分歧,他不掩饰,不回避,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1919年,因为许多分歧难以消除与妥协,张元济决定辞去经理之职。经人调解,他与高凤池达成和解,并坚持一定要向高凤池道歉。与高凤池相比,论社会地位,张要高出许多,张是翰林,高是小学程度。论在商务的影响力,张也要大许多。细论张、高二人的分歧,张的意见,均为企业前途着想,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如注重企业制度建设,引进、起用新人,对于违纪违法员工严肃处理,高则立于相反方面。但是,二人矛盾一经调解之后,张便主动道歉,诚恳支持高的工作,并坚持自己的薪水必须低于高凤池。诚与恕是一体两面。待人诚恳,必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927年,张元济被绑架,在南翔附近的农村被关了六天六夜。绑匪开价先是30万元,后降至20万—15万—2万,最后以一万元赎票。那时,上海绑票案件屡屡发生,撕票的事情也不止一例。张元济能安然脱险,与他设身处地、以恕道对待绑匪有关。绑匪也是人,张元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诚,终于化险为夷。
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屡起工潮。对于工人的罢工斗争,张元济力主两边兼顾,同存共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解决后,作为资方代表的张元济,反而得到工人的拥护,职工大会上竟然全场高呼“打倒王显华!”“拥护张菊生!”张元济在当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没有更细的资料,但是,从结局看,张元济至少比经理王显华更加理解和重视工人的要求,能够同情地理解工人的权益。
乐志华是张元济轿车司机的外甥,从宁波乡下来到上海,1923年到一位英国人家里当佣人,被主人诬陷偷了740英镑,关进牢房,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下,被巡捕打得遍鳞伤,右腿残废。张元济获悉此事后,为他聘请律师,到医院验伤,通过宁波同乡会呼吁社会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官司打了五个月,冤情终于得到昭雪。
待人诚与责己严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张元济都严格要求自己。主持编辑《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部头古籍汇编,为公司带来了巨额收入,他自己从未收取过什么主编费及稿费。在公司,自己的薪金一向从严,不让儿子进入商务印书馆。
正因为张元济待人真诚,责己严格,所以,从清末到民国,商务印书馆能够团结那么多文化人。这些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政治态度,但与张元济的关系都很好。
(选自2012年10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16,作者为何要选择张元济与高凤池之间的纠纷来详细介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7,“诚与恕是一体两面”,而作者为了表现张元济的“恕”,写出了哪些典型事件?请概括作答。(6分)
18,张元济作为一个领导,其“敬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图2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100
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右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存亡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西学东渐(25分)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材料二: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大学士倭仁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材料四: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
问题:
(1)材料一谈及古代社会出现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交流分别指?(6分)
(2)材料三“从纯科学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观点的依据是?(4分)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15分)
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冯如C.商务印书馆、冯如D.同文馆、利玛窦
选出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
B.不过,他表示,“除非国家急需,否则就算探明也不会开采这些矿藏。对可可西里的保护绝对重于开发”。
C.清高的“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
“西学东进”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材料二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材料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问题:(25分)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学东渐”的历程和阶段性特点。(4分)
(3)你是如何看待“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15分)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不包括()。
A.鲍咸恩、鲍咸昌
B.夏瑞芳
C.高凤池
D.张元济
外资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2004年真题]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土山湾印书馆
D.墨海书馆
“七联处”包括()等七家出版机构。
A.商务印书馆、文通书局
B.中华书局、开明书店
C.商务印书馆、长江书店
D.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
E.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华兴书店
A、描写词典
B、信息词典
C、百科词典
D、资料词典
A、京师同文馆
C、金陵书局
D、中华书局
E、大东书局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上册16课
国家,国体。政体;国籍,宪法,国民之权利,国民之义务,统治权,国会,选举,议员,大总统,行政官厅,总统制与内阁制,集权制与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