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人谈恋爱,更是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共鸣感。
转眼间,《心动的信号》已经播至第六季,依然热度不减,话题频出。
CP“发糖”,微甜就好
打造有真实感的“恋爱代餐”
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当中,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照阶梯从低到高的顺序分类排序,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便开始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情感观察类综艺,即是符合精神需求的产物。
与前五季相比,《心动的信号》第六季在素人嘉宾的选择上视角覆盖更广,在“信号小屋”里,从勇敢追爱的学生党到早出晚归的打工人,金融从业者,前国乒选手等,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群体类型,但都是自身领域的佼佼者。这一季节目侧重于深度展现嘉宾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用更为真实的情感关系,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杨汝晴是这一季后来加入的女嘉宾,在表达爱意的过程当中,她一直都是自信的姿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她的故事线里,没有一见钟情、霸道总裁的经典甜宠桥段,而是把主导权紧紧抓在手里。她不仅会主动追求,能提供情绪价值,也会坚守底线,甚至提醒男嘉宾“如果给过你几次机会,但是你没有好好珍惜与把握,那么缘分就会失去。”
探索情感“高端局”
直面人性的变化无常
知名美妆博主王睡睡和丈夫张硕,是最近热播的《再见爱人》第三季当中最有争议的一对嘉宾。两人在艺考班相识,张硕对王睡睡一见钟情,死缠烂打两年,在父母的催婚下,他们举办了婚礼,却迟迟没有领结婚证。婚姻生活三年的琐碎让两人之间的浪漫荡然无存,婚前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张硕,婚后却耐心尽失,甚至眼里全是厌弃。
情感是一种感性的事物,具有不可预测性,其发展也往往是不可控的,全凭当事人的内心使然。日积月累的矛盾,周而复始的争吵,其实王睡睡心里早已清楚,张硕不再值得她去爱,但却还是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们将自己的矛盾呈现在荧屏上,不仅是对自己情感矛盾的剖析,更是通过他们的个例反映当前社会两性关系普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而第二现场的主持人、明星嘉宾观察员结合第一现场的真实情况所进行的讨论,更是引发观众的思考与探究。
走出乌托邦式爱情空想
引领积极健康的情感观念
德国当代著名的系统论社会法学家卢曼曾经提出这一论调:爱情是最重要的,可也是一种最难捉摸、几乎非理性的人际关系形式,是概率极低的关系——当然,爱情的魅力也在于此。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行动方式,两个互为“偶然”的个体要达成亲密的一致、并协力维系,其本质就是一场风险极大的博弈。从这一角度来说,通过综艺寻找真爱,或是通过综艺解决情感危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情感观察类综艺对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起到了一定的挖掘效应,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