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成立短短几年的产品,是在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下,用户量从百万级到数千万级只用了8个月,是在什么样的方式下,频频登陆Appstop的排行榜,是什么样的产品功能,不屑跟陌生社交界的“王者”陌陌、探探做比较。
通过三方数据(易观数据)显示,2019年1月Soul月活最高峰达到463.6万,从趋势图可以看出,从产品问世,月活一直处于不断增长趋势,是在什么增长条件下,让产品这样迅猛增长,又是什么原因,在2019年4月月活出现慢性下降走势?而这些是疑问,需要站在增长的角度来解析产品及来回答问题。
Soul官方宣言,Soul定位“心灵的社交App”,产品通过“化学反应匹配算法”一键推荐用户可能喜欢的人,让用户通过在Soul上和聊得来的朋友沟通和交流来降低孤独感,提升幸福感。
而功能一直围绕在产品定位。用户在注册时,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问题的背后是一套运营算法,产生个人性质的标签,来进行匹配和之后的交流。在首页有球球状的标签属性匹配、文字交流的灵魂匹配、语音匹配、恋爱铃及视频匹配功能“脸基尼”,而这些功能全部是围绕着“灵魂”,标签的方式会让陌生社交拉近了彼此的“关系”,降低交流孤独感,从而让匹配之人更能互相聊得来。
很多增长官前期都在不屑的优化产品功能,策划各种运营方案,增长方案,但多数往往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定位,增长的初衷与产品定位密不可分。回头看陌生社交「探探」这款产品,未闻其声先听其名,探探一直定位于LBS的社交方式,左右滑功能使它快速引爆市场。另外一款被Soul恶意举报的产品「Uki」,产品定位同样是「寻对人为出发点」,功能多数也是围绕「相同人」来运营。
产品创立之初就以预想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而在产品运营之后,往往增长官们会借鉴其他家的增长运营方式,来去改变本来的产品模样,回归初心,围绕产品定位的增长很重要。
Soul刚发布产品后,是通过豆瓣小组等渠道邀请种子用户进行冷启动。在发布产品的第二天就有海外用户在应用商店上反馈国外手机无法注册,但在产品早期支持海外用户注册通常并不是业内的高优先级实现的需求,Soul却在该期间1.1、2.1、2.3三个版本都对满足海外党需求做了努力。
2018年9月14日,一则名为“Soul登不上”的消息悄然爬上微博热搜。
2019年4月,Soul携手爱奇艺《喜欢你我也是》,看综艺里灵魂伴侣碰撞火花
2019年11月,Soul和《奇葩说》跨界合作,明星辩手肖骁为Soul用户带来了热乎乎的辩题,站内发起了同款辩论,让年轻一族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9年11月,Soul与《盗梦特攻队》跨界合作开启梦境奇幻旅程。备受年轻用户喜爱的社交平台Soul也和《盗梦特攻队》一起,开了个梦境收藏馆。用户在广场下记录难忘的梦境瞬间,将有机会获得《盗梦特攻队》电影票及周边。
到星球的页面,才真正是让Soul持续留存及变现的最佳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板块设计都是与注册前的问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首先这些旋转的3D小点点代表着不同的属性被标签的群体,用户可以选择以一位感兴趣的用户发起聊天,「啥口味,啥类型的都有,这可太定制化了」。
在灵魂匹配、语音匹配、脸基尼匹配,恋爱铃等匹配功能中,都是利用性别、年龄和星座、三观、兴趣爱好等标签属性进行匹配,会给用户植入「相同」人的心智,这时会提升双方潜在的信任,降低沟通成本。
另外这些功能中,有几个共同的特性,「直接」发起聊天,「快速」进入体验,直接听到对方「声音」,建立起「沟通」渠道。而这些关键点,都是让Soul用户获得快速体感的绝佳方式。
留住用户就好的方式,就是建立社区。
弱化匹配,强化互动,用相似的经历,来敲击“窥探”者的内心,而这样的社区往往是健康的社区。现在c端的产品,想要增长,一定要做社区。
标签匹配是Soul的核心功能,也是最佳营销亮点。
所谓的匹配,是根据你注册时所回答的问题,对你进行统计归类,打上标签。
而千千万万的注册用户会形成庞大的标签池,不管你如何进行匹配,都会匹配到“满意”的另一半。
对于标签匹配的运算方式,这里不多讲,也不是此次讨论的观点。标签合理特征,是站在了人性的高点,一旦人们通过标签,实现了这种深度的连接,单身男女在持续交流之中很容易产生「感觉」。不管匹配何样的另一半,都将可以双方的尬聊感降到最低,可以直接发起聊天,寻找彼此的共同话题。
正因为这个样的定位,让前期的Soul在能够迅速走红,慢慢侵占用户的心智,抢占口碑市场。作为Soul的友商Uki,采用“声音控”来抢占用户的的心智,在看不到对方人脸的时候,先闻其声同样可以快速让人进入心跳时刻。
对于陌生社交来讲,得女性者得天下。陌生社交市场需求往往有两种需求造成,第一种是约P,不讲感情,讲生理跟需求;第二种是相亲,扩大自己的社交领域,寻找更广阔的天空与海水。
两种刺激性的需求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增长,据三方数据统计,Soul的女用户群体要大于男性群体,且大学生成为主流用户人群,这就造成了肉比狼多的场面。
在第一种约P的需求场景下,发起沟通更为简单,文字,音视频的聊天方式,无需在苦苦的左划右划的等待双方统一。女性用户多带来的结果是匹配不满意直接换,不行的话就关掉对话,进行新的匹配。试想下,这种利好的场景与明确的需求下,怎能不增长?
第二种场景是相亲,能在此相亲寻找另一半的,可以推断,真实生活中异性较少、社交能力过弱或者寻求开拓更多的异性资源,而在Soul,灵魂+三观+颜值=心仪是帮助筛选相亲“科学”的工具,而能够走在一起的,也确实大有人在。相亲也同样成为一种因为市场需求导致的增长。
Soul已经是一款“大孩子”了,再喝资本的投食,资本会不开心的。基于社交体系,Solu的变现方式在整个产品中,无缝不钻,但Soul的变现方式,变得不再是以往产品中简单的充值会员。
Soul在你需要它的地方都做了变现处理,让你付费。比如在脸匹(脸基尼)这项功能项来讲,系统给出每天默认三次免费的体验次数,为了刺激用户使用脸基尼使用次数,还特区分对男性与女性的免费次数,男性是每天三次,用完之后需要付费,而女性是每天七次,匹配失败则继续赠送一次。这种变现方式可以大幅度挽留用户在付费环节中的流失用变成温水煮青蛙策略,一切都将用户牢牢套住。
具体的变现方式是否值增长官学习,给诸位支个招,先体验几个小时产品,此处的体验,并非如产品经理调研竞品那样功能性体验,学会把自己当成用户,再对我上面用思维导图所列出的变现功能点进行核对,这样才是对运营、增长的最大尊重。
当下Soul在裂变端,已经没有值得我们可学习地方,当然也存在裂变的行为,如在夸夸墙、邀请好友送Sou币l等环节上,都采用要邀请的方式产生裂变。这些裂变方式相对于目前市面上““拼”、“帮”、“砍”、“送”、“比”、“换”的裂变方式较为老套。
Soul几乎都是采用邀请送钱的方式,不太具有创新,但Soul的变现环节较为重,使内部的“货币”更有价值,这也让裂变更具有诱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