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与情感依恋

1、当与别人相处得不太顺利时,我倾向于退缩;

2、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朋友或是恋人、也很难让自己依赖他们;

3、我有点怀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真正的感情;

4、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感到不舒服;

5、当别人想与我的关系更近一些的时候,我会感到紧张。

以上五条如果有三条或三条以上,记住,你可能是A型依恋模式。

二、B型依恋模式

1.一般来说,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善意并值得信任的;

2.我发现与别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并不难;

3.我能够安心地依赖于别人,也能够让别人依赖我;

4.我并不担心会被别人抛弃;

5.当别人从感情上想接近我时,我觉得挺自在的。

同样,如果你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话,记住你可能是B型依恋模式。

三、C型依恋模式

1、在亲近的关系中,我经常感到被误解或没有被赏识;

2、我觉得我的朋友或恋人不太靠得住;

3、虽然我爱我的恋人,但我担心TA并不是真心地爱我;

4、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接近

5、我想和别人的关系再亲密些,但我并不能确定是否信任他们。

如果你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话,记住,你的依恋模式是C型。

上面这三种类型,都是关于成人依恋模式的选择题。

心理学中的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恋就是动物的一种习性,是动物幼者适应生存的一种特定反应。也就是说,不仅仅在人类社会,在整个动物界,依恋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在依恋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身体的接触。

费洛伊德认为,婴儿对人的依恋,是由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喂养他们的就是母亲。所以他们便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可是哈洛通过恒河猴的实验,他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幼崽对于母体的依恋,不仅仅是为了食物,与母亲温暖而舒适的身体接触,才是它安全感的源泉。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让婴儿吃饱喝足就足够了,如果想和婴儿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的话,就多多拥抱他吧!他需要的是这样的接触和温暖。婴幼儿的很多发展,都有所谓的敏感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一项技能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熟。

HendrikAntoonLorentz,这个对生理发展和行为发展开展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就将鸟社会依恋的形成,称作为印刻现象。他发现幼鸟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了与母鸟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幼鸟在敏感期没有看到母鸟,就会在其他目标上产生所谓的印刻并对其形成依恋,形影不离。所以洛仑兹正是利用这个方法,让一群小鸟紧紧围绕在他身边。

那么人类婴儿对于其抚养者的依恋,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敏感期呢?现在的研究指出,依恋形成的敏感期,从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结束时期尚不明确。就像电影《亲爱的》里面显示的,虽然那个孩子在原生家庭得到了非常大的温暖和支撑,可是当他被拐走之后,在后来家庭也慢慢形成了对那个家庭的依恋。所以依恋这个过程什么时候结束,真的是一个迷。

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密互动和依恋关系,就是这样一步步逐渐形成的。不过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个体差异。你平时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应该会发现有些孩子非常难以和父母分离,一旦分离他们会大哭大闹。心理学家根据儿童与父母分离和重聚时的不同表现,将婴儿分成了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第一种,叫安全依恋型。当养育者离开的时候,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会轻微地表示抗议。而当养育者回来之时,他会主动寻找父母。并且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抚下平静下来,然后他们就重新开始一起玩耍。

第二种,叫回避型依恋。它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这种类型的婴儿会以回避的方式表现出不安。他们在母亲离开房间时,并不会表现得十分痛苦,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也不会主动地恢复与母亲的接触。有时还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说玩具,而不看自己的母亲。

第三种、叫抗拒型依恋。当然它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在陌生环境中,这类婴儿通常很焦虑,他会紧紧抓住自己的母亲,而不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离开时,他们通常会大声哭泣,而当母亲回来给予他安慰的时候,又会用踢打或者推开的方式拒绝母亲的接近。表现得非常的矛盾。

第四种,混乱型依恋。在陌生情景中,他们可能会困惑,也可能会恐惧,或者几种东西掺杂在一起。这类型的婴儿,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当然也有其他一些特定的行为。比如在养育者身边,他们也会感到害怕。当然,混乱型依恋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研究表明,这些依恋模式之间的差异,其实与婴儿和养育着之间的互动有非常大的关联。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儿童的父母,一般对儿童发出的信号比较敏感,而且会及时地对其需要做出反应而回避型儿童的父母,倾向于不与孩子互动,对孩子发出的信号不回应,并且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抗拒型儿童的父母,互动常常是不连续不稳定的,他们有时会回应,但有时又不回应。总之,不安全依恋模式儿童的看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需求,没有很好地与儿童进行互动。而这样的东西,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这里,成人的三种依恋模式,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A,是回避型依恋。B,是安全型依恋。而C,是矛盾或者混乱型依恋。基于这三种测验的分类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在成人当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是安全型依恋模式,约20%的人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依恋模式另外有20%的人,把自己定义为矛盾型依恋模式。神奇的是,这与婴儿依恋类型的分布,非常的相似,于是就有研究者研究了幼年依恋关系与成人恋爱关系的连续性。他们发现,幼年依恋的质量与其成年之后的恋爱关系有非常大的关联。不过,成人的依恋风格或者恋爱关系是不是由其早年的依恋模式决定的,这个命题到今天还是充满了争议。因为依恋关系并不是一次确定就不能改变。一些个体在经历成年期的一些人际关系之后会改变他们的依恋模式。

无论是婴儿的依恋关系,还是成人的依恋关系,情感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的依恋模式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那怎么才能让婴儿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呢?

第一,多给孩子拥抱。

第二,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要向孩子编造谎言。

第三,孩子不愿分离时,尽量跟他说清楚离开的原因,并告知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不要采取恐吓或打骂的方法;

THE END
1.测试你的情感依恋模式亲近依恋分量题: 我发现与伴侣亲近比较容易 完全不符合1比较不符合2 不能确定3 比较符合4 完全符合5 1 1 2 3 4 5 5 2. 我不在乎伴侣太亲近我 完全不符合1 比较不符合2 不能确定3 比较符合4 完全符合5 1 1 2 3 4 5 5 3. 我对伴侣建立亲密关系感到很舒服 https://www.wjx.cn/xz/275921764.aspx
2.成人依恋量表(AAS)自测表(附答案及解释)1990年,Bartholomew从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出发,提出了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 。 一、依恋类型 依恋(attachment)这个概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来的,原本用来解释婴儿与养育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1978年,他的学生Mary Ainsworth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Secure)、焦虑-矛盾型https://m.douban.com/note/826657752/
3.测测你的成人依恋类型心理测试依恋关系会伴随我们一生,是人与人之间纯粹情感上的深层而长期的联结,是个体探索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其他关系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 成人依恋类型大致分为安全型、焦虑型、恐惧型、回避型,你更偏向于哪种类型呢?快进入壹点灵小测堂测测这个关于测婚姻和测恋爱的小测试吧~ https://m.ydl.com/ceshi/4836
4.免费成人依恋类型测试18题小猫测试(xmcs.cn)成人依恋类测试,用于测评成人依恋类型,包括有: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和回避型,成人依恋类型反映出来的是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属于童年期依恋经历的回忆(重现),对成年后如何对待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等。https://www.xmcs.cn/x/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