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帮"下沉市场"相亲?这款App如何做到年入10亿?我去学习

看到这个界面,感觉如何?是不是很有意思?乡镇网民在线相亲,还有个红娘坐镇~

这款叫做伊对的相亲软件最近非常火爆,今年5月份的流水是6000万,今年预计总收入可达10亿元。伊对的主要用户群体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以下,是一款典型的“下沉市场”产品。

这款软件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主打什么市场?商业逻辑是否OK,发展路上又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带你了解这款产品。

简而言之,伊对是引入了红娘的直播相亲App,软件内部嫁接了会员服务和直播打赏两大付费点。软件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模块(iOS版本):

看下来,就是个结合了直播(三人连麦+七人连麦+付费打赏)+陌生人社交(异性推荐+匹配+动态+群组+付费会员)的,打着相亲旗号的直播交友软件。

伊对的主要创新点在以下四个方面:

社交产品分为两种:

前者追求关系链的密度和强度,讲究的是信息分发的效率;后者追求交易/匹配的效率。

这也是伊对北极星目标是产生的匹配数的原因。也就是说,日活很重要,用户在线时长也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得是产生的匹配数,如果男女不匹配,伊对无法完成商业逻辑。

直播变现大招:“订单抽佣”

陌生人社交变现大招:“会员服务”

增值服务是目前全球最主流的变现方式,Tinder和探探尤其如此。通过用户付费来提高用户的社交效率体验,用效率换收入。超级喜欢、增加曝光、筛选等功能都是以此为前提思考出来的。

伊对更加直接,男性用户主动发起和女生的聊天就需要购买会员,同时用不断的女性账号打招呼来诱导用户付费。这就不光是效率,更是直接把服务权限截断,使得用户不得不去购买。

伊对融合了直播+陌生人社交,收费逻辑上也是两者兼顾,试图提高用户的LTV(LifeTimeValue,单一用户在平台的总价值),反而有些功能不纯粹。

LTV取决于平台满足的用户需求是否高频(约会交友>严肃约会>相亲)

LTV的实现,关键在于单次行为完成之前(对于伊对就是相亲),把平台赋予这次行为的效率兑换为收入。

本小节我们分析了伊对产品形态的特点:追求匹配效率,变现逻辑融合了直播和陌生人社交的各自大招。并且从产品的特点推导出它必须在低频的相亲成功前保证足够大的LTV,导致它们依赖直播打赏,这点对其商业模式影响非常大。

聊完产品形态后,我们来看看伊对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它对应的商业策略,来进一步理解伊对。

下沉市场用户有钱

据《2019年下沉市场图鉴》的数据描述,用户中,月入3000元以上的占75.6%,月入5000元以上的占40.8%。

数据来自于MobTech

与此同时,因为房价物价和一二线城市的差异,实际上,他们的消费能力并不低,从可购物消费支出来说,相当多的用户甚至被归类为“隐形新中产”。只是由于城际差异等因素长期被我们所忽略。

不怕花小钱

拼多多的爆火,一度让很多人觉得下沉市场用户是追求低价。错!他们其实是为了降低风险!这其中的心理机制如下:

拼多多正是用颠覆产业链+社交裂变的逻辑切中了这两点,使得整个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有需求

“伊对”的男性用户,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以离异、丧偶、单身为主,这部分人群,相亲与结婚的意愿是相当强烈的。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选择传统互联网婚恋方式呢?三个原因:

所以,收费高、服务不好、口碑差,导致用户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因为目标用户的手头有可支配收入,又愿意花小钱,而伊对的初级付费门槛是会员30元/月,且充值6元即可拿到虚拟道具,因此,“伊对”只要找准他们的痛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实现营收。

市场环境中,确实存在伊对的商业空间,但是,伊对的商业逻辑是否OK呢?

我认为,伊对商业逻辑成立的关键在于其对于相亲效果的交付是否能够保证。

包括我们前面分析了,伊对的产品逻辑是直播+陌生人社交,主要场景是3人直播连麦,1红娘+男女嘉宾,红娘负责撮合。这里面撮合达到匹配恋爱的交付是非常关键的。

假设用户付费后发觉效果很差,甚至存在被红娘和姑娘联手欺骗的情况,绝对会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向外传播不利于平台的信息。再加上城镇圈子很小,一旦扩散出去,势必使得该城镇的获客成本大幅提高,无法满足平台继续发展的需求。

同时,相亲交付的好坏,也决定了女性进入的数量,没有示范效应就不会形成口碑传播。伊对的男性用户大多年龄偏大,并有离异等属性,这对女性的吸引力来说不算太强,这势必进一步恶化平台的用户资源。

两相结合,“伊对”如果希望长期发展,务必需要用机制来保证相亲成功,同时,还要对内和对外进行足够的宣传曝光,以增强平台对男女性用户的吸引,从而形成正循环。

可是,平台上红娘的收入机制却又与此有一定的违背:红娘的收入依赖于其直播间内礼物打赏的抽成(约30%),这使得红娘大力吆喝男性抢麦、上麦后怂恿送花或者加女性好友,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刺激男性消费。

以利益为目的,就会丧失纯粹性,而“伊对”平台的收费点都在于相亲成功前的社交过程,与真实相亲结果无关,这就加剧了红娘只为营收而不顾相亲成功率的倾向。

相亲结果的交付是伊对平台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果它能持续提供相亲结果交付,那它的商业逻辑是可行的。

但是,我发现它的商业逻辑和产品特点两者间存在着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除此之外,它外部也面临危机,矛盾和危机是什么?请接着往下看:

利用“女性”吸引男性大发其财的模式自古有之,孔子曰:“食色性也”。基于此赚钱的有两种逻辑:

这两种模式泾渭分明,差异点在于服务是否保证高质量的持续交付以及交付效率,而好坏两种模式之间,尚存在灰色地带,我认为伊对目前就处在这个灰色地带上,而这又是由其产品特点和商业逻辑所共同决定的:

这两点间的巨大矛盾让人困惑。

伊对的模式是直播+社交相亲,所以他的潜在竞品也都会出于不同目的,而与伊对形成竞争:

竞品的出现会抢夺用户,造成获客成本上升,市场空间受限。

一门没有秘密的好生意,大家都会来尝试,团购、外卖、共享单车、充电宝等等方向都一次次的重复上演着“千团大战”的故事。

在我看来,目前伊对并不存在特别大的门槛,只要有红娘与姑娘,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冷启动,直播连麦技术也不存在难点。所以,只要有公司能够看得懂这门生意,有资源和决心,能够切入到下沉市场的用户渠道中去,就都可以入局。因此,伊对未来肯定会面临激励的竞争。

THE END
1.相亲app市场分析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关于相亲app市场的详尽分析,涵盖用户行为、竞争状况、市场规模、未来趋势等方面。探讨各类相亲app在市场上的表现及其核心竞争力,并对用户群体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展望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竞争格局变化。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9486974.html
2.婚恋交友市场规模中国婚恋交友平台报告说到婚恋交友市场,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还是像我曾经那样:用一个软件,和陌生人聊几句,看到不合适就滑走了?但今天的婚恋平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相亲”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庞大资金流动和创新科技的产业大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接近2万亿。http://www.wedating.cn/hunl/48351.html
3.一把手get透巴西很火的相亲交友APP推广bigoads广告攻略在巴西市场,交友相亲APP通过与Bigo Ads合作,利用其先进的用户行为分析和兴趣偏好预测技术,实现了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定位。根据用户在社交应用上的活动轨迹、搜索历史和互动模式,Bigo Ads能够帮助APP将广告内容推送给最有可能感兴趣的用户群体。这种精准定位策略不仅提高了广告的点击率,也增加了用户转化的可能性。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6645560&efid=APRJdFpiW7Zj-n1aW-VCMg
4.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附下载)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2023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由26.9亿元增至93.8亿元。2024年,超半数消费者对相亲呈积极态度,其倾向于通过亲友介绍(45.2%)、线上结识(42.1%)、发展老同学老https://www.iimedia.cn/c400/100883.html
5.相亲APP开发:婚恋交友app开发需求分析文档—上海艾艺相亲APP开发:婚恋交友app开发需求分析文档 目前90后已成为婚恋交友的最大群体,许多的婚恋交友平台都被喜欢互联网的90后所占据,婚恋APP成为单身族们解决个人婚恋问题的主要方式。婚恋交友app开发是很有必要的,交友软件的开发可以解决单身男女的恋爱问题,让大家成功脱单,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https://www.adinnet.cn/bloginfo/2021_10/blog_5790.html
6.分享一篇关于陌生人社交的竞品分析报告(上)第二,市场份额大。探探和陌陌市场份额大,是成功产品,和优秀的产品对比相比和一般产品对比容易放大自己不足,有利于发现产品不足。 所以,选取分析对象是探探和陌陌。 1.3 APP版本 陌陌v8.32.1 探探v4.6.5 soulv3.81.1 二、确定分析维度 要发现产品不足并制定相应迭代策略,我们在这采取八个分析维度,分别是行业分析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5709-1.html
7.“云相亲”已成电信诈骗高发地然而,看似热闹的婚恋交友App背后却暗藏诸多问题:平台鱼龙混杂、吸金“套路”多多、信息真假难辨、侵财案件频发……云相亲,到底靠不靠谱? 相亲App逆势增长 模式创新市场下沉 “年纪越大越孤单,没人陪我说话……幸亏有了它!”不久前,38岁的“静儿”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婚恋交友App广告。因为社交圈太小,帮忙http://news.hnr.cn/yqzz/article/1/1335789222543626240
8.就相亲社交app市场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中,从而导致个人情感问题不能解决,还有好多人抵触面对面相亲,感觉没有话题,害怕尴尬。面对这一情况,互联网市场也出现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但预期都不甚理想,所以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调研分析,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完成本次设计。https://www.wjx.cn/jq/39683822.aspx
9.APP开发软件的类似探索在相亲市场仍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统软云APP作为一款热门的APP,可以说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虽然它还没有成为生活中必备的APP,但很多人仍然会使用探索APP进行社交。此外,人们在使用APP时可以感受到其他社交APP所没有的浪漫氛围。由此可见,类似统软云APP的开发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前景。 https://www.unisoft.cn/service/app/abca47ce29951fbc.html
10.这类App,千万要小心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https://www.qiannan.gov.cn/zwgkztym/zgaj_5669122/zfxxgk_5669129/fdzdgknr_5669132/shaq/zagl_5669140/202303/t20230323_78709322.html
11.2024年十大成功广告营销案例分析8篇(全文)2014年十大成功广告营销案例分析 2015-01-26 10:30:13 来源:创业网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0 在过去的2014年里,涌现了许多广告营销界的经典案例,可以说2014年是广告营销行业的丰收之年。下面就请看2014年十大广告营销案例的盘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uccfa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