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从早期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到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到吉林生活频道的本土相亲节目《全城热恋》,从浙江卫视的《中国式相亲》到广西卫视的《玫瑰之旅》。电视相亲节目已经过三次周期性的发展与更新,观众也在电视相亲节目的不断更新下,对电视相亲节目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但是从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情况来看,节目口碑越来越差,收视率也不断下降,那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今日小编便跟您来吐槽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问题。
《非诚勿扰》现场
NO.1槽点:人物性别形象刻板化
电视相亲节目中,关于嘉宾的外表形象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要求,吸引眼球且光鲜亮丽。但也出现了关于男女嘉宾的性别刻板偏见,例如,在节目中,女嘉宾们不管在生活中是否习惯高跟鞋与裙装,在舞台上基本上都是踩着高跟,穿着裙子出场,给自己打造成传统意义上的窈窕淑女,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相差较远。而男嘉宾们,则穿着较为随意,全套西装或是T恤衫、牛仔裤,更符合自己的生活态度。
在节目里或是在其他公众场合中,注意自身的形象穿着并不是坏事,但也不宜过度。一些女嘉宾在生活中并没有外出前化妆、穿高跟鞋的习惯,甚至有的女嘉宾平时连裙子都很少穿。在这种情况下,再一味的要求女嘉宾的淑女形象就未免太不近人情,并且也并没有将女嘉宾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不适合的着装也会影响女嘉宾的现场发挥,影响女嘉宾与男嘉宾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在新形式的电视相亲类节目里,如室外相亲真人秀中,节目对女嘉宾的形象更是以外表形象为主。
《中国式相亲》
在《玫瑰之旅》中,10位女嘉宾们个个都是"体重不过百"的所谓"标准"美女形象,一方面节目中女嘉宾们的形象相对现实而言过于虚假,标准健康的形态是相对每个人而言,并不是统一且唯一的标准,有误导大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电视节目缺乏人物多样性的体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边人物形象各有不同,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虽然在节目里并没有强调女嘉宾们的形象外表,但普通相貌、胖姑娘形象的缺席,也在隐性的向大众传达着节目对于女性美的标准。
《玫瑰之旅》
NO.2槽点:节目过度娱乐化
对于电视综艺节目而言,节目的娱乐性并不是坏事,在保持节目的整体基调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加入些许娱乐因素,会让电视综艺节目对于大众的新鲜感更强,更能加强对观众的吸引,尤其在真人秀式的节目中。
电视相亲节目在嘉宾性质上属于真人秀式节目,"真人"就意味着要求节目嘉宾都是节目的初次参加者,甚至是第一次登上舞台。这也就意味着真人秀的节目嘉宾可能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出演规则甚至自己在节目中的发言规则都不是特别的熟练,这一方面可以达到节目的"真人"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节目没有控制把握好节目嘉宾的行为,对节目的录制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的娱乐性是有必要的,适当情节的设置、节目中的"托",有着调动节目"真人"嘉宾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节目组对节目的整体把握。但电视相亲节目在本质上还是属于生活服务类,所以就要求电视相亲节目在整体上需要把握对大众的婚恋服务的大方向不变,而不是一味的靠着过度娱乐取胜。
《中国式相亲》现场
《非诚勿扰》主持人与嘉宾
NO.3槽点:节目服务性淡化
从电视相亲节目发展至今,节目的服务性主要从两点来体现:第一点是节目对大众相亲交友,拓宽大众交友圈的服务;第二点是节目为大众的婚恋情感问题的点拨。在现如今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相较于社交软件,电视相亲节目无法给大众即时的交友体验。并且对于观众与出场嘉宾来讲,电视相亲所提供的相亲交友服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对观众来讲,电视相亲节目的上场嘉宾有限,隐形的限制了他们的交友选择范围;对上场嘉宾来讲,通过在电视节目的宣传影响下,虽然自己的识别度相较于普通人得到了提高,但由于节目将自己的联系方式也同时公布了出来,在后续的交友过程中,出场嘉宾位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只能被动的等待对其有好感的人来联系自己。所以从加强节目服务性角度分析,节目需要从分析大众婚恋问题入手,来提升节目的服务性。在现阶段电视相亲节目里,开始逐渐强调节目的服务本质,但有的时候还是存在着服务性淡化的情况。
例如,节目组对于节目嘉宾的信息核实情况有时不够仔细,在《中国式相亲》中就出现过嘉宾信息虚假的问题,虽然节目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将信息作假的嘉宾的所有镜头全部剪辑掉,这种及时补救的意识值得鼓励,但也不能每次出情况了再进行亡羊补牢,对观众的收看体验也是有影响的。这就需要节目在招募嘉宾之前就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措施,并派节目录制组去嘉宾的所在地进行实地的周密考察,这样才能在确保嘉宾的信息真实的情况下,为大众更好的服务。
可以肯定说,如果电视相亲节目不进行改变,不融入真情,其末路将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