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情感困扰,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破裂的时候,面对失去的痛苦,让很多人感到无助。28岁的叶羊,经历了与男友的分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踏上了一条意外的旅程,花费了高达24699元的“情感咨询”,却最终只得到了失望和经济损失。
叶羊的故事并不是孤例。她在网上的情感社群中,目睹了各种声称能够解决情感问题的博主和导师,最终选择了一位自称心理学专家的“情感导师”。在几次沟通后,她被劝说不断升级服务,且每次都需支付中间费用,从最初的99元,到5800元,再到最终的24699元。每一次,叶羊都抱着希望,认为下一步就能与前男友复合。但结果却是越来越远,最终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得到的只是虚无与金钱上的损失。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情况。另一位受害者包彩,经历了类似的骗局,在购买了仅有60到90分钟的一次性咨询后,被要求再支付2980元以获取深入指导。网络上的这种骗局,开始时似乎是简单的情感辅导,没想到却演变成了“情感勒索”。
有人说,情感咨询机构的运作方式符合了“围猎”的逻辑。其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吸引情感困扰者主动联系,或是在困扰者主动求助后,施以一网打尽的模式。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如今的社交网络和直播平台上屡见不鲜,许多情感机构甚至雇佣员工主动出击,以吸引更多心理脆弱的用户。像冥婚、塔罗占卜等不正规的服务,甚至在论坛上也打上了收费的标签,以高价吸引人们的好奇与需求。
令人忧虑的是,情感导师们对客户的打压和控制,让无数人陷入情感咨询的泥沼中。不少人因为在情感关系中的虚弱感而自愿走进这个圈子,他们愿意花钱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殊不知“情感导师”们在利用其脆弱的情绪对其进行二次伤害。叶羊表示,她在体验的过程中,反复被告知自己的沟通方式有误,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当受害者意识到被骗时,他们往往无法获得必要的法律维权。在与“导师”对质后,叶羊试图要求退款,却遭遇了合同的坚冰。“服务已经开始,无法退款。”类似的套路潜藏在这些性质模糊的情感咨询合同条款中,最终让她的努力如泥牛入海。此外,律师郑倩指出,许多情感咨询合同本身存在法律问题,消费者若能认真对待和理解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今,情感咨询的乱象越演越烈,成为需要引起社会以及个人警惕的重要问题。对此,心理咨询师刘婷建议大家,面对情感问题时要理性对待,尽量通过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或课程来提升自我能力,而不是依赖虚无缥缈的“情感导师”。相较于将感情的未来寄托于不确定的他人,我们更应深入了解自己,接受自身的失落和变化。
经历了这些,叶羊告别了“情感导师”的世界,决定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和反思的机会。她加入了支持小组,与同样经历的朋友交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包彩也在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自己的权益,避免未来更多人再步入这条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