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诈骗”真面目,只缘身在“相亲”中,这背后交友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近期,国内数家线上交友、婚恋平台的多名用户反映被骗,其被骗经历如出一辙:通过交友平台认识并发展为恋爱关系后,对方逐步推介网络赌博活动,几次赢钱提现后,再诱导自己在“赌博平台”大额充值数万元至数十万元,此后参赌账号被封禁也无法提现。
这可能会让很多集御宅族和单身汪于一身的人心塞:你点开交友APP,开启的却可能是“通往被骗之路”;你想相的是男女朋友,可没准相中你的只有骗子……想到这些,你是不是想像小品《功夫》里的范师傅那样叹一声“防不胜防”?
网上交友被“恋人”带进博彩骗局,无疑挺有迷惑性。迷惑就迷惑在,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循序渐进。
如果是陌生人让你在“赌博平台”大额充值,你或许会本能地生出警惕。可若让你去“投资”的是贴心的线上“男(女)友”,TA每天对你嘘寒问暖,连引导你理财都是“为你好”,你的警觉性肯定得降低不少。
这也是网络诈骗者转战交友平台的用心所在。虽然此举会“拉长战线”,但骗子在攻入你社交圈的同时,会卸下你潜在的心防,提高其成功率。毕竟,诈骗最重要的屏障就是信任度,而冒充帅哥、美女跟你“恋爱”,是获取信任的重要路径。
不识“诈骗”真面目,只缘身在“相亲”中,想来就让人郁闷:原以为,“青年校园贷、中年P2P、老年保健品”再加上传销、炒币,就已经防不胜防了,没料到线上交友也容易入坑。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骗局自2017年以来已经发生多起,据受害网友组群统计,群内被骗者已近600人,被骗金额达1.3亿元。
对此类骗局的潜滋暗长,呼吁用户多长点心、多些防骗意识,警方通过跨国联合执法尽早侦破这些IP在外的诈骗案,固然没错。但不可或缺的,还有那些交友平台担起责任、不做甩手掌柜。
在“避风港原则”下的平台中立责任向“红旗法则”下的主体责任转换的背景下,交友平台显然不能坐视骗子将自身平台作为“引流入口”。
说到底,当骗子“魔高一尺”时,平台反诈骗设计和监管也该“道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