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江苏省消保委开展专项调查,于2021年9月26日发布了《婚恋交友平台服务状况消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所涉平台世纪佳缘、百合网(两家已合并为“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5家存在包括但不限于退费规则不明确、宣传承诺不兑现、会员信息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12月10日的约谈会上,几家平台就报告中发现问题详述整改情况及下一步整改措施。
珍爱网表示:
我主良缘表示:
针对线上产品,用户信息采用阶梯式认证,强制实名,聊天对话框以置顶方式安全提示用户实名情况;线上用户提出退费申请,优先倾听退费理由、做好解释说明,若坚持退费,则视情况安排退费。针对线下服务,用户需提供资料认证材料,由公司法务部门形式审查,对于异样材料,用户需配合查验、佐证,否则无法开启服务;线下用户提出退费申请,在公司无过错情况下,会员单方解除合同需扣除已产生的服务成本,除少数情况较复杂的退费诉求,与用户就解除合同事宜从达成一致到退款到账的整个流程缩短到7个工作日内。
百合佳缘表示:
针对会员信息确认,采用线上人脸识别、线下身份认证等方式加强信息审核,加强员工审核业务能力培训,探索引入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审查会员信息;针对退费退款,设立投诉裁决部门,坚持接诉即办,24小时内联系用户,48小时内形成处理方案,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及效率;针对加盟店,采用定期巡查、热线反馈等方式加强管理把控,加盟店若有瞒报情况,定严肃处理。
约谈会上,江苏省消保委就信息保护及财产安全提出针对性问题:
■用户信息或注册会员信息是否会提供给第三方?
我主良缘、珍爱网、百合佳缘均表示不会与第三方共享会员信息。
■用户完成婚恋交友服务或者退出服务后,各平台是否会继续保有用户的资料信息?
■平台上有无对婚恋交友双方的金钱交易进行提醒限制?
珍爱网表示:平台上严禁转账等金钱交易,会采用宣传、提示等方式加强对用户的引导,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
我主良缘表示:采用技术匹配方式,聊天中涉及金钱交易、钱财往来等关联关键词会进行高频提醒。
百合佳缘表示: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敏感字眼,会采用技术抓取,必要时会将嫌疑用户拉黑或加入黑名单,同时会对检测到的潜在被骗用户发警示短信予以提醒。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各婚恋交友平台存在资料审核不过、消费者未享受服务却被扣除费用,会员信息审核被动、存在漏洞,线下直营店和加盟店退款服务不一致等问题。对于仍然存在的问题,各平台需积极沟通、抓紧整改,并将会视情况对各平台开展“回头看”体验调查。
光明日报: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套路
“堵”,指的是“堵路”,通过询问单身原因,让会员觉得很难靠自己找到合适的人选;“戳”就是“戳痛处”,以此提高用户的婚恋迫切度;而“挖”,指的是初步挖掘会员的资产情况和择偶要求,判断其购买力,也为“上人选”做铺垫……
近日,有媒体记者卧底知名婚恋网站,发现销售红娘存在利用后台“捞取”会员隐私信息等涉嫌违法行为;一些销售红娘为套取资源,注册成为其他婚恋平台会员或参加线下相亲活动,恶性竞争;而动辄数万元的相亲服务套餐,即使提供的是同样或相似的服务周期和内容,签单价格也是因人而异。
婚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庭,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同于单纯的恋爱,容貌、工作、财产、地位这些因素,都要在婚姻的匹配中加以详细考虑。单身男女们不仅希望通过婚姻找到携手人生路的伴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婚姻能够实现阶层的跃升,起码不至于下降。曾有专家调研发现,89.71%的年轻人在找男女朋友时,更注重对方的性格与人品,比“家庭状况”这个选项高出超过46个百分点;73.91%的年轻人认为,双方价值观、人生观契合就是“门当户对”,也比双方家庭社会地位相似的选项高出49个百分点。但如果真正面临谈婚论嫁,他们立刻变得现实起来,住房和户口成为衡量对方经济条件和家庭状况的重要维度。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我国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为我国婚恋交友行业奠定了市场基础。婚恋的核心是人,但凡是人,就一定有需求,也一定会有长处短处。这种对婚恋以及依附在婚恋背后的需求,为婚介平台借此赚取差价创造了空间。单身男女们期望花一定费用,实现突破阶层壁垒或降低筛选成本,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在现实中却不那么美好。
今年9月2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婚恋交友平台服务状况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该调研所涉及的世纪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百合网、网易花田等5个平台,普遍存在平台信息审核漏洞、虚假宣传、退费规则不明确,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问题。
“普遍存在”,而不仅仅是“存在”,道出了婚介市场的现状——看准客户对婚姻的焦虑,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但正如很多市场行为一样,婚恋市场往往也会出现逆向淘汰,一些条件好、“抢手”的未婚男女往往在了解这个市场的“黑幕”后,通过更可靠的途径去寻找伴侣,留下一些条件没有那么“完美”的未婚男女,留在这个市场中苦苦寻觅,免不了被前文中提到的婚恋中介“收割”。
很有意思的是,越是大龄,焦虑越深,也越容易相信婚介忽悠。实际上,这个现象也展露了矛盾:一些晚婚者,其实正是抵抗住了社会流俗的忽悠,最后反倒因为这个“晚”而陷入更深的套路。
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套路;哪里有套路,哪里就有骗子。骗子就是利用人们的焦虑心理来“种植”韭菜,然后一茬茬收割。择校焦虑、工作焦虑、财富焦虑、颜值焦虑等等,不一而足,但许多焦虑都是刻意制造出来的,都是“有心人”开垦出来的“韭菜地”。这也说明了部分社会成员间的不宽容,或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长处,或者耿耿于怀自己不完美。
当然,各种各样的焦虑,其实都可归结为机会焦虑,害怕自己抓不住这个机会,错失了那个机会。这除了说明机会获取的现实状态外,也说明社会心理与现实的互动不是等时发生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社会,人们本应该更加从容,更加宽容,更加放松,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就必须思考机会获取的方式、秩序和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