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刑侦局·2018-06-3010:15·时事
6月28日,公安部刑侦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等共同发布了《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
近六千份的样本数据显示,互联网成为老年人认识世界、娱乐、社交的又一空间。然而,中老年人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风险随之而至。
聊天、看新闻、听歌追剧
长辈们上网的喜好跟年轻人一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50岁以上群体占整体网民10.4%,约达8000万。互联网在向中老年人渗透,并在影响他们的生活。
报告显示,不少中老年人喜好网购、查信息、订票、地图导航、上网学习、阅读电子书、网上理财、网约车等等。其中,聊天(71.3%)、看新闻(68.2%)、听歌追剧(50.4%)是他们最主要的上网活动。而这些其实跟年轻人上网的爱好是基本一致的。
在社交平台的使用方面,报告显示,81.4%的中老年人是为了和子女联系,71.2%是为了与亲戚联系,所以加强家庭感情的维系,是他们使用社交平台的主要动力。
此外,移动支付也在中老年人之间普及,爸妈们去菜市场买菜也逐渐用上扫码支付。报告显示,已经有超过75%的中老年人开通了移动支付,而在这些开通的网民中,超过42%是会经常使用的。
报告还发现,中度和重度的中老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不低。50岁及以上中老年网民,三成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近一成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男性平均每天上网总时长略高于女性。看来“低头族”不分男女老幼。
输入法不熟、担心误操作、视力不好
中老年人上网有诸多拦路石
虽说中老年人开始跟青年人一样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但相比年轻人,他们触网往往面临更多的障碍。
报告显示,众多因素对中老年人上网造成不便:输入法运用不熟练(52.8%)、对互联网软件功能不熟悉(45.0%)、担心误操作造成损失(38.0%)、视力不好或手脚不便身体健康问题(37.7%)、手机功能设计复杂(30.2%)等等。
由此可见,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厂商还需要继续改进产品和服务,多考虑一些中老年朋友的用户体验。
报告还指出,亲属陪伴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老年的上网障碍,而独居中老年人遇到的多种上网障碍因素,相比和子女(或孙辈)同住、夫妇二人同住的中老年网民,比例更高。所以,年轻人在陪伴爸妈的时候,依然需要多些帮助他们使用上网设备和网络产品。
比使用障碍更可怕的是各类网络风险
虽说让中老年人上网不便的门槛很多,但是对他们而言,更可怕的是上网风险以及各类诈骗。
以去年4月公安部打掉的“民族资产解冻”网络传销案件为例,大批的中老年人听信“鸟巢慈善大会现场领钱”等网络谣言,被缴纳报名费的方式诈骗。尽管北京警方辟谣,但各地让有大量被诈骗的中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因此与子女反目成仇。
越来越多中老年朋友在享受互联网便捷,同时他们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眼中的“小白鼠”。在信息鱼龙混杂,诈骗手段花样百出的网络环境下,中老年人真的太容易上当受骗了。
报告指出了中老年网民极易遭遇的诈骗类型,其中30.4%的中老年网民遭遇过保健品诈骗,25.1%遭遇过红包诈骗,24.2%遭遇过中奖诈骗。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老年网民遭遇过网络传销、理财欺诈/非法集资、仿冒公检法类的诈骗、网购诈骗、游戏诈骗和婚恋诈骗等等。
除了诈骗手法多元,像网络传销和理财欺诈/非法集资这些金融类诈骗,不仅识破难度较高,还很有可能将中老年人的积蓄财产一下子骗光。
多陪伴、多沟通共同防范风险
中老年人安全上网年轻人是关键
多数中老年网民认为自己甄别网络风险能力一般。其中对网络传销、非法集资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比例最高。报告同时指出,年轻一辈对长辈们在甄别网络风险方面的能力,表现得较为担忧。
有六成以上中老年人有意识提升自身上网行为安全,但年轻一辈认为中老年依然需要提高自身网上安全意识。此外,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的中老年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显得较为薄弱。
报告还指出,当中老年人遇到网络风险时,家人是他们的主要求助对象。其中有83.5%会向家人亲戚求助,35.4%向警察求助,29.5%向老同学、同事和熟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