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撒名称的由来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撒,是宋末元初以后对今以威宁为中心,包括威宁、赫章全境,毕节市七星关区、纳雍县的部分地区、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县的部分地区及云南省宣威市与威宁县的毗邻部分的汉语称谓。此后的汉史志文献均以“乌撒”之名记载这一区域的历史。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撒故地,远古时期为古滇国东北域,夏为古僰侯国东北鄙,殷周时为古莽国东北隅,继为古昆明国属地,春秋时为古蜀国南邻之莫国,战国至秦汉为古夜郎国中心区域,之后属汉阳县,继后为犍为郡之存鄢、汉阳二县,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毗邻,隋朝为爨氏所据,唐代先后属昆明国、南诏国(上述古滇国、古僰侯国、古昆明国、古蜀国、夜郎国及南诏国,均为彝族先民所建的古君长部落)和宝州,五代十国无更迭,宋代置羁縻州乌撒部,元朝置乌撒路、乌撒乌蒙宣慰司、乌撒土知府、乌撒军民府,正式被朝廷封为土司。乌撒地处川滇黔毗邻交界,先后隶属云南行省、四川行省和贵州行省。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乌撒源流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溯源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祖分支”是中国彝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叙说中国彝族史,“六祖分支”是绕不过的话题。就是理清彝族各部族的历史,也不得不触及“六祖分支”。要对六祖布部之乌撒进行追根溯源,当然必须要从“六祖分支”说起。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当春秋中后期,彝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笃慕(又称笃米,六祖之父、彝族人文始祖之一),在“洪水泛滥”之后幸存下来,来到今滇东北一带,通过歌场赛歌娶了三位“仙女”,生下六个儿子:慕雅苦、慕雅且、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宏图大业,笃慕将六子分支,以滇东北为中心,往今云贵川三省的不同地方迁徙发展。开疆拓土,发展壮大,形成了彝族史上六个大部族,彝族史称武、乍、糯、恒、布、默六部,即“六祖”。慕克克乃布部之祖,在“实液中部”发展,即留居祖地,向滇东北四周的曲靖、宣威和黔西北延伸发展,俄索乃慕克克的第二十四代世孙,从濮(今宣威一带)入据今威宁一带,成为乌撒的开基者。乌撒的根自慕克克(较早可追溯到彝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文始祖希米遮),追溯其根源,首先理当上溯到慕克克到笃慕。彝人幸甚,用自己的文字,以父子连名制这个中国各民族中独有的谱牒世系,记载了宗氏脉络。从笃慕到俄索的世系,在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族创世志》、《乌撒源流》等中均有记载,具体世系为: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笃慕——慕克克——克柏默——柏默卓——卓鲁莫——鲁莫娄——娄阿德——阿德布——布体妥——体妥糯——糯克博——克博维遮——维遮阿默——阿默鲁宏——鲁宏甫——甫喜所——喜所朵——朵默歹——默歹葛以——葛以阿局——阿局抹迭——抹迭德——德阿姆——姆默哲——默哲俄索(凡二十五代)。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往上溯,从笃慕到远祖希米遮,共31代世系,也有记载,不再转录。需要强调的是,用父子连名制记录谱牒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少有的,彝族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一个部族(家族)的谱系,而它承载的内容不仅仅是谱牒,而是这个部族的历史,甚至可以从中看出这个民族历史的源流和脉络。父子连名制的特点是,父名连在子名之前成为其姓,即父名子姓,子名前冠以父名(有两个或一个音节),世代相袭,完整地记录了这个部(家)族的发展史。其完整和准确性不容置疑。当然,父子连名制也并非尽善尽美,也有暇疵,一是只连男性不连女性,在男性中一般也只连嫡长子或成功者;所有普牒世系并非全系父子,有的是兄弟、叔伯等近支血系。二是整个谱牒全部是用彝文记录,而彝文只掌握在少数布摩手中,全用手写手抄,因而不同的布摩写下来的字形字体有差异,特别通过多人传抄时会走形,翻译成汉文时译者水平不一,同一名字译出多个同音字,因而在不同的彝文献中,同一父子连名谱中的有些名字有少数差异,甚至出入较大。乌撒的父子连名谱,在不同的彝文献中,就出现少数和部分名字的不同和差异,就是由此造成的。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探流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麦哲俄索——俄索羿——羿孟德——格阿泰——泰阿蒙——蒙阿启——启阿哲——哲濮驽——濮驽艮——艮阿社——社阿德——德阿杓——杓阿韦——韦阿府——府阿苴——苴阿遮——阿遮阿捞——阿捞阿施——阿施毕由——毕由毕朵——毕朵笃由——笃内纳周——纳周德扑——扑阿德——阿德阿古——阿古扑格——扑格鲁赠——鲁赠举作——举作普丽——普丽哪措——哪措阿偌——阿偌蓬娄——蓬娄鲁费——鲁费诺哲——诺哲鲁桥——鲁桥毕妥——毕妥克博——克博扑谷——扑谷笃毕——笃毕鲁作——鲁作阿克——阿克诺准——诺准鲁勺——鲁勺诺举——诺举鲁宝——鲁宝鲁谷——鲁谷鲁德。(共47代,有的版本为50代。)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需要指出的是,如前所述,记载布(毕)部世系的彝文古籍较多,其中较为详细的有《彝族创世志》、《乌撒源流》、《能数恒索》、《人类史》等,但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布(毕)部谱牒有所不同,所有版本的乌撒谱,皆从慕克克始,前二十四代基本相同,而第二十四代俄索的名字不尽相同。第二十代后的名字差异较大。整个普牒有的为66代,有的为71世,尚需彝学专家认真严谨论证后统一。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俄索嫡系至明末清初而亡,清初水西安坤遣走子安重圣、安重乾入据乌撒,但在不久后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入剿已亡。清庭在平吴三桂叛乱后,曾封安胜祖为宣慰史,不久后也亡。而安重圣、安重乾、安胜祖系水西后裔而非乌撒系。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重大历史事件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以“俄索”命部族名之始——乌撒鼎盛时代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定府志·乌撒安氏本末》载:“先是,巴的之旁有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闷畔部,又有芒布部、阿晟部,皆其种族,即石门路十二州之地也。哲驽始尽降其部,因以祖名号其部,始曰乌撒部”。文中的“巴的”,即今威宁一带,阿头部在今赫章,易溪部在今威信,易娘部在今彝良,闷畔部在今会泽,芒布部在今镇雄,阿晟部在今宣威,这些部族与俄索部同种同族,就是说,在俄索入据威宁之初,四周分部着彝人的不同部族,俄索部族的生存空间较为狭小,较为弱势。为扩大生存空间,发展壮大,俄索部在拓土开疆的过程中,难免和周围的部族发生争斗。几经成败,几度沉浮,直到八代世孙的哲驽时,征服了周围这些部族,占领其地,成为一统,势力强盛,是为俄索部鼎盛时期。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纪念缅怀先祖俄索开基奠业的功绩,哲驽时代始以“俄索”命其部族,称“俄索部”,后俄索时代开辟拓展之疆域称“俄索弭”,延袭到清代。哲驽时代,是以“俄索”之名命其部族名之始,也是乌撒的鼎盛时期。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朝廷对乌撒的册封——乌撒土司始末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乌撒路为乌撒军民府知府,此后无更改。土司承袭情况为: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倮遮(即哲)——实卜(女)——阿能——卜穆——能得——尼禄——公普茂——陇旧——安伯(乌撒汉姓“安”之始)——安得——安泰——禄墨——安元龙——安效良——安其爵——倮耿(汉名安德)。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倮耿乏嗣,其他宗亲也无承袭。因而倮耿是乌撒的末代土司,乌撒嫡亲血脉自此中断。时当明朝末年。明亡清兴,水西安坤遣其子安重圣安重乾入据,此后吴三桂剿灭了水西、乌撒,再此后清王朝实行“改土归流”,对土司及土著进行毁灭性征剿,土司终结,乌撒王朝一去不复。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乌撒响应奢节起义抗元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不能忘却的女土司——实卜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乌撒土司序列中,有三位女性曾经摄政,她们是实卜、元和、奢勿。三位中,惟实卜得朝廷“准袭”,是乌撒唯一的女土司。实卜虽然是女土司,然而巾帼不让须眉,其功绩和对后世的影响不逊于乌撒的任何一位土司,可以说远远超于他们之上。从某种程度上说,乌撒实卜,可以与水西女奢节、奢香媲美。因而,实卜,不应该被忘记。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卜,也称奢卜,出生年月不详,为彝族“六祖”默部后裔之女,元末出嫁乌撒土司倮遮(也记作“糯哲”、“诺哲”等)。倮遮承袭土司后,因年迈体弱,其子年幼,由妻实卜摄政,倮遮死后,实卜正式袭任乌撒乌蒙宣慰使,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11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为统帅,篮玉、沐英为副帅,率兵30万进军云南,征剿元残余小梁王把扎刺瓦尔弥,同时“欲剪诸蛮以近蜀道”,即征剿西南彝族土官势力。傅友德令部将胡海洋率师5万由永宁趋乌撒,自率部从曲靖到芒布(镇雄),对黔西北和滇北形成合围之势,欲以剿灭。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卜获悉后,深知明军此举势必危及乌撒的生死存亡,也将殃及各族人民的安危,于是联络各部彝族土司,提出“以战求和”的主张,得到纠纷响应,并亲率兵马于赤水河畔,与其他部汇聚,抵御明军。彝军在与明军的战斗中,伤亡3000余人、600余匹战马,于是退守到地情熟悉地势险要的乌撒地区,在今赫章和七星关区的交界七星关,和云贵两省交界的可渡河,凭借关隘和天堑设防,继续抵御明军,与明军展开了长达半年之久的30余次战役,消耗了明军锐气,明军在粮草供给不足,地理情况不熟,又逢冬季天寒地冻的情势下,改变了“务必戮其渠魁,使之畏惧,搜其余党,绝其根株,使被智劳力屈以杀戮”政策,对实卜进行“招抚”。实卜变被动为主动,与明将谈判议和,实现了其“以战求和”的目的。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卜和水西民族英雄奢香同样生长在元末明初,同样任职于明洪武年间,同样遭遇夫死子幼,以柔弱之驱担负起本部族的历史重任,同样在担负起部族的重任后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只是两人选择处理和化解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最后都达到了维护一统促进部族发展的目的。在化解了危机后,实卜同样赴京面觐朝贡,而且是连续两次赴京,所率人员最多一次达771人,人数比奢香进京人数还庞大,获得朝廷的认可。而长期以来,因为水西的煌赫和奢香耀眼的光环使实卜黯淡无光,甚至是被人们遗忘。其实,实卜的敏锐,实卜的果敢和刚柔相济的人格魅力,实卜对乌撒乃至是为民族作出的贡献,是值得纪念和缅怀的,是应该铭记而不能忘却的。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禄(陇)旧修通七星关经乌撒至云南的驿道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安效良响应奢安起义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反明浪潮,其中起于东北的后金女真攻城掠地,对明王朝构成极大威胁,明朝廷征调全国兵力赴辽东抗女真,远在西南的各族人民也在所难免。天启元年(1621)九月,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部二万余人应征前往,到重庆后不堪欺辱而率部起义,占据重庆后,攻打成都。水西宣慰使安位叔父安邦彦继之起兵支持,进围贵阳。各地彝族土司纷纷起兵响应,而乌撒土知府安效良在奢崇明反明当年,即率先起兵,攻陷毕节,杀死都司杨明廷,中军陈坤等人,又回师围攻明军于乌撒卫城(今威宁县城),克之。继而,又与赤佐营长安应龙和沾益土官补鲊攻陷云南罗平县城。天启七年(1022)四月,起义彝军重围沾益,云南参将领兵前来镇压,被彝军击败,占领沾益城。乌撒彝军与永宁、水西沾益等彝军合力,与明军在沾益激战,后因安效良猝死等而受挫。而奢安起义的主力一直与明军抗衡,到崇祯元年(1028),兵部尚书兼云、贵、川、湖广总督朱燮元率大军前来镇压,崇祯二年,由于寡不敌众,长达八年之久的奢安起义最终失败。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战争给西南彝族土司也给予毁灭性打击,自此后,西南彝族土司,包括永宁、水西、乌撒、芒部等,可谓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导致此后的吴三桂进攻水西、乌撒时,水西、乌撒的战斗力大大减弱,形不成对吴三桂强有力的阻击,致使吴三桂没有费多大力就剿灭了水西和乌撒。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撒作为一个彝族的地方政权,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在哲驽时代基本形成。哲驽为俄索的第九世孙,也称娄扑蔼,哲驽时代,不仅收复了其父奇哲所失之地,且四处用兵,占领和征服了阿头、易溪、芒布、易娘、闷畔、阿芋、乌蒙、阿晟等部,拓展扩张了地盘,以先祖俄索之名统称“俄索弭”,所部称“俄索部”,派血亲宗族为所占之地首领,乌撒部的地域格局自此基本形成,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基本显现,经过发展,成为政权和族统权合而为一的宗法制度。从乌撒部的形成到最后消亡,宗法制度一直是在政治制度的核心,政权组织形式围绕这一核心,不断发展完善。尽管在元代以后,朝庭实行土司制度,乌撒受到正式册封,但乌撒部实行的是一套与中央王朝和封建地方政权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浓烈的宗法制度一直未变,维系千年,直至清初乌撒部的消亡。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成的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族制系统。后发展成为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宗法制度是以家支为基础,又以家支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政权统治制度。家支是彝族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彝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家支产生于父氏系族,同一男性祖先的子孙称为一家,男性祖先的儿子分别称房,各房繁衍发展的子孙称为支。家和支形成家支。到九代或十代,一般要举行分支(家)仪式,新分出来的以每一支到十代以后又进行分支。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家支大多以家支中著名的男性祖先之名为家支名,也有以分支地点或所居之地为本家支名。家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长房为大,称之“义摩“,主持家支中的祭祀和各种重大活动。乌撒的政治制度从家支制度引伸而来。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撒政权实行典型的政权和族权(家支)合一的宗法政权,实行君长嫡长子制,特殊情况“兄终弟及”或“夫死妻继”,特殊期过即归正。随着地盘的扩大和彝族其他部的纷繁发展,乌撒君主把其占领统治地区划分为若干“则溪”分封其嫡长子以外的宗亲为这些“则溪”之长,进行区域统治,以巩固整个“俄索弭”的统治,维系乌撒君主宗氏血脉的一统。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则溪”,彝语“债起”的音译,“债”是黔西北彝族人家储存粮食的一种长方形储柜,汉语称“垛柜”,一些农户至今还沿用。“起”脚、脚下之意。“债起”,始指黔西北彝族祖摩(君长)的粮仓所在地,后发展演变为祖摩属下的行政军事合一的政权组织机构。其职责为署理所辖区域的军务、民事、赋税等。乌撒的则溪制度形成于哲驽时代,也即“俄索部”的形成和鼎盛时期,此时的乌撒部以所拓展扩张的地盘为基础,把其划分为九大则溪,巩固和强化其正统地位。九大则溪为:“莫则洛哪则溪,俄补迭吐则溪、德仲芍嘎则溪、六曲博果则溪、女武益恒则溪、耐恩妥朵则溪、辞吐朵甸则溪、女武益恒则溪、笃洪哪娄则溪”。土司制度兴起后,则溪制度统称为“土目分治”,原则溪的首领与朝庭所派统官对称为“土目”,彝语称“速博翁”。各土目又以嫡长子承继父业,其“庶子”再分地立“目”,如此越分越多,众多“土目”便由此而生。致使土归流时,乌撒部由“八大土目”愆生出二十四属目、三十一目,及后达五十七目之多。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文化瑰宝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文文献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在远古时期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古代彝族布摩是彝族文字的创造者。布摩是古代彝族社会的祭司,是古代彝族上层社会君臣师序列中的“师”,同时司掌文化,创造、整理、规范和传授彝族文字,并用彝文记载彝族人的历史、宗教、经济、政治、文化等,形成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有布摩就有字,有布摩就有书,有布摩就有文,有布摩就有史”。《彝族源流》如是说。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乌撒部彝族地方政权的绵延千年,彝文这种彝族文字曾一度被普遍使用,大大小小的布摩们,用彝文为部族、为家支编写历史、谱牒,记录“祖摩”、部族及家支进行的重大活动,包括带有原始宗教性的各类祭祀活动、战事(部族间的争斗),记述彝族人的神话传说、礼俗、经济活动情况等,毕节地区是全国彝族地区彝文古籍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而乌撒地区又是毕节地区彝文文献储存量最多的地区,且内容丰富,不乏经典,赫章县财神镇阿侯布摩世家的珍本《彝族源流》,与出自水西地区的《西南彝志》齐名,是中国彝族两大彝文经典巨著,除此之外,古乌撒境还有《彝族创世志》、《物始纪略》、《夜郎史传》、《益拿悲歌》等典籍,这些典籍内容涵养历史、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天文等多学科,是研究彝族历史、政治、宗教、经济、民俗首选文献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化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金石铭刻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独特的风情习俗和口碑传唱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彝族至今还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主要是乌撒地区。在乌撒区域的白草坪、韭菜坪两大山脉周围,坐落着星罗棋布的彝家山寨,许多在贵州其他彝族地区已经消失和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诸如语言、服饰和风情习俗,在这里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形成黔西北高原一道独特民族文化带,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芳香。其中有的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如被称为“戏剧化化石”的彝族戏剧《撮泰吉》,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和传统祭祀舞蹈《铃铛舞》。而就在白菜坪脚的板底和小韭菜坪脚下的珠市一带搜集整理的歌舞《阿西里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响誉全国,随后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册,沿用至今。2008年,获得“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的“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之一。在这一地区,至今民间还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口碑传唱,这些口碑传唱包括传世史诗、叙事长诗、婚恋长诗“走谷”、神话传说及“咪谷”系列的曲谷、阿卖恳、陆外、恳合等,有着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也面临消失,因为能吟诵传唱的老人们渐渐离世。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向天坟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向天坟,与“夜郎套头葬”、“僰人悬棺葬”,合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墓葬。因其形如金字塔,故称“东方金字塔”。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乌撒地的“向星”墓葬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为开展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天文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对象。除了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外,同时,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一种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撮泰吉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部分表演失去原生性,变味走样。原始的撮泰吉,紧扣人的愆化这个主题,基本动作踉踉跄跄,表现祭奠、迁徙路线、繁衍、农耕等民俗,有对话台词,诸如“向粮食的头领苦荞敬酒,……”“你们几位撮泰阿布从哪里来?”“我们从沟奏发嘎来”……等。反映了当地彝族人的农耕过程和迁徙路线等,内涵丰富。而现在部分舞台演出,内容较单薄,不丰满,且无台词,失真变味。因而演出要尊重原创,尽量保持原生性,把丰厚的内涵充分演绎出来。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乌撒能维系千年之久,其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经济基础和文化形态,在那个历史阶段肯定有其合理性。而它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看来,越发珍贵。这一切,极具研究价值,对于我们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赫章彝学》第八辑辑)zs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