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女主剧、复仇爽剧的流行,纯美的校园恋爱故事好像越来越难俘获大众的芳心。
但,放眼海外,大尺度的青春剧还是相当能打。
网飞一部刚完结的剧。
观看人次在全球50多个国家高居冠军。
三年播出四季,口碑节节攀升。
最终季直冲9分,登上全球口碑剧集榜榜首。
「少有的一季比一季好看的剧。」
「希望更新到100季。」
「就不能拍到我60岁吗?」
人们爱看的仅仅是尺度吗?
看完这季,你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好想做一次》第四季
NeverHaveIEverSeason4
先一起回顾一下前几季的内容。
这部剧讲了一个美籍印度裔女孩的青春故事。
女主德维,15岁时经历了一场巨大变故。
父亲意外去世。
她悲痛过度,患上心因性残疾。
慢慢恢复后,心理医生建议她做点能让自己开心,又能帮自己树立信心的事。
德维的选择是,向校草表白。
但,并不是想交往,而是直接问:你想不想和我做爱?
这一大胆举动,开启了德维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
与万人迷校草产生了一系列爱恨纠葛。
还在这个过程中,又与头脑聪明的学霸本擦出了火花。
原本在同学眼中「身残志坚」的苦情少女,摇身一变成了魅力四射的交际达人。
甚至一度脚踩两只船,成了校内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
又是我们可望不可即的美高生活?
但实际上,自由不羁全是假象。
不同于传统美式校园剧,固化着我们对美国高中生整日嗑药、开派对、乱搞的刻板想象。
这部剧,尤其到了这一季,反而能让国内观众最大程度上代入其中。
因为,它居然和我国真实的校园生活吻合了。
「在正常的高中,交正常的朋友,做正常高中生会做的事。」
「没了好色人格,只有好胜人格。」
什么情况?
原来,德维即将高中毕业,升学压力随之而来了。
前几季中,德维烦恼的全是感情问题。
身为学霸,学业反而一直是她最得心应手,无需多虑的事。
到了这一季,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破处」小目标,自认为可以成熟地向下一个目标进军--
考上重点大学。
她起初坚信自己可以爱情、学业两不误。
虽然已经将重心放在升学上。
但意外被一个不良少年表白后,又忍不住谈了段进展神速的恋爱。
还为自己逐渐丰富的性经验沾沾自喜。
但没想到,意外接踵而来。
先是因为在保守迂腐的老师面前暴露了自己狂野的一面。
她在众目睽睽之下问候前男友的生殖器,气得老人家原地昏厥。
之前辛辛苦苦立起来的乖乖女人设毁于一旦。
直接导致她失去了重要的推荐名额。
老师靠不住了,总还能凭实力吧?
德维将希望押在了高校推介会上。
然而,因为急于求成,她又用力过猛。
上来就插队,贸然打断别人的话。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一个劲自夸。
看到招生老师也是印度人后,她更加肆无忌惮。
主动cue对方的印度裔身份,强行套近乎。
反而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更糟糕的是,德维和最好的朋友成了竞争对手。
好友本无心插柳,在家人的极力要求下才提交了申请。
而提前录取的名额只有一个。
可怜的德维,方才意识到天外有天这回事。
和无数优等生一起抢名校名额时,发现自己之前引以为傲的成绩不值一提。
这才痛定思痛,决心彻底丢掉青春期的性幻想,老老实实为升学努力吧。
既定的错误,未卜的未来。
德维如何迈过这道坎?
她只能使劲浑身解数去扭转局面。
诚恳向招生老师道歉。
能写到申请材料中,增加录取率的事,她全做了个遍。
趁着还没毕业多修一门功课,加入更多社团,不断发邮件争取机会。
还主动给男子游泳队打杂。
尽完人事,只能悉听天命。
为了熬过漫长痛苦的等待期,她干脆又靠性幻想转移注意力。
原本主打的恋爱情节,不再是第一顺位。
忙完申请的德维才又回到了思春少女的状态。
她和前前男友,也就是学霸本,又搞起暧昧了。
德维和本之前的恋情,结束得相当尴尬。
第一次发生关系,实现「小目标」后,两人就分手了。
因为这两个学霸,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当晚,德维因为害羞、紧张而面色凝重。
本误以为自己发挥差劲被嫌弃,谎称自己要睡觉了,居然赶德维离开。
两人彼此会错意,又因临近毕业各种事涌来,草草分了手。
但最近,两人关系又发生了微妙变化。
在高校推介会上,还没来得及与招生老师见面,本就不小心弄脏了衬衣。
刚尝过苦头的德维清楚这次见面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衬衣换给对方。
后来,本如愿被提前录取,对德维十分感激。
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更多交流,之前的误会也解开了。
在折腾了一番后,德维的生活又丰富了许多,反而对名校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
她之前太一心求好,总想保持优等生身份被提前录取。
家人、老师都告诉她,即使错失机会也没什么,也可以等常规招生时和其他同学一起再次申请。
可是,同为学霸的本,能理解德维不甘的心情。
他清楚德维想上这个学校的心多么强烈,也清楚她为此付出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德维不是没有机会。
德维虽没有被录取,但还在候补名单里。
只是德维被磨尽了耐心,又有些心高气傲,认定这和拒绝没什么区别。
正是本又推了她一把,告诉她不要留遗憾。
鼓励德维写了一封真情流露的申请信,讲述自己为什么需要这次机会。
原本怀着告别的心境,却没想到,真的被补录了。
德维不仅稳固了学霸人设,桃花运也又旺了起来。
和本有旧情复燃之势。
又因为给游泳队打杂,和初恋校草也有了更多交流,相处逐渐暧昧。
至于最后究竟和谁在一起了。
香玉还是留一点悬念,大家亲自去剧里揭晓答案吧。
发现没?
此剧虽是青春剧,但并没有过滤现实的残酷,大肆美化少年时光。
反倒借由这段最容易受挫、困顿的青春期,教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因为,当下社会,「如何面对失败」是我们明明最需要却最被忽视的一堂课。
最近正值高考季,这一问题也尤为明显。
高分考生挂满热搜,给人一种学霸遍地的错觉。
前几天就有媒体指出这背后隐含着单一的、功利性的价值导向,也在贩卖焦虑。
一味强调成功,抹杀失意者的社会,会无形中给很多人带来压力和痛苦。
剧中也是一样。
德维发现自己没有被任何一个大学录取时。
面对母亲期待的目光,她下意识地撒谎说全被录取了。
后来,她已经准备坦白真相时。
又听到母亲反复说自己这辈子多么不容易,为了让女儿读书吃了多少苦,看到她取得「成功」有多么自豪。
德维一听,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忍心让母亲失望。
剧中,还有一个被德维奉为偶像的学姐。
她的身上更是有很多亚洲学生的影子。
她高中时全身心投入学习,完全不会在交友等方面浪费精力,最后也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但进了大学后,反而泄了气,居然不断翘课、挂科、被退学。
正因为,她之前一直误将考入名校等同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可进了大学才发现,那里有无数优秀的人,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失意,才是贯穿全剧的主题。
剧中不仅讲了如何面对学业的失败,还有如何面对家人的死亡。
本剧一开始,德维急于将自己投入两性关系中,正因为父亲的突然离去让她极度渴望安全感。
但她最后在写给学校的信中坦白,她对名校的执念,正因为早年与父亲的约定。
此外,更有爱而不得的悲伤。
与朋友、家人一次次无法避免的分别……
这些种种生活中有心无力的事情,往往是相互缠绕着出现在生命中,不断锤炼、塑造他们的重要组成。
其实从第一季开始,就有不少观众表示过对女主德维的厌烦。
骂她「作」「渣」……
因为她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上演崩溃、道歉、惹出新麻烦的死循环。
但就像一直陪伴她的心理医生所说的,再回头看,对比之下才能发现她的成长。
因为那些经历,她才得以从那个随时发疯的女孩,变成一个情绪趋于稳定的大人。
这也是这部剧反复在强调的--
长大成人,并不意味着不再犯错、不再束手无策,而是拥有了去直面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竟麻烦和挫败不是青春的专属,它们往往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所以,不仅仅是女主。
剧中还拍出了成年人的失败和新生。
德维的妈妈在职业生涯上受挫后不得不重新来过,外婆到晚年才意识到爱情不该受那么多戒律约束。
很多青春题材的作品都是面向固定的年轻受众。
而且少不了以过来人居高临下的姿态,追忆或是审判「逝去的青春」。
但这部剧反而能向各个年龄层的人敞开。
与其说是在讲述别人的青春故事,不如说是在帮我们重振青春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