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未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豆瓣:Luxuan
这场游戏的核心是:死者为生者发声;更精准地表述的话,应该是:死者以一己之死为自己也为将死的旁人发声。但这并非一场设计规整的戏码,它令人惊喜之处也许恰恰是在这自杀的连环链条之中存有两个破口:在这群赴死者之中,我们能从中辨别出异类来——江晓孟与李雅均。如果说其他自杀者的行为可以被统一解读为关于自杀与个人自由之间关系之命题,那么江与李的行为则可引发一场关于自我意念对他人生死是否拥有决定权的思考。
当然,江饱含感情,李则更倾向于践行自己的理念,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虽以情包裹着理念,但前者终究沦为包装的外壳。若是试图进一步以更细致严谨的目光扫描李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为爱人还愿是李雅均策划这场游戏的灵感之源或是最终目的,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本剧中,最为瞩目的是李雅均这一色。林心如演绎得好坏与否实属一件过于倚赖主观的判断题,并不值得在此花费笔墨进行书写表述。李虽外表纤弱,但她却是灭霸式的人物:“以毁灭去拯救”。如一朵清雅的黑色莲花静默地漂浮于暗黑的水面上,扎根于暗黑的水底,绽放。剧本对她“印尼劳工”身份的设定更赋予这一人物之于台湾社会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上帝视即视感。
作为一部台湾剧,父女坠崖及和解难掩我们熟悉的肉麻之感,有失内敛更有失真实。方毅任作为一位亚斯伯格症患者,远离妻女的决定或许可以得到理解,但他在不给与任何生活资助的情况下转而甘愿为女舍命,这样的矛盾完全说不通。同时,作为一部推理剧,它仅有道具足够硬核,而推理部分的每一个元素都拥有着案情倒推式的精准性和指向的单一性,这是推理剧本该避免的;作为一部人文剧,它的价值输出颇为严重,并且思考浅显表达直白,蜻蜓点水。
在方毅任与徐海茵二人组中,我们也能看到美国推理剧中常见的性格互补的较为老套的设置,但前者更为扁平。《谁是被害者》是缺点重重的,但它所散发出的引人共情的能力也许正得益于上述的这些缺点,人类感情的引发多为松散的点式而非环环相扣的链状,因此引起共情恰恰最不依赖的便是严谨的思考,更不用说此剧本身就蕴含的巨大的感性能量。这或许能够说服我们忍耐种种缺憾转而去表达一丝对它的赞许。
19年以降,台湾社会整体向从“发大财”转为“被看到”,登上国际平台是台湾社会各行业的共识,影视制作也不例外。台湾创作环境自由,但缺乏资金输入是许久存在的大环境。与此同时,视频在线点播平台倒逼传统频道改革,平台巨头纷纷求购高质量独家内容,双方一拍即合。HBO、FOX这些在台落地已久的频道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投资整合,“自制”了一批口碑不错的台剧,如HBO的《通灵少女》(2017)和《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这部实际是政府资助,公视发行,挂HBOOriginal宣传)。2016年进入台湾的Netflix自然无法落后。毕竟整个在线视频点播行业游戏规则,就是被他们打造的《纸牌屋》一手颠覆。
2017年,Netflix挖来了制作《通灵少女》的HBOAsia制作总监ErikaNorth,专门负责平台亚洲的自制剧制作。ErikaNorth在Netflix任内经手4部原创,1部泰剧,3部台剧,也就是台湾Netflix自制原创剧历史的前三部──《罪梦者》、《极道千金》、《彼岸之嫁》。
遗憾的是,这三部2019年接连播出的自制剧并没有达成华语《纸牌屋》的高度,《罪梦者》原导演中途撂挑,接任导演并没有很好地掌控内容,风评颇为两级;《极道千金》流于平庸;《彼岸之嫁》乡土气息浓厚。这个滑铁卢严重打击了新台剧的士气,曾喊出Netflix首发的政治剧《国际桥牌社》也悄然转由本土远传电信旗下影音点播平台放映,国际声量接近于零。
刚才提到的ErikaNorth在操刀了三部失败剧集后今年离开了Netflix,她的下一站是另一家不差钱视频玩家亚逊,依然是负责亚洲独家内容制作。华语自制剧,看来才刚刚起风。
编|parallel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原标题:《网飞自制的这部大尺度台剧,真能代表华语剧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