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爱之侣红娘课:牵手爱之侣,你我永不忘(灵魂选择知己的伴侣Thesoul
slectsherownsociety)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Loveispatient,loveiskind;Lovedoesnotenvy,itdoesnotboast,itisnotproud)
《富贵不淫:波阿斯的美德》
王立新/文
经文路得记:“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这节经文开门见山地说:“波阿斯,是个大财主。”
提起大财主,我们就会想到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在教会里,也有话说:“发财就危险。”甚至有人认为贫穷才会属灵。
我们承认确实有人钱多了就堕落了,但不全是如此,更不同意贫穷才会属灵的观点。因为,物质富足,灵性也富足的,无论在圣经里还是现实中,都大有人在。
圣经记载,亚伯拉罕金钱牲畜极多,信心爱心亦富足,并没有堕落,并没有变坏。今天所讲的波阿斯,也是一位物质与灵性都富足的财主。我们只要通读路得记就可以看到,波阿斯这位大财主有四方面美德:一、信仰虔诚;二、勤劳致富;三、爱人如己;四、品行端庄。
由此可见,圣经不是反对发财,只是反对心急发财、非法发财,也反对发财以后没有爱心、腐化堕落。圣经也强调:发了财的人应当追求“凡事富足”。波阿斯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来看看波阿斯的四大美德——
一、信仰虔诚:
路得记记载:波阿斯无论说话、做事,都高举神的名,他的虔诚信仰,可谓有目共睹,我们看几个例子:
“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他们回答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看!主仆相见,开口就奉主的名彼此祝福。若没有虔诚的信仰,哪有这么动人的场面!
再看下去,当波阿斯发现摩押女子路得在田间拾麦穗的时候(他已知道她的身世),一开口就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波阿斯对一个外邦女子归向神如此高兴,如此祝愿,也是信仰虔诚的明证。大财主波阿斯有如此虔诚的信仰,说明富足不一定会堕落,发财不一定会变坏。有了虔诚的信仰,能发财、能富裕,是蒙神的赐福,是一件好事。
二、勤劳致富:
波阿斯非一般财主,圣经说是“大财主”。他那么多的财富是怎样得来的?路得记给我们看到,他是勤劳致富的。特别可贵的是,他成了大财主之后,也不坐享其成,不贪图安逸,仍然昼夜勤劳。我们可以从圣经看出,波阿斯白天一直在田间,说明他晚上也没有闲着。一处讲“他今夜在场上簸大麦”;一处讲“波阿斯吃喝完了,心里欢畅,就去睡在麦堆旁边。”看,他没有大财主的架子,一直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何等难得!每当我们读到这些经文,对波阿斯的敬意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波阿斯是亲手作正经事业而致富的,他的财富来历是公义的、合法的、正当的,是神所喜悦的,也是人所称许的。
三、爱人如己:
波阿斯虽然是大财主,昼夜勤劳,却没有侍奉玛门,没有爱财如命。恰恰相反,他能爱人如己,乐于助人,在好事上富足。主人关爱仆人,仆人尊敬主人,主仆关系多亲密,多温馨。这说明波阿斯平易近人,没有依仗财富而自高,没有所谓的“财大气粗”,这是爱人如己的一种表现。波阿斯对待路得,更是如此。当他知道在自己田里拾麦穗的女子是路得,就对她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他还嘱咐仆人不可欺负她,她若渴了,要给她水喝;到吃饭的时候,还热情地请她一起吃饭。这使路得大受感动,大得安慰。
四、品行端庄:
波阿斯第四个美德是内心清洁,作风正派,品行端庄。从哪儿可以看出呢?路得记记载,路得的婆婆看到如此贤惠的儿媳妇,不忍让她守寡受苦,悉心为她安排安身之处,便对她作了详细的吩咐,路得对婆婆说:“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那天夜里,波阿斯在场上筛麦完毕,吃了点心,就睡在麦堆旁边。这时候,路得照着婆婆的安排,洗了身体,换了衣服,悄悄地来到这里,掀开波阿斯的被子,躺在他脚下。到了夜半,他惊醒,发现了路得。此刻,波阿斯有何反应?圣经给我们看到,他得知路得的来意之后,所言所行,都是规规矩矩,没有生歹念,一点越轨的动作也没有。波阿斯按犹太人的规矩办理了赎以利米勒(拿俄米的丈夫)的家产和路得的婚事。波阿斯不作非礼之事。待到那更近的亲属推辞了,他才在众长老的作证之下,光明正大地娶路得为妻。一个大财主,品行如此端庄,正是“富贵不淫”的典范。
正因为波阿斯具有四种美德,所以在神面前大大蒙福,成为大卫的祖,在耶稣的家谱上记着名,流芳百世。今天我们宣讲大财主波阿斯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意义至少有三点:
1、说明基督徒物质与灵性同时富足,是可能的;物质富足造成灵性贫穷,不是必然的。
2、基督徒的致富,应当是勤劳致富,合法致富,决不可用不义之法的手段致富。
3、基督徒致富以后,应当有爱心,扶贫帮困,并且谨慎保守自己,防止腐化堕落。若是这样,富足有什么不好呢?
作者简介:王立新,男,1967年生,安徽无为人,本科,政史专业,高中教师。曾在《精短小说》、《作家文苑》、《四川人文》、《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散文、小说、教育论文、政论文等数十篇,撰写论著《永远的默想》一部,《中国近代史导读》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