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来,就像小说里一样,我遇到了一个人。
如今,我已经结婚,有一个9岁的孩子,还有房有车。但我的家不在伦敦,而在吉隆坡,我的家人是马来西亚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外地工作和学习,随着互联网将许多原本不可能见面的人聚到一起,跨国婚姻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给那些担心移民问题的政府带来了政策上的挑战,导致新婚夫妇不得不频繁地应对严格的——而且往往不透明的——签证申请流程,才能与配偶居住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甚至最终加入对方的国籍。
根据2010年对30个国家进行的统计,欧盟统计局估计欧洲每12对夫妇中就有1对拥有不同国籍。瑞典的这一比例达到1/5,英国约为1/11,罗马尼亚几乎没有。澳大利亚2014年的这一比例接近1/3。而在新加坡,2014年的跨国婚姻数量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2003年的23%增加到37%。美国人口普查局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国有21%的已婚家庭至少有一方配偶在国外出生。
艰难道路
新加坡记者克里斯滕·韩(KristenHan)在英国读博士后时认识了她的丈夫卡鲁姆·斯图尔特(CalumStuart)。他们2014年在斯图尔特苏格兰的家乡附近结婚。无论是他们还是他们的朋友都没有想到,光是为了住在一起,这对夫妇就要克服冗长的官僚制度。
英国政府出台的新规——这项2012年颁布的规定意在打击官方所谓的“假结婚”——导致这对夫妇无法在英国定居。监管部门要求英国公民(此人要充当其非欧洲配偶的赞助人)年收入必须达到1.86万英镑(2.67万美元);如果有孩子,还要增加6万英镑(8.6万美元)的存款要求。很多人抱怨这项规定导致原本应该团聚的家庭只能通过Skype见面,并迫使一些英国公民移居海外。
克里斯滕·韩和斯图尔特决定来到新加坡,那里通常会为配偶签发有效期为一年的探亲签证。他们认为这样便可住在一起,但即便是这样的政策也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消磨了我们的意志。”克里斯滕·韩说,“我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才能让我的丈夫跟我一起居住在自己的国家?”
广泛的移民问题和危机导致各国收紧了移民政策
改变潮流
以鼓励全球化为目标的经济政策使得跨国婚姻变成了不可避免的潮流,但很多国家却收紧了移民政策,导致像韩和斯图尔特这样的年轻夫妇,以及已婚多年的夫妻都受到了连累。
“政府的‘控制性移民’政策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项政策的初衷是通过移民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但却发现,控制移民类型并没有带来太大好处。”布里斯托大学的学者凯瑟琳·卡斯利(KatharineCharsley)通过电子邮件说。配偶移民时考虑的是爱情,“而不是其具备的技能是否符合某个国家的短缺职业。”
签证诱惑
与新加坡相同,马来西亚也提供一年签证。5年之后,配偶可以申请永久居民。获得这样的身份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便可执业,普通人也可以申请贷款、创办企业,并购买任何住房。然而,究竟何时能够获得这一身份却无规可循。自2008年以来,他们已经可以在该国工作,但需要一份额外的移民认可和工作邀请。
比纳·拉玛南德(BinaRamanand)1992年从印度搬到马来西亚,与丈夫同住。她最初之所以能在这里居住,是因为在吉隆坡找到了一份工作,从而获得了工作签证。当马来西亚几年后推出配偶签证后,她也顺利拿到这种签证,但直到2007年才获准申请居民身份。她表示,这一过程中承受的巨大压力差点让她返回印度。
“我差点放弃永久居民身份,”拉玛南德说,她向当地的外籍配偶支持小组(ForeignSpousesSupportGroup)寻求帮助,并在2013年获得了永久居民身份。“我原以为我到死都拿不到这个身份。”
以爱情的名义
37岁的罗伯特·裴德林(RobertPedrin)2012年来到马来西亚,他同样感受到了这份压力。这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来到这里是为了与槟城招聘顾问卡利(Carrie)见面,这位41岁的女士在Facebook上深深地吸引了他。
卡利原本要去圣迭戈参加裴德林的毕业典礼,但却遭到美国拒签。于是,裴德林决定飞到马来西亚,并留在这里。2014年4月,在通过网络相识了6年后,他们终于步入婚姻殿堂。
“我知道她就是我的另一半。”裴德林说,“全世界有70亿人,而我的灵魂伴侣在8,800英里之外。”
如今,他已经是第二次拿到长期签证了,但依然无法找到工作,因为很多雇主并不知道外籍配偶可以在马来西亚合法工作,因此不愿聘用他们。开设银行账户、购买汽车,以及从事其他“在美国理所当然的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他在博客上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但他并没有因此后悔。
向合适的“人才”开放
尽管对外籍配偶施加了如此多的限制,但很多国家仍然很欢迎他们所谓的“外国人才”或“高技能人才”。英国内政大臣特蕾莎·梅(TheresaMay)在2010年宣布实施更严格的移民政策时,将这类人称作“最聪明和最优秀的”人才。
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高技能马来西亚人如果通过人才吸引项目回国,他们的外籍配偶也将在6个月内成为永久居民。迄今为止,约有3,700人通过该项目返回马来西亚,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人有外籍配偶。
“很多国家都会根据经济情况制定移民政策。”负责协调这些项目的约翰·马哈茂德·梅里坎(JohanMahmoodMerican)说,他是政府部门TalentCorp的首席执行官,他本人的配偶则是新加坡人。“我们肯定会为拥有技能的人提供便利,他们的配偶也能获得优待。政府已经意识到马来西亚人的外籍配偶面临的现状。”
加强透明度
尽管TalentCorp的约翰表示,马来西亚很欢迎外籍配偶,但与其移民身份有关的各种不确定性却导致很多人开始思考:他们称之为“家”的那个地方真的是家吗?
“吃亏的是人,”拉玛南德说,“这对马来西亚配偶、马来西亚儿童、马来西亚家庭都很不利。”(摘自BBC英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