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者称,此举是为了引发人们思考,呼唤人们道德重建
本报记者郭涛为您摄影报道由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兆寿等全国14位民间学者自发组织,首次评选出了2008年中国十大“性”(性与性别)事件,“艳照门”、《色戒》风波与封杀令、深圳高官涉嫌猥亵女童事件等入选。
发起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兆寿说,从今年开始他们将每年评选一次,中国十大“性”(性与性别)事件的评选,希望能够起到引导性与性别的舆论导向、推进性与性别的文明建设、促进性权利与社会性别平等,呼唤人们重拾已经丧失伦理道德。
国人性观念有偏差需要道德重建
这些民间学者均在中国从事性别或者性的研究,多数在高校执教,以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居多,其中包括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在内地首开性文化课的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兆寿、中国青年性学论坛召集人李扁、独立性学学者黄灿等人。说起评选中国十大“性”(性与性别)事件的初衷和目的时,参与评选者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兆寿这样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中国人在性与性别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中国人需要一个正确的性伦理道德和性观念,我们希望通过每年一次的这一评选,经由媒体向公众社会发布,能够起到引导性与性别的舆论导向,引发人们对性和性别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呼唤人们道德重建,从而推进性与性别的文明建设、促进性权利与社会性别平等,增加社会民主与宽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十大事件折射出国人在性、性别方面的问题
【十大“性”事及专家看法】
1、“艳照门”事件
评点:此事件首先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非法色情暴力事件,严重侵犯了涉事艺人的私人权利,包括隐私权、性自由选择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并挑战了执法效能。其次是一场大范围的集体偷窥事件,凸显了不宽容的社会性道德观与个体性自由选择权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对女性的性行为造成强加规范的舆论压力,并逼问了媒体责任问题。最后也是一个突出的性别歧视事件,诸位涉事艺人因性别不同处境迥异的事实表明了道德评价标准背后的性别权利关系,并检视了当下社会的传统性别观念。
2、《色戒》风波与封杀令
事件:当2007岁末风光无限的文艺大片《色戒》遭遇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广电总局应时局颁布了封杀令,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先是在2007年末发出了《禁止制作和播放色情电影的通知》,接着2008年1月初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处理影片<苹果>违规问题的情况通报》,《苹果》成了第一个开刀的“色情电影”,然后3月初传出《色戒》女主角汤唯因全裸出镜被广电总局封杀,紧接着发布《广电总局关于重申电影审查标准的通知》,规定被禁的色情内容如下:“夹杂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展现淫乱、强奸、卖淫、嫖娼、性行为、性变态、同性恋、自慰等情节及男女性器官等其他隐秘部位;夹杂肮脏低俗的台词、歌曲、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等”。
3,“守贞课”事件
事件:4月11日,浙江大学开“守贞课”,倡导大学生婚前禁止性行为。此事引发公众社会及学界激烈争论,体现出“守贞性教育”理念与“安全性教育”理念的对立和冲突。何者更有益于青少年,是争论的焦点。
4,三亚裸体海滩事件及关于裸体主义的争论
事件:7月,有媒体披露三亚出现自发的裸体海滩。性学家方刚发表博文呼吁设立公开的裸体浴场,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争论。支持者视之为对少数人权益的捍卫,反对者称之为是对“公序良俗”的败坏。
评点:在争论的过程中,裸体主义的理念得以推广,有助于对其的去污名化和“去情色化”,更重要的是,对少数人权益应该加以尊重的理念得以传达,有助于推进公众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包容“异己”。一个进步的社会是倡导更加多元生活方式的社会,要让没有伤害公众利益的各个群体能够自由地呼吸。
5,中国首例“性骚扰判刑案”
6,南阳网民下载色情片被警察罚款
7,女性接连因婚姻失意自杀
事件:10月,北京体坛周报女编辑李颖跳河自杀,不久,贵州一电视台女主持佘静也自杀身亡。据悉两人都是因为和老公的感情问题而走上绝路。
8,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学生刺杀,据传与绯闻有关
事件: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程春明被该校一名男生刺杀,传闻程春明与这名男生的女友关系暖昧,所以招致杀身之祸。这种传闻没有经过证实,但仍然引发公众舆论对师生恋的讨论。
9,深圳高官涉嫌猥亵女童事件
评点:对比7月份成都的强制猥亵妇女案,深圳这一涉嫌猥亵儿童案的调查结果令公众大失所望乃至出离愤怒。本案中,林嘉祥从身后将双手“搭”在女童“肩膀靠脖颈处”,其“性”的色彩十分明显,其行为虽不能说已经严重到构成刑法上的猥亵儿童罪,但至少已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上的猥亵儿童。警方结论的荒诞绝伦之处就在于:一方面“认定”林嘉祥酒后“举止不当”、“行为失检”,与此同时却又“认定”林嘉祥的“举止不当”、“行为失检”竟然是“向小女孩表示善意和谢意”。
此一事件反映出当下社会权力欲望膨胀与性别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政权意识与民众合法权益(包括性权利)之间的严重失衡。此事件还显示了司法过程中的社会分层现象,官员利用公权力、社会地位和金钱为自己的不轨行为寻找通道。由此,公众也看到了法律的“两面性”和“弹性”,法律没有惩罚恶者,更没有保护儿童。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某些官员官僚作风、解决问题时的“金钱之上”、“权力之上”的流氓习气。某些官员的腐败有了更多的面向,已经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还有私生活,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嚣张。
10,《北京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开始征求民意
事件:12月,《北京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开始在网上征求民意。其中一些规定特别引人注明:女工遭遇性骚扰,单位若无预防和制止措施则需要负连带赔偿责任;家庭暴力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施暴者可能要面临行政处分;适当延长女性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年限;等等。
评点:性骚扰、家庭暴力的取证与惩治困难,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等问题,社会上已经长期存在要求改变的声音。这一草案的出台,有助于使《妇女权益保障法》更好落实,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推进也将起到积极的倡导作用。但是草案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群体内部进行分别对待的现象,如只是处级以上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