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为什么恐婚?单身婚姻恋爱恐婚爱情适婚

恐婚族数量的不断增长对我国婚姻传统、法律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20~24岁女性的结婚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58.6%下降到2015年的25.5%。5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10年来新低。且从不同省份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是上海,只有4.4‰,倒数第二的是浙江,仅为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6导致如此低下的结婚率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恐婚现象的存在是促使和加剧低结婚率的重要因素。恐婚族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庞大的新群体,恐婚带来的心理焦虑和担忧对青年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只有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青年恐婚原因,才能更好地引进专业人士的介入与引导,调适青年的婚姻价值观,避免社会问题的恶化。

02

资料获得与分析方法

众多社会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石,重在阐释人的精神活动19,特别适用于对某一群体或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洞察。鉴于此,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来探析我国当代青年恐婚问题,以社会中不同类型恐婚族为案例资料收集对象,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适性。

03

恐婚的原因和影响

截至2020年7月15日,本文从知乎网站上收集到网友对“恐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一问题的回答信息,共448条。分析448条回答内容,我们可发现恐婚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带给婚姻的不安全感

网友A:2018年数据显示上海市的离婚率高达30%,在一个离婚比分手还随便的社会,我为什么要去结婚?增加抗风险能力?您可算了吧,给我增加风险还差不多呢。(高离婚率的社会环境)

网友B:不结婚,你可能在家里、酒吧里、KTV里、夜店里玩;结了婚,你就可能在冰箱里、墙里、化粪池里、下水道里、河里、海里、山里、绞肉机里玩。(婚后杀妻等负面社会信息)

网友C: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一切事情都变得不可信任。2018年,我因为去和网恋半年的女友见面而被骗进了传销组织,差点儿没命。就算现在解开了心结,去结婚,谁又能保证自己或伴侣结了婚就能百分之百忠诚?网恋、裸聊、情色直播充斥各个隐秘的角落,生活每天充斥着各种社交网络信息,怎么才能时刻擦亮眼睛?(社交网络与媒体对婚姻的挑战)

(二)个人能力不足

网友D:恐婚有很多原因。说到底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经营好婚姻,也害怕给不了对方温暖和幸福。(对自己的能力的不信任)

网友E:一穷二白的拿什么结婚,一想到高额的房贷、拮据的生活就压抑不已。怕婚后的所有话题从爱变成了钱……(自身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

网友F:不瞒你说,我是个25岁的巨婴,我的思想其实还是个宝宝,我尚未心理断乳,我十分地依恋爸爸妈妈,我不想离开他们。让我离开他们,进入另一种生活阶段,那感觉就像大学寄宿,我不想待在那儿,我想回家找爸爸妈妈,所以我不想结婚。结婚就要改变我25年来的生活状态,迈入人生另一个阶段。从一个宝贝女儿,变成别人的妻子、媳妇、妈妈,角色的超级大转变,令我感到害怕,我只想做爸爸妈妈的宝宝。(不独立、害怕角色转换)

(三)个人不良成长经历

网友G:我上大学的时候谈过一次恋爱,男方其实不怎么喜欢我,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他总是对我有所企图,我很厌恶这点,我觉得这男的真恶心……后来分了手,我对爱情也不期待了。(不好的恋爱经历)

网友H:爸妈当着我的面打架、互相打耳光、互相把对方的头往门上撞、互相撕扯衣服,我只会哭,我连拉开他们的勇气都没有,迈不开腿,却还要硬生生地看着。他们打完了,也没想着安慰一下我,从来也没有。从小到大的这种经历,直接导致我现在的恐婚。其实我很向往能有个好的婚姻,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不吵架不打架,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就行。但是我怕啊,我怕有一天也会当着我孩子的面吵架,也会为了钱方面的事带上父母一起咒骂。(父母失败的婚姻)

(四)个人认知

网友I:婚姻就好比人生这场游戏里设定的流程……我一直觉得捆绑的婚姻是很压抑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对方活,好像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负面、片面的婚姻认知)

网友J:最初是找不到喜欢的人,后来身边的人都说看人品和经济好就可以了,但是找不到心动的感觉,久而久之觉得所谓的安稳人生为什么一定要靠一个并不了解甚至都不喜欢的人来保证呢。(认为靠自己更有安全感)

网友K:一直觉得恋爱中有恐婚的人,只是因为还没遇到让自己愿意克服一切想要结婚的人……可能对的人还在远方吧。(认为尚未遇上对的人)

(五)崇尚自由和具有反叛精神的性格

网友L:我真正恐婚的原因有一部分理性思考,我觉得婚姻就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模式,它是一种限制人自由并且不尊重人性本身的制度。(对婚姻制度的怀疑)

网友M:每次家里说要给我安排相亲找男友,我就躲在卫生间偷偷地哭,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爬行一样地逃离,却被人提着一条腿倒着往屠宰场拽,自由永远是海市蜃楼。(崇尚自由)

网友N:说到底,我恐惧的其实不是婚姻本身,而是一种畸形的“顺流”。你不顺,会有众多的人莫名其妙为你感到惋惜和悲哀;你若顺了,但是你在其中感到痛苦,这些人并不会包你的售后,他们压根就不会理你;或者告诉你,哎,大家都是这样的,婚姻就是这样的,你忍忍就好了,人生就这样,真正幸福的有多少?(不喜欢随波逐流)

图1基于知乎文本的恐婚原因分析

网友小王:我经常入夜后在噩梦中不能自拔,以泪洗面,不能控制。

网友小万:婚前吃了两个月的抗焦虑药,几乎天天失眠。

网友小丁:因为恐婚,我做了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原谅的事情,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她。我从来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考虑过她的感受:在一起五年一直很正常的初恋男朋友,却在见了家长准备结婚之际和她分手,然后五年之内没有找过她。我现在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所作所为。可当时的我有极度的恐惧感,不顾一切地离她而去,一个人过了五年……这五年就像是一场梦,现在梦醒了,才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联系到了我当年的女朋友,她早已在2014年结婚生子。

网友小葛:我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人记得,如果有人对你们说恐婚的话,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我曾经因为自己的不重视失去了所爱之人的生命!2020年2月2日这一天,本该是我表妹结婚的日子,凌晨四点钟她自杀了,抢救无效。所有的痛苦、无奈、自责都交汇在一起,一切都太迟了!

网友小黄:提到婚姻的事就无所适从,从而选择用吵闹、分手的方式来逃避。

基于以上网友的陈述,恐婚带给人的影响包括出现身体症状、产生心理影响以及带来其他持续和严重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单单是被个别提及,从448条回答的内容来看(见图2),心理影响(如焦虑、恐惧、对外界缺乏信任感、无助、自责)被提及850次;其他持续和严重的影响(如失恋、分手、自杀等)被提及98次;出现身体症状(如月经紊乱、脾气暴躁、失眠多梦、缺乏兴趣、心发慌、冒冷汗、易哭)被提及29次。可见恐婚问题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影响,而波及的范围不仅是个人层面的,也包括结婚率下降、自杀率上升、社会信任度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04

恐婚原因及其影响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他认为,行为的动机源于强大的内驱力和冲动,如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成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因童年经历而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心理学家需要做的就是理解这种内在驱动力,因为无论它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会赋予行为能量并指导行为。23在防御机制上,该理论认为主要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在人格结构上,该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24本文将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恐婚原因与产生的影响进行解读(见表1)。

表1精神分析理论对案例的恐婚问题探析

(一)童年时期“压抑”的爱

(二)不幸经历造成的“投射”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那个看着父母厮打的网友,一想到结婚,便将曾经自己的样子投射到未来的孩子身上,仿佛婚后会生下的那个无辜的孩子,化为了幼年的自己,看着父母的“互相打耳光、互相把对方的头往门上撞、互相撕扯衣服”也只能看着,只能哭。那个对爱情不抱期待,不知道该怎么爱人的人,认为假如步入婚姻,结婚对象也是如此的冰冷之人,最终二人将形同陌路,婚姻草草收场。

(三)“本我”“自我”“超我”的不平衡

根据案例资料信息,本文将“本我”“自我”“超我”的不平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超我”大于“本我”,这类人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怕婚后向生活妥协,怕自己不再是那个积极进取、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怕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怕自己不能胜任多种角色、不能满足家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另一种是“本我”大于“超我”,这类人一旦受到高标准、高道德要求的婚姻约束,便会感觉无能或焦虑。他们会认为婚后是受束缚的人生,为生活琐事和孩子所牵绊,更渴望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恋爱或单身生活。

(四)对紧俏婚恋市场的“合理化”解释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掩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大陆男性人口数量为71527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100,排除非适婚年龄的人口之外,男女比列的失衡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7我们可以看到,庞大的数字背后,一是许多适婚男性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如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光棍村”,二是随之而带来的水涨船高的聘礼与结婚的高花费。因此,部分人不是恐婚,而是恐于相亲无果和婚姻带来的高经济压力。面对难以承受难以改变的现实状况,一些青年内心产生了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潜意识里将难以步入婚姻症结归咎于自己的“恐婚”,误打误撞地加入了恐婚族大军。

(五)生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发达,网络充斥各种离婚、出轨、小三的舆论新闻。“小四”“小五”上位,曾经的山盟海誓化为污水,纵使你上亿身家也要沦落到人去楼空的故事让人们总结出“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爱情,信了你就输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之后既要防止自己迁坟,又要防止别人盗墓”。如此让人惶恐的信息再加上目前社会高离婚率的事实,激发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本能地提醒自己进行自我保护,本能地给自己设置恐慌的门槛,以确保自己不会在人生大事婚姻面前随便做出重大决定。

(六)闯入意识的潜意识———梦

(七)面对无法应付挫折的“退行”和“转化”

“退行”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着多层意义,经典理论将其视为返回本能生活的早期阶段,现代精神分析更多地指过去(主要指婴儿期)的重现。29恰逢适婚的年纪,亲人们关切的催婚、对象暖心的求婚,看起来一切顺风顺水的日子却不知到底哪里出错了。婚期临近之时,有着心结的恐婚者如临大敌,面对不知该如何改变的现状,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容易哭,甚至直接选择逃避,与恋爱多年的女友分手。发脾气、哭闹作为情绪性的行为表现容易被发觉,而个人身体的疼痛与异常也不能被忽视。“转化”作为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防御机制之一,往往是指个人心理上的痛苦会转化为躯体上的疼痛。而转化的动机完全受潜意识控制,个人并不知觉。恐婚者精神上的痛苦、恐惧、焦虑会如案例文本中所示,转化为心里发慌、冒冷汗、月经紊乱等躯体症状。

05

结论

综上所述,要缓解我国青年恐婚心态、减少因恐婚而产生的个人与家庭的焦虑与矛盾,促进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必须首先挖掘不良防御机制,战胜潜意识。不论是“压抑”“投射”还是“合理化”,在精神分析理论里都属于人类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并非对人不利,但当我们内心想要防御的事物与现实状况不符、影响我们的生活时就需要把防御机制挖掘出来。恐婚者自身应该积极探索相对应的恐婚原因,或借助心理咨询等专业的力量“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超越父母曾经的婚姻关系,看到我们的伴侣,而不是把我们内化的妻子或丈夫的形象投射到伴侣身上。也可将恐惧和担忧与伴侣沟通,让对方理解自己,帮助自己努力克服不论是原生家庭还是不幸的恋爱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让理性主导意识,实现青年努力自我提升。潜意识潜藏在我们的意识之下,此种隐形之敌最难战胜,而一旦变为意识,我们便有科学的武器可以应对,理性便是很好的一把利剑。面对社会上离婚率高的事实、让人惶恐的舆论信息,应该做到理性看待,相信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理智与能力,不让盲从主导了我们的意识。此外,对于目前男女比例失衡、结婚花费高的现状,属于“个人能力不足”类型的恐婚者,也应该理性看待困难,不以偏概全,应尝试独立,努力提升自己。

针对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而引起的对结婚离婚的热议,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恐婚群体”进行研究分析,有着现实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特殊时期,本文透过互联网上现有的资源来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有着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避免了传统访谈法中易出现的访谈者的个人主观倾向影响访谈质量的现象。在理论视角方面,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心理学的发展高度,在目前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的个案中应用广泛,具有权威性和应用价值。

THE END
1.知乎:一个神奇网站的前世今生无论是维基百科、Twitter还是豆瓣、译言、知乎,几乎所有的UCG网站都是在利用人们的认知盈余。认知盈余是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力”,网络社区的兴衰成败背后是一场场认知盈余争夺战。 ? 然而,正如李如一所说:利用空余时间在互联网上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跟五十年前一个医生业余用纸和笔写侦探小说没什么区别。Web 2.0之后https://www.douban.com/note/528278845/
2.大龄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前十名,大龄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大龄婚恋交友平台排行榜前十名:选择爱情的“新大陆”你有没有想过,某一天打开手机,刷着社交平台上的动态,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在婚恋网站上晒出自己与“另一半”的合照?这种情景,并不遥远。随着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大龄单身人士开始选择通过婚恋交友平台来寻觅真爱。或许你也正在或许你正在思考,选择哪个平台http://www.aichao521.com/hunl/26853.html
3.2024国内最火的10款社交软件App排名及推荐是中国第一家以同城为概念的大型婚恋交友网站,所有婚恋交友信息都经过严格审核,为用户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同城婚恋交友平台。 为什么要使用派派: 超级火爆,每天10万人在激情约会! 一键注册,发现同城单身异性,约会交友; 征婚频道,帮您的征婚交友信息,一触即达同城所有异性; 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863748
4.有什么好的婚恋平台推荐?中国最火相亲交友软件测评分享,单身找对象必30岁的大龄剩女,经过两年的相亲奋战,终于成功脱单啦!相信大家也都晓得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呀,找对象会越来越难,所以相亲找对象就是妥妥的刚需呀。我可是用过好多软件嘞,当中有好几个真的让我印象超深刻的呢,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送上我亲身体验的相亲软件测评吧。 https://blog.csdn.net/qq_39805501/article/details/139595974
5.梦幻比较好的婚恋网站有哪些社会新闻11月25日,顾客试衣服小时买走件,将军不可以林修徐婉小说知乎,知道错了就自己拿鞭子过来,难驭小说臣年笔趣阁,晚娘下部罪色无删减,火蓝刀锋2为什么下架了,慢性折磨呕吐室榨汁婴儿,官场少妇被潜第四部,视频聊天免费外网,图书管理员的女主1-4,机器人和总裁的双男主,七扑夫君。 11月25日,薛凯琪把陈小http://m.ouzhehua.com/v/video/976190736620241124.shtml
6.知乎热议运筹学和管理学的顶级期刊有哪些呢?投稿经验是什么本文转自我在该知乎问题下的回答,同时引用了其他几个高赞回答。 注:我的公众号无法留言,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我的知乎,或者通过我的视频号给我留言、评论。 01我的回答 1. Management Science (MS) 毫无争议的该领域的神刊,偏好前沿热点问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474875.html
7.素材中国www.sccnn.com素材CNN素材中国,素材CNN_免费素材共享平台.图片素材图库提供海量素材,图片下载,设计素材,PSD源文件,矢量图,AI,CDR,EPS等高清图片下载http://www.sccnn.com/
8.当一个男人带给你这5种感觉时,就该放手了互联网时代,婚恋网站扩大了年轻人的交友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择偶机会。 但是,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还是有区别的。人们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杀猪盘”。 所谓“杀猪盘”,是专门以谈恋爱为诱饵,进行有预谋的经济诈骗的犯罪活动。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就以此为突破口,交往没几天就表现出热恋的状态,给予女人各种超出想象https://weixin.91160.com/h5/wecontent/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399817
9.“变味”的知乎:商业化之手强插广告知乎广告商业化新浪科技据了解,目前知乎上投放的某知名婚恋网站就是陈威团队的客户,陈威说,尽管对于该婚恋网站投放在知乎平台的广告,用户评价两极化,但“效果不错”,该婚恋网站一天就会投入几万元。 知乎方面告诉记者,知乎非常重视广告业务,成立了商业化事业部,目前团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已经合作了各行各业数百家知名品牌https://tech.sina.com.cn/i/2018-04-28/doc-ifztkpip5643218.shtml
10.40岁离婚还能找到真爱吗?综合法律在这个年龄,女性更加独立自信,有着本人的事业和兴趣爱好。她们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参加兴趣小组等方法,结识有相近生活和价值观的人,并在交往中逐渐发展感情。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给40岁离婚女性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渠道,比如在线社交平台、婚恋网站等,她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扩大本人的交友围,提升找到真爱的机会。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6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