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网络文学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网络文学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服务统筹推进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抵制“三俗”、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趋势更加明确,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网络文学创作主流化、精品化趋势更加明确
2020年,网络文学全年新增签约作品约200万部,全网作品累计约2800万部,全国文学网站日均更新字数超1.5亿,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
随着引导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传播的大流量日益转化为正能量,创作的主流化、精品化趋势更加明确。题材结构更加优化,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进一步提高,质量显著提升,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幻想类作品注重向文化经典汲取养分,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和科幻元素得到重视;正面书写历史的作品不断增多;类型融合创新的趋势更加明显。
正面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强
2020年,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作协及有关单位,采取多种措施,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2020年中国作协共扶持40部重点网络文学作品,其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带一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同舟共济,全民战‘疫’”等主题专项10余部,有效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启动“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每年扶持推广10部优秀作品。
2.现实题材创作大幅增长
2020年,网络文学的题材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实题材占比进一步提高。作品聚焦时代变革和社会生活,描写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脱贫攻坚、战疫抗疫、创新创业等,艺术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在各大网站平台发布的年度新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占60%以上。在各类网络文学排行榜中,现实题材作品成为榜单亮点,《浩荡》《星辉落进风沙里》《天下网安:缚苍龙》《朝阳警事》等,荣登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抗疫与医疗、脱贫致富、工业与服务业等创业题材,成为2020年现实题材的突破点。
脱贫攻坚是2020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一大热点。《特别的归乡者》《故园的呼唤》等作品,正面描摹新乡村的创业史,倾力塑造了归乡者的时代新人形象。
抗疫与医疗题材涌现出《共和国天使》《酥扎小姐姐的非常朋友圈》等一大批现实题材力作。医生职业文成为今年网文写作的新潮流。
反映新时代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的行业文依然热度不减。《神工》以制造业高精尖技术为情节推动,彰显工业强国梦想。《扫描你的心》切入家电行业,通过客服角度反映民生热点问题。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为生动,开始注意以真实革命英雄为原型,书写英雄的辉煌事迹,弘扬红色文化,推出了《冲吧,丹娘》等优秀作品。
3.作品质量明显提升
2020年,网络文学创作以提升创作质量为核心,从以量取胜向“降速、减量、提质”转变,原创内容持续发力,精品化成为创作共识。
幻想类作品注重向文化经典汲取养分,在世界观和作品架构上更加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大道朝天》《人皇纪》等从不同层面彰显中华文化精神。
历史小说《燕云台》《大清首富》等以现实主义态度正面描写历史的网络小说数量增长,质量提升。
4.类型融合创新趋势愈加明显
2020年,都市、玄幻、现代言情、古代言情、科幻、二次元、历史、悬疑等题材类型仍然受网络文学读者喜爱,热血成长的男频题材和婚恋育娃的女频题材持续升温,科幻元素得到重视,逻辑性、专业性更强的“硬核写作”成为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多元化、小众化题材垂直细分成为创新趋势,网络小说类型融合更加明显。
男频创作将科技、科幻元素融入传统题材,在融合中创造新的网文类型。《第一序列》在都市异能的传统框架中植入“后启示录”的科幻背景;《手术直播间》书写未来科技,开创都市专业医学文先河;《泰坦无人声》将科幻与悬疑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克苏鲁风格佳作。
女频创作频频“破圈”,向轻科幻、商战等领域大胆开拓。《半星》通过职场新人与捉妖师的爱情故事,探索轻科幻与言情相融合的可能;《花娇》在穿越元素与商业角斗中,体现出精耕细作和大开大合的艺术手法。
5.同质化、“三俗”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网络作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20年,网络作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网络作家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明显增强;人才队伍规模扩大、迭代加快,“95后”作者成为创作主力,“00后”作者日趋成熟;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各地网络文学组织相继成立,网络作家队伍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作家责任担当意识明显增强
中国作协等有关单位加强对网络作家的团结引导,全国重点文学网站联席会议引导各网站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组织网络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类文学活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网络作家使命感和责任感普遍增强。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作协及时发出《致全国网络作家和网络文学工作者的公开信》,网络文学界迅速行动,不但捐钱捐物,而且不断推出“战疫”主题作品。2月21日,启动“同舟共济,战‘疫’有我”征文活动,各省市作协以及全国40余家重点文学网站参加活动,共征集到作品14043部(篇)。2月23日,举办知名网络作家“同舟共济,传递文学正能量”行动,组织100名网络作家以视频接力的形式集体发声。
2.“95后”作者渐成创作主力
2020年,网络作家中笔龄在3年以下的作者占53.7%。“95后”正在成为创作主力,2018年以来实名认证的新作者中,“95后”占74%。新签约作者中,“00后”占比50%以上。另外,作者学历水平和创作时长均有所提高,专本科学历占比约60%。
“90后”“95后”作者的创作表现突出。“会说话的肘子”等跻身白金作家行列;“言归正传”打破阅文平台2020年仙侠品类均订纪录,开创“稳健流”先河;“老鹰吃小鸡”打破男频小说月票记录;1996年出生的“云中殿”进入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十二天王”榜单。
3.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
2020年,网络作家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中国作协创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分级分类的培训方式。线下培训方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与鲁迅文学院合作举办第17、18期网络作家培训班等,约400名网络作家参加培训及采风活动。2020年中国作协创建网络作家线上培训平台,约5000人参加培训。
4.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各级网络文学组织达140余家,除西藏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成立网络作家组织或工作机构。浙江率先实现了市级网络作家组织全覆盖。西部地区网络作家数量增长较快,网络作家组织纷纷成立,除原有网络作协的四川、重庆外,甘肃、内蒙古、新疆、贵州等地也都成立了网络作家组织。
5.网络作家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网络作家聚集和组织建设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区网络作协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全国性网络作家协会的筹备还需加快推进。优秀网络文学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尚未健全,扶持引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网络作家的机制不顺,办法不多,团结、引导的面还不够宽,需要进一步延伸手臂、扩大覆盖。
3.评价推介方式不断创新
2020年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在原有网络小说排行榜基础上,增设网络文学IP影响排行榜和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排行榜,全方位展示网络文学创作成就。同时增设读者投票环节,创新评审方式,体现网络小说的受众属性。江苏网络文学“金键盘”奖、上海网络文学“天马”奖等对推介优秀作品、引导创作质量的提升,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网络文学行业进入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
1.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热度不减
2020年,网络文学优质IP影视改编持续升温,爆款作品层出不穷,悬疑和现实主义题材改编成绩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目在140部左右,热度最高的网剧中,网络文学改编的比例达60%。
《庆余年》屡上热搜,阅读话题多达1234亿,《大江大河2》等现实题材改编作品引发观看热潮。动漫改编持续走热,《斗罗大陆》稳居全网播放量第一。游戏改编方面,《第一序列》等科幻类IP、《天下第九》等修真类IP得到游戏厂商的青睐。
2.全IP运营生态初步形成
3.付费与免费竞争共存、新兴商业模式快速发展
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人。全年人均接触阅读15部作品,每周阅读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88%。网络文学读者中“95后”与“00后”读者占比约60%。2020年1月到6月增加文学网民1166万,虽仍保持递增趋势,但增速下降。
奠定网络文学发展基础的付费阅读模式所提供的发展动能越来越小。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靠读者人数的大幅增长来维持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增长模式遇到瓶颈。免费阅读模式兴起后,用户付费意愿不断下降。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免费网文App行业用户规模1.44亿,较上年同期的1.18亿,增长了22%。付费网文App行业用户规模2.19亿,较上年同期减少13.7%。阅文等大型网络文学平台力图通过业务创新,打通文化娱乐产业板块,建立以网络文学作品为内容源头和底层支撑的跨业态发展模式,通过降低订阅收益占比、开发优质IP潜能,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4.新发展模式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文学全IP运营生态协同性不足,对文化产业的整体拉动作用仍然不够,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依然欠缺。构建全IP运营生态虽然受到重视,但如何建立符合中华文化特点的“IP宇宙”仍无实质性突破。乱改、融梗等IP改编侵权现象屡见不鲜,游戏改编同质化严重,影视改编放大不良亚文化等,需要高度重视。
随着免费模式的兴起,一些问题也同时产生。一是“三俗”的自媒体文严重冲击网络文学的行业秩序,也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声誉。二是免费模式目前仍处于烧钱阶段,前景仍未确定,且对已经形成的付费模式形成冲击。三是免费阅读和新媒体文内容趋于同质化、孵化IP能力不高、收入模式单一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同时,行业垄断使作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盗版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等,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持续扩大
1.海外实体出版合作进一步深化
2.在线阅读覆盖用户持续增加
在线阅读方面,起点国际全球累计访问用户达5400万,已上线约1300部翻译作品,其中860部为英文作品,其余为西班牙语、印尼语、印地语、马来语等翻译作品。中文在线海外阅读用户累计达3000万,2020年增长1200万。掌阅海外阅读平台用户累计已超3000万,日均阅读时长超60分钟。
海外阅读产品开发方面,Chapters、iReader、TapRead等阅读产品受到海外受众欢迎。其中,中文在线的Chapters成为全球TOP1的互动式视觉阅读平台,注册用户超2000万,月活跃度用户500万。掌阅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8款海外产品布局完成,英语市场4款主要付费产品占据TOP15榜单。
3.海外合作规模扩大
网络文学在海外已经由原来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学阅读和消遣,转变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新样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由原来的中国作者写作、海外读者阅读,转变为海外本土作者创作、本土受众阅读、本土读写互动,形成了国际化写作的新现象。这充分体现了各国文学的相互交融、彼此借鉴,与作为网络文学载体的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
4.网文出海仍面临诸多问题
网络文学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主流化、精品化趋势更加清晰。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以提升质量为重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