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约会改变了人类的择偶方式吗;我们需要「慢下来」而不是「赶着走」的软件设计TechBoard#20极客公园

网恋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诞生至今不过仅仅几十年,并且也只是在近几年才迅速发展,但在线约会和网恋已经从观念和行为上,让大众转变了找寻另一半的方式。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过程中,聊天室里孕育出的网恋更像是一段难得的「网络情缘」,但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下,使用在线约会软件找寻伴侣已经同相亲一样见怪不怪了。在全球范围内,每个月至少有2亿人会使用线上约会服务,在美国,这已经成了第二受欢迎的找寻伴侣的方式,超过三分之一的婚姻缘起于在线约会。而这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寻偶方式,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打破了地理要素对「相遇」可能性的限制。自2010年起,赛博空间取代了教堂、社区、教室和办公室,仅次于酒吧和餐厅,排在美国人最可能遇到异性伴侣的「场所」中第三位,而对同性伴侣,互联网自2000年起就一路攀升,到2010年,占比已经大于其他六种寻偶方式总和。

最初想到用网络来不只是交朋友,而是用于寻偶的是1995年建立的网站match.com,就像Facebook开始只想搞个大学生社交,match.com起初也只有同性恋和硅谷极客在用,之后才快速普及开来,而这种注册会员,上传资料,网站牵线搭桥的「互联网红娘」也成为在线约会的初代形式。直到2013年,乘着移动互联网之风的Tinder出现。Tinder颠覆了过去的「红娘」模式,它以一种更个性化、更公开、更直接的方式,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用户不需要再正襟危坐在电脑前看着网站发来的「潜在伴侣资料」,只需要快速扫几眼基本信息和照片,点选「YesorNo」,感兴趣的交换个WhatsApp聊几句,投机的就再开个语音视频聊天。

如果说Tinder在美国的迅猛发展是因为切中了社会的需求,那Tinder模式在其他国家的应用则是影响甚至改变了其他国家年轻人的需求。

比如长期以来有着复杂的线下寻偶规则的印度,受到宗教和种姓影响下的包办婚姻仍是印度主流的寻偶规则,但在去年,印度版Tinder「matrimony.com」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IPO,这在印度科技股中是极为罕见的高额IPO,从侧面说明了印度线上约会市场的发展潜力。中国也是同样的情况,近几年来如陌陌、探探等社交App的出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对性的开放度和包容度,也给建立恋爱关系带来了更丰富的可能性。探探的CEO王宇在采访中表示,探探目前月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人,从建立起至今已促成1000万对,「这对社会有很重大的影响。」

就像自19世纪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打破了过去人类历史上「门当户对」、「父母指亲」的缔造婚姻的方式,在21世纪,互联网再次打破了依靠周遭和社交圈层交友的方式,同时新的问题也孕育而生:茫茫「网海」,如何找到那个ta,又如何让那个ta找到你?在基于互联网的在线约会上,答案只有一个:数据。

目前在线约会业务在全球价值46亿美元,不难想象,用户数据的价值在其中占了多大比重。在Facebook今年宣布将进入该市场后,Tinder母公司MatchGroup股价马上暴跌17%以上。用户数据之于在线约会业务,意味着能否做到快速且精准的匹配,这也就决定着用户的去留。而基于如宗教、性取向、饮食习惯等「大类数据」,也催生出已经能精准到「藤校校友」级别的平台,这些更精准的应用在切分着Tinder的市场。另一方面,更精准的匹配是否意味着从线上走到线下后的幸福度就越高呢?据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在2013年做的研究显示,在网上遇到伴侣的已婚人士反馈的婚姻满意度要略高于在线下遇到伴侣的已婚人士。社会学家称这是因为线上可选择的要素更多,在线下更容易「将就」。然而,在线约会匹配更精准、更方便的特性也会引出在线约会的另一面:资源分配不平衡。

异性恋在线约会平台上男多女少且吸引力不同是常态。探探给的数据显示,男性用户会对平台上60%的女性感兴趣,但女性用户只对平台上的6%的男性感兴趣。在如Tinder这种更国际化的平台上,种族偏好也是个潜在问题,据数据和研究表明,所有种族的用户比起亚裔男性,更偏好亚裔女性,黑人男性被回复的概率也高过黑人女性。

延伸阅读与参考:

过去一年,Facebook丑闻缠身,Twitter身陷ISIS、通俄门的舆论压力,纵观社交媒体的市场,现象级产品Snapchat本应得到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然而Snap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上市一年多来,Snap的股价下跌超过一半,据最新的财报,Snap季度净亏损3.53亿美元。虽然营收高于预期,但作为一家社交媒体,Snapchat的日活用户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下跌。大多数人将Snap上市以来令人失望的表现归咎于Facebook的全面打压,但日前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却指出了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社交新星内部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其中,需要背负起很多责任的,正是Snap「人生赢家」般的年轻CEOEvanSpiegel。

外部表现不理想,内部问题也接连不断。近几个月,多名Snap高管辞职,同时公司裁减了7%的员工。

对于一家新登场不久的社交领域互联网公司来说,对手是巨无霸级别、敢于「拿来」且拥有不止一款明星产品的Facebook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或许不需要过于苛责。但Snapchat的更大隐患则与两年前的Twitter有些类似:没有找到明确的、可成功的方向。

Snap并不缺少人才,他们只是不知道要往哪里前进。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家旨在帮助他人即时通讯、互相交流、传递信息的公司,自己却栽倒在沟通这件事上。

Snap的员工们曾抱怨Spiegel独裁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在公司内部都过于「保密」,今年一月,Snap首席法律顾问在公司内部发了一份备忘录,称要把向媒体泄密的员工送进监狱。这让许多员工一头雾水,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公司的信息掌握的少之又少,何谈泄密。也在同一个月,员工们被告知因为公司没达成预定目标,原定奖金不发了。但员工们却纷纷表示自己都不知道预定目标是什么。

而掌舵人Spiegel呢?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可以思考,没有必要溜达到公司和员工去闲聊。Snap除了逢年过节外绝不举办全公司的大聚会,即使是聚会,Spiegel也不参与合影和与员工闲谈,「我当着许多人面说话会不舒服甚至畏惧。」他倾向的公司运作机制,是一个个小的团队解决自己的垂直目标,不同团队之间无需过多交谈。这样的形式对一个初创期的「车库创业团队」还说得过去,但对于一家上市一年多,3000多名员工的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似乎让大体量带来的资源,愈发分散。

作为管理者的Spiegel意识到公司在信息传递上的问题,公司内部缺乏沟通,对外树立的品牌形象的也不够明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你自己不去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那他们产生误解时你也就不应该沮丧。」

在7月的会议上,Spiegel被问到Snap的使命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通过让人们表达自己,来促进人类进步。我认为,在过去半年里,真正重要的变化是,我们和其他科技公司之间的对比更明显了,其他公司想尽可能多地赚钱,而且并不在乎通过何种方式。」而后Spiegel在答员工问时,他表示愿意牺牲短期业绩,来让Snap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终归Snap是需要赚钱的。

然而,下定决心做出调整、明确发展方向后的Snap也不一定就前途光明了,Spiegel在公司里仍是一派「独裁」的作风,至少在员工眼中,这位28岁的人生赢家讨厌被批评,被质疑,甚至是被事实打脸,他拒绝相信Instagram和Facebook一次次的「拿走主义」会让Snapchat增长放缓。但另一方面,在被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变得更强硬和张杨时,Spiegel想了想,他回答道「我有着严肃地基督徒式成长经历。我记得在成长过程中,我被教育要渺小(besmall),做个乌龟(beaturtle)。」

好在心怀理想甚至清高的Spiegel正在从「车库里的创业者」心态里转变过来,「小但专注」的理念究竟是否能让Snap应对大而难倒的Facebook,从用户角度来看,Facebook俨然在一步步失去用户的信任,但用户是否愿意买帐Snap则是另一回事。对Snap和Spiegel来说,想不想了解业界对手是怎么做的他们自己的事,但客户如何看待他们,则是他们来呈现,客户去选择的事。

Snap能否像两年前的Twitter一样走出困境,EvanSpiegel在其中也势必像JackDorsey之于Twitter一样同等重要。他或许会知道如何做出一款好的产品,但他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管理一家上市公司,或许Snap不需要太多转变,但Spiegel需要。

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VMware云业务的前负责人MathewLodge在Quora上作答了这个问题,而他的答案则是源于几年前在他问了Facebook基础架构师JayParikh同样的问题:为什么Facebook不像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一样进军云业务?

Jay称Facebook曾考虑过进军云业务,但觉得时机尚未成熟。Facebook对基础设施的经营理念是:要建立大规模、可重复、可编程的基础设施,同时可以兼容日后收购团队的基础架构。因此云业务并没有被Facebook提到日程里,换句话说,Facebook在当时的资源只够满足自己首要的需求。

但云业务并不只是架构起基础设施就能做起来的,现在的Facebook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建立云服务,但更艰难的是如何把它做成云业务,亚马逊用了12年来建立市场和打通渠道,微软在过去8年不断重新定位云业务面向的客户,比起技术本身,如何把技术孕育的服务销售出去反而可能成了Facebook在云业务上难以匹敌的其他几家的掣肘。面对未知的投资产出回报比,以及未知的业务领域,与其说是掉队,不如说Facebook想清楚了自己「志不在此」也不是这块料。

编辑:宋德胜

题图:NomaBar

7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聊科技,谈商业。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D·Park正东集团院内C8座105室极客公园

THE END
1.倪雅各交际学:学会接纳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学会接纳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倪雅各交际学中的这一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更加从容与和谐。 接纳,首先是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的思想、情感和经历。倪雅各交际学强调,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放下成见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https://www.jianshu.com/p/86f73276196f
2.主内婚恋老师:单身基督徒如何更好预备进入婚姻?文章内容任老师:我认为基督徒择偶首先应该是以信仰为基础,以爱神的心面对生活里的一切事情,包括婚姻。择偶本质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是要建立家庭来荣耀神,生养子女,培养敬虔的后代,在世上做光做盐去见证主的名,领人归主。 但今天很多基督徒的择偶观变得非常世俗化,基督徒慢慢被这个世界吸引——当心被吸引时,择https://www.yage.com/index.php?a=detail&c=article&id=8&m=wap
3.印度中产阶级的择偶观可是“保留”制度只能规定入学和工作,无法左右婚姻。在真正涉及婚姻大事的时候,人们内心的真实偏好才会有所显露。研究人们的择偶偏好非常困难,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经济学家Esther Duflo和Abhijit Banerjee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找到加尔各答的一份主流孟加拉语报纸,名为Anandabazar Patrika。该报纸是当地最有影响https://www.douban.com/note/297206487/
4.基督化家庭本课程以圣经真理为基础,指导如何建立一个基督化的家庭,并提供生活实例、见证、个案研究等,帮助学员把真理应用在生活中。本课程可作为培训基督工人的教材,装备他们去牧养教会中的不同群体。 目录http://www.xn--gmqq38aqncfyg.com/zh-CN/menu-chsf/menu-ch
5.基督徒的婚恋对象一定是上帝安排好的吗?基督徒择偶观,一定是基督徒进! 所以相对来说姊妹的婚姻问题要难解决一些。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并不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婚姻都是按照神所预定的来进行的,因为也许有 女基督徒找对象一定要找基督徒吗?请基督徒回答 基督徒应尽力避免落入不能对主完全忠诚的处境中。 对于您的描述,建议您,可以找一个喜欢你https://wenda.so.com/q/1658525604213483
6.什么是基督徒的身份和价值定位?浅谈圣经辅导、世俗心理学和混合基督徒心理学辅导的区别以及药物的使用 https://www.jianshu.com/p/5a994133df51 对深受心理学影响的网友的回复 https://www.jianshu.com/p/64474a1e81f2 我们需要谨慎,不要受这些世俗心理学标签的影响,它们是世俗的空谈,对人毫无益处。我们需要牢牢记住上帝赐予我们做祂儿女的身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pvyigftx.html
7.耶稣家庭与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耶稣家庭还发展出自己的基督教理想社会的价值观。几十年来,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把基督教思想包装在信徒熟悉的传统文化词汇中,用通俗的语言反复向他们灌输建立一个基督徒理想家园的思想。他极力强调当前世界的末世性,告诫信徒“主来的日子近了”。在《耶稣家庭对外布道诗歌》中宣扬末世论的诗歌也相当多。如《这世界不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10
8.蒙爱网maliya择偶要求 :出身高知家庭,最早在工商银行工作,后在上海一家外企。没信主前离婚,短婚未育。至今单身20年.2008年在上海信主.义务探访送物资等给老少边穷地区。我一个人无牵挂无经济负担。可以去任何地方。家有两位博土,大学教授,他们不信主,所以希望能找到有能力的弟兄来同工。即将退休,年轻时挑剔以致单身至今。长https://mengai.com/user_37993.html
9.基督徒征婚照片资料大全珍爱交友网我是一开朗的人想找一个能理解我的女孩,希望她是个基督徒想找个有房有车有钱的女孩子可以祢补我的却限 打招呼 发留言 高富帅 李先生 32岁 | 175cm(无房贷)父母在安徽合肥定居退休后会来上海居住,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母亲退休在家,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在这里找一位可以携手一辈子的女人结婚,择偶89-95https://album.zhenai.com/m/special/jdtzh914
10.最优停止理论的推导最优停止理论——择偶最优解最优停止理论的推导_最优停止理论——择偶最优解 最好的解决方案来了,就是"最优停止理论” ,也叫37%法则:考察前37%的人时,谁都 不要选;然后,只要之后的任何一名比前面 所有人选都优秀,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他, 不管之后是不是会遇到更好的。 这个结论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包括面试、租 房等等,如果应用在爱情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82673/article/details/112067715
11.婚姻[社会学名词]当恺撒见到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时,立刻被这个妖精迷倒,帮她夺取了王位。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特权保护男人可以多妻的时代到来了。在这个充满奢华与享乐的时代,基督徒们大力宣扬道德并且鼓励夫妻们在上帝的面前神圣地结合——教堂成了西方世界结婚仪式的主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621/19/65238170_9830647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