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快要结束了,但这个年份给人留下的记忆注定是沉重的,尤其是对婚姻和生育这两件事来说。
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的只有不到474.7万对。
据说第三季度出现了小回暖,具体不知是否会回暖。
结婚率雪崩、生育率下降,这是一个信号,不只是统计学上的一串冷冰冰的数据,更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更别提生娃了?00后到底看透了啥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些年轻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现在年轻人看得透,连“城门”都懒得摸了。为什么?
因为“城外”的景色虽然有点荒凉,但至少自由;而“城里”却看起来像个“996的加班工地”。
是的,这就是年轻人的想法,很现实,但是透露出来的都是智慧。
首先现在结个婚的成本实在太吓人了,别的不说,房子就是第一道门槛,这就直接劝退了一半的年轻人。
一线城市的房价动辄上千万,连三四线城市也不便宜,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靠父母掏空六个钱包也未必够。
再加上彩礼、婚礼、婚房装修、车……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哪对年轻人不得打肿脸充胖子?
谈感情也不容易,以前大家凑合着过日子,现在呢?恋爱和婚姻都成了双向选择题。
现在谈结婚,动辄就要求三观契合、性格合拍、事业匹配,最好还要情趣相投,可以前相亲见了第一面,觉得行就结婚。
有网友调侃,择偶就像刷抖音,划来划去全是觉得不适合,于是许多人干脆就不刷了,佛系单身。
除了这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婚后压力山大,男人女人都不想当“冤大头”了。
年轻人们都发现,结婚以后生活并不会变成偶像剧,反而可能是琐碎的家务、吵不完的架、还不完的房贷。
而对于男性来说,婚姻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固可靠,很多人怕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庭,最后被一场离婚折腾得家破人散。
所以不难理解,大家选择在婚姻门口徘徊不前,这一进去再出来可就难了,年轻人们似乎对这些都想得很清楚。
年轻人不结婚,自然就没有孩子降生了,出生率也就下跌了,那生娃又带来了哪些烦恼呢?
二、生娃压力让年轻人望而却步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还是对婚姻有向往的,但是一提到生娃,直接摇头摆手。究其原因,无外乎这几点。
首先是生育成本高。
大家都说生孩子贵,其实养孩子更贵。细数一下,从孕期产检、分娩费用,到奶粉、纸尿裤,再到教育支出……简直像一个无底洞。
光是教育这一项,就让人直呼“卷不动了”。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可能高达200万到300万。
对于月薪只有几千块的普通人来说,这完全是天文数字,哪怕就是放养,也可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
还有一个隐形的压力,是孩子的社交竞争。
别人家的孩子报了10个兴趣班,你的孩子如果不上课外班,仿佛就输了起跑线。
年轻父母哪敢松懈?所以养孩子这件事,早已成了一场竞赛,孩子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再说个扎心的现实吧,带娃真的不轻松。
有人戏称带娃的日常就是“修炼十八般武艺”,分分钟被逼疯,孩子上一秒还开开心心乐,下一秒大哭不止,真得让人崩溃。
而且生了孩子,父母的生活大概率也被绑架了。
想去旅行?算了孩子要喝奶,想追个剧?不行,孩子还在哭,很多年轻人看到这种生活状态,心里默默念了一句:“这快乐我不敢拥有。”
除了成本和焦虑,还有一个深层原因,那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焦虑看似普通,实则最让人内耗了。
不少人觉得社会竞争太激烈,生存压力太大,尤其是经济环境动荡、房价高企、职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生娃简直成了高风险投资。
与其把孩子带到一个可能更加艰难的未来,不如自己一个人“孤独到老”,反正这个家里,一个人总是比很多人舒服多了。
那么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年轻人思想的转变了,那么现在年轻人咋想的呢?
三、年轻人不怕甚至享受孤独
这个文化的流行,背后有很多现实原因,不得不说00后们就是这么清醒,这么现实。
以前结婚生子更多是为了相互依靠,有个伴儿,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实现了经济独立。
即使单身他们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过得不错,加上外卖、快递、网购这些懒人神器的普及,独居生活也变得方便又舒适。
而且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体验,他们认为钱花在提升生活质量上,比存着结婚生娃更值。
买个喜欢的包、追一场偶像演唱会、去国外旅游一次……这些当下的快乐,远比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诱人。
还有现在的社交方式变了,即便单身,年轻人依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兴趣社群、在线游戏找到情感寄托。
一个人玩得开开心心,两个人反而容易吵架,与其冒险赌一场不确定的婚姻,不如选择一个确定的自由。
当然这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问题,那么怎么让00后愿意成家立业生娃呢?
四、未来怎么办?
房价和教育成本过高是生育意愿的头号杀手。
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提供更多支持,比如减免房贷利率、提供育儿津贴、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等,可能会有更多人愿意生育。
还有就是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常常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停滞甚至倒退。
去推动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强法律对职场性别歧视的监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向。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和传统婚育观念的脱节有关。
我们需要传播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婚育观,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4年的婚姻和生育数据映照出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选择。
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当结婚和生育不再是必须选项,每个人都有了更多可能性。
而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选择变得更自由、更公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