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梦达小两岁的妹妹订婚了,身边的朋友亲属陆续步入婚姻,说实在的,这样的环境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按着父母的意思,父母的教导,周围人的熏陶。
这二十多年来,就是念书学习,寒暑假,好开心。
对于未来什么都没有想过,交往过男朋友,现在看来也就是打闹。
也因为这样,春去秋来,故人不再,新人又来。
相比订婚的妹妹来说,脚踏实地踩着某片土地,过年过节提着东西看父母。
而梦达大她两岁,还磨人一样臭不要脸地撒娇“爸,春天到了,我觉得你的小可爱需要条贼好看的裙子”然后就要到了一笔钱,开心地买下来。
这样的梦达,你让她承担一份一生的责任,她没有这样的勇气和实力。
谈得起恋爱,却负责不了婚姻,连自己都还是个站不稳的人,面对着世界彷徨迷茫,怎么能在他人颤栗的时候做到张开双臂去安慰?
现在的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是婚姻出了问题,也不是男人女人出了问题。
婚姻除去最肤浅表层的含义,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不结婚可能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和重担,毕竟婚姻在经济上形成的相互扶持和抗风险能力,远超过单人。
都说现在人不需要婚姻,无论男女生都可以自给自足过上养自己的生活,果然还是太年轻。
相比老一代人的国企子弟和工厂子弟,新一代人是最没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那时候住房都是单位分配,商品房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单身小青年生活幸福指数才叫一个高。现在嚷嚷着说我能靠自己的人,七八成一落实到解决个住房问题都发愁。
而婚姻是把两个人和背后的家庭绑定在了一起,风险共同承担应对,在压力到来时分流,减缓对于个体带来的冲击。
你要非说两个人过的都不好风险加倍,即使那样,在承担压力时也好歹有个人能做你的帮手。
你现在信誓旦旦的说出我不结婚,是仗着你身强体壮和年轻,身边有一堆朋友,家人基本上身体也健康无恙。
等到十年之后,你的压力开始日益增大,身边的朋友各奔东西,家人逐渐老去甚至离去,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外闯荡或者工作生活,真没准扛不住那个心理压力。
孤独感是很致命的,婚姻给人的陪伴十分重要。
尚且年轻的你还能折腾的动,有无限的活力,但是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都忍不住小情绪泛滥,等到十年之后被生活打磨的丁点棱角不剩,需要正儿八经的面对一件件麻烦事的时候,你还能做到你想象中的那么坚强,那么独立吗?
更何况大部分所谓的不结婚,根本不是婚姻有多差劲,而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他们说的不是“我这辈子不结婚”,实际上说的是“在我还没想明白之前,我暂时不会做出来结婚这个十分重大的决定。”
而想明白自己生活未来的景象,需要多久呢。
其实也没多久,进入社会五年就差不多了。
到时候你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去家乡,你是开始重视家庭还是继续打拼事业,你是要主外还是主内,基本上自己也有个差不离的认识了。
当你渐渐有个清楚走向的时候,结婚这件事多少会被提上日程,很多人之前说不结婚,那不过是因为对未来没把握。
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不愿意将就,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人选。在生活条件物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人们就不自觉地要求对方有一种让自己欣喜和重视的优势,越是优秀越是财务自由的人可能越是如此。
他们甚至不知道这种优势究竟是什么,也说不上对方哪里不好,说不出对方哪里不合心意,总之就是没有感觉。
其实说白了,就是对方缺乏一个让自己甘愿放弃单身生活的闪光点,自然结婚脚步也就推迟了,这说明如今比以往更要求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先决条件。
男人没出问题,女人也没出问题,婚姻更没出问题,只是时代在进步。
这是好事,结婚不再是强迫,而是基于自由选择。不仅能自由选择对象,也能自由选择关系方式,而不受外界胁迫。
唯一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观念。
男人和女人,也是时候停止指责对方,不要把自己不婚的选择归因于对方贪婪或者自私。
但是不结婚这句话,别说太早,因为你吃不准未来的变化。
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不想结婚,还是祝福各位,当愿婚娶之际,方至适婚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