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的纠结和自嘲

最近掀起一阵风,让“打工人”这个词“异军突起”,取代了老旧的“打工仔”和舶来品“社畜”,成为了不少当代网络青年的新自称。

按照网络上的解释,“打工人”还挺“洋气”,是“打工仔”的改良词。“仔”这个字,虽然有指小孩或小儿子的意思,但是在某些方言里,“仔”还有着“具有某种特征或从事一定职业的年轻男子”的意思,而且多多少少会带点贬低的含义。就像香港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有势力名气大的那叫“哥”、“爷”;给别人当小弟的,都是“仔”。

而源自日语的“社畜”,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而且还会隐射老板不人道,压榨员工。

这样看来,“打工人”确实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别看“人”和“仔”只有一字之差,但好歹从贬义变成了中性,少了点歧视的意味;从“畜”变成“人”,更是保留了打工者的自尊和脸面——虽然打工挣的钱不多,生活压力很大,但我依旧有所追求,没有被生活压弯脊梁,努力且平凡地活着。

在所谓的“打工人语录”中,也无时不刻透露着“打工人”对生活的倔强和不甘。

“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每一个“打工人”来说,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在早晨给自己问个好,既是为了收起前一晚的疲惫,也是为今日份的忙碌做好准备。因此,我们能在“打工人语录”中,找到诸多带有“早安,打工人”的句子——就像上班打卡一样精确准时。

尽管都属于“打工人语录”,都带着“早安,打工人”的小尾巴,但是主句的差别,却折射出“打工人”们迥然不同的心境。有的“正能量”味道浓重,就差把励志和奋斗写在脸上。像是“每个人都有钢铁般的意志”、“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皆是此类;有的,就是直白地评述普通工薪族生活的不易——“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你可以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你得有钢铁般的身子”。

不过,更多的,还是用段子式的俏皮话语,透露出“打工人”的在现实和理想中的纠结,以及对自身难以改变现状的自嘲。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要扣钱。”讲的是再胆大的“打工人”,在“五斗米”面前也不得不俯首的悲伤故事。

“你的微博好久没提及星球、银河、宇宙、梦想、文学了,怎么,是不是跟我一样去打工了?”讲的是“打工人”为了生活,将从前的理想和爱好藏于心中,委曲求全的故事。

段子都很精彩。但是在这些精彩段子的背后,却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了眼前——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单从“打工人”身上来看,最明显的就是工作压力。“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每条“打工者语录”的字里行间中,几乎都在表达这个意思。但生活压力中的每一个小类,从来都不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微薄的工资”背后反映的,不只是工作压力,更有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大,说白了点就是没钱。但在现实生活中,没钱可谓是寸步难行。衣食住行需要钱;人情世故需要钱;看病住院需要钱;恋爱结婚需要钱;教育子女需要钱;赡养父母需要钱。住房压力、社交压力、婚姻压力、教育压力等等,都与经济压力如影随形。

按照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9.4亿,但是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网民,仅占24.2%。

也就是说,网络上绝大多数“打工人”,以不到5000元的月收入,却要解决包括衣食住行,人际社交在内的各种方面的问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压力大,更让“打工人”焦虑的,是社会阶层跃迁越来越难的问题。

“打工人”怕吃苦吗?至少从“打工者语录”上看,他们是能吃苦,愿意吃苦的。但吃苦不代表有用,没法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韭菜”就还是“韭菜”,变不了“后浪”。

有好几条“打工者语录”,都隐隐约约地体现过这个问题。例如,“你的同事,要不就是拆二代体验生活,要不就是关系户吊儿郎当,只有你,是真正在为生活奔波,别放弃,打工人!”;“只要我够努力,老板很快就能过上他想要的生活!”。

在巨大的压力和随时会被“割韭菜”的危机感中,当代年轻人除了小心翼翼地接受现实外,便只能通过精神上的“解压”,来获得喘息的权利。事实上,在刚看到“打工人”这个梗时,我下意识地以为又是“丧文化”的一场作秀——就像前不久引起巨大争论的“网抑云语录”那样,里面满是悲观主义和无病呻吟。但是,在“打工人语录”里出现最多的,反而是自嘲。

自嘲,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大特征,是缓解社会压力的一剂良药。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最近腾讯发布的《2019年00后用户社交行为数据报告》中,“呲牙”这个表情,已经成为00后最常用的三大表情之一。

“呲牙”这个表情,出场最多的场合,就是网友在尴尬时自嘲的时候。这个表情实在是太像那些虽然烦恼缠身,却不得不在人前强颜欢笑的当代年轻人。

“打工人”的自嘲,更是卑微到了尘埃中。

然而自嘲一向是聪明人的做法。自嘲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种自我调剂的手段。就像“打工人”用以自嘲的“打工人语录”,虽然看起来卑微,心酸。但是背后想要表达的,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生活方式。

而“丧文化”则是另一个画风。以其代表“网抑云”为例,很多“网抑云”留言,都充斥着厌世和对生活,乃至生命的否认。最出名的,莫过于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不再相信“努力会改变未来”,是“丧文化”的核心基调之一。当代很多年轻人,因为难以过上理想的生活,或者努力与获得的回报不匹配,从而感到沮丧和失败感。由此产生对自我,对社会,对现实的否定和失望。随着一同出现的,还有“无论怎么都无法改变现状”的“宿命论”。

剩下的,便是当代年轻人在“丧”的情绪中逃避现实和安于现状。而这股“丧”的情绪,则被散布于网络,以极强的感染力,放大了很多网友生活中的不幸和不如意,从而使悲观主义在网友心中扎根。

长久受到“丧文化”的影响,必然会消磨年轻人的斗志,甚至影响年轻人的三观。

相比于习惯宣泄和传播负能量,时常表现出悲观和沮丧的“丧文化”,“打工人语录”中所暗含的变相鼓励,堪比“正道的光”。

不可否认,“打工人语录”中的某些段子,含有相当大浓度的“鸡汤”。而又有些段子,开头看起来就很“丧”。因为它们是当代年轻人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生存,对未来有所思考的产物。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所出入,因此“打工人语录”表现出来的思想百态,也就不足为奇。

有迷茫也有纠结,这再正常不过了。但是纠结过后,“打工人”依旧选择好好地生活,对每一个清晨问候早安。

“打工人”和“打工人语录”,更像是一些当代年轻人,在经历“丧文化”浪潮后,对生活和未来的一种回答。

这个回答,目前还看不清对错。

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上很多。

CopyRight2003-20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AllRightReserved

THE END
1.现在夫妻婚姻现状当前夫妻婚姻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对当前夫妻婚姻现状的详细分析: 一、结婚率与初婚年龄的变化 结婚率下滑:近年来,我国的结婚率呈现出下滑趋势。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轻一代对婚姻观念的转变、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经济压力的增加等。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789bf55a5c8c3a241114
2.浅谈当代婚姻现状综上所述,当代婚姻现状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婚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暴露了我们在面对婚姻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未来婚姻关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平等尊重和精神契合。 作者:王大发 2024年8月31日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7946513
3.《前任4》的平淡,道出了恋爱和婚姻的3大真相,拒不认错是大忌(前任《前任4》过于平淡的背后,隐藏了恋爱与婚姻的3大真相。也许掉落婚姻漩涡的你,处于离婚冷静期的你,想要步入婚姻的你,该认真品味一番。一、当代年轻人的爱情现状,相亲还是寻找灵魂伴侣,两难四部前任系列下来,孟云始终是那个在原地踏步的人。他每一段恋爱的分开,都引发深思,尤其是是《前任3》最让人共鸣。有多少情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81759/
4.当代年轻人emo现状调查当代年轻人emo现状调查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年轻人的情绪被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拖拽,他们的emo只发生在一瞬间,可能是一场不及格的考试,可能是一场不如意的恋爱,可能是和父母的一次争吵,可能是生存或经济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也可能并未发生什么事情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焦虑,迷茫与空虚。人们的情绪需要宣泄,也需要得到https://www.wjx.cn/xz/137647796.aspx
5.生or不生?都要有态度!专家称年轻人不想生成本高非主因当代年轻人结婚生子现状分析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新生儿登记数仅1003.5万,较2019年大幅下降约15%。2019年公安部新生儿登记数为当年统计局出生人口的80.5%,按此比例反推2020年出生人口或较2019年下降超200万。当前中国面临的生育形势出现三大特征: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快速减少;生育率大幅下滑;生育意愿明显降低。 https://blog.csdn.net/qq_40433634/article/details/116033027
6.2024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行业消费者分析:年轻一代婚姻观念改变,2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才会选择结婚。青年一代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非仅仅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目前,晚婚和不婚现象在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他们不再急于进入婚姻关系,而是更愿意耐心等待,找到能与自己共振的灵魂。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40.html
7.80后调查报告8篇(全文)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4hjwl0l.html
8.《2023中国婚姻家庭报告》出炉,当代年轻人恐婚的真相是什么?带年轻人初婚平均年龄推迟,有以下几个原因:年轻人受教育年份的延长;高房价推高了结婚成本;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婚姻观念的改变。 初婚平均年龄推迟,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而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9年主要发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QxOTAxMQ==&mid=2649795310&idx=1&sn=6135092588e18ca2b78040fd99cc67ad&chksm=be8c12c289fb9bd474c517c467c5a8e365b17f590d74760f27d9989f7045e0455f57d05a1cce&scene=27
9.最新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2篇)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http://cooco.net.cn/zuowen/3984587.html
10.中国当代不婚现象白皮书生活压力不断涌现6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影响了 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 成本飙升,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人反映“结不 起婚”。中国当代婚姻现状-离婚与其相互纠 8、缠,不如各自欢喜2014年至2019年,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升高。总体来看,人们对个人幸福和个人发展的追求更为突出,不愿对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4624082.html
11.?这个相亲太真实了影片以在3个不同城市的红娘为主线讲述8个年轻人的相亲经历,来反映当代年轻人婚姻、择偶的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 影片分别从北京、成都、临沂三个城市展开介绍,黄炎37岁,单身37年,北京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在面对相亲的两个男士中能够看出,黄炎更多的是对异性缺少接触经验,没法深入交谈,导致相亲碰壁。 https://www.jianshu.com/p/59f2fa7d7d0f
12.明星们偷偷生娃,普通人选择不婚资讯婚姻不是满足父母的虚荣品,对某些年轻人而言也不是必需品。不想要的暂且不说,想要的也未必都有合适的。 男性要事业,女性要陪伴;男性要贤内助,女性要独立自主;男性要品貌俱佳,女性要灵魂伴侣——这可能是当代适婚男女在婚恋观上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210317-2dac30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