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无小事,莫把“离结比”视同“离婚率”

前不久,互联网上有以“2017年中国离婚率飙升至39%?婚姻不再是必需品了吗?”为题撰文,一时引发网友的纷纷围观。有的表示难以置信,有的则认为离婚率升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关系,还有的对这个表述持怀疑态度,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离结比”不等于“离婚率”,不能混为一谈

“离结比”是一定时期内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比如,2017年结婚对数是1063.10万对,离婚对数是437.40万对,“离结比”是437.4/1063.1,也就是约40%。

与之相比,当前国家统计局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计算“离婚率”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具体说来就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次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总数。”比如,2017年的“离婚率”就是437万离婚次数除以14亿人,统计出来的“离婚率”就是3.2‰。

“‘离结比’与‘离婚率’不是同一概念!”北京社会管理学院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晓玫表示,“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离结比’把离婚对数与结婚对数直接相比,分子中的离婚者与分母中的结婚者并不一定是同一拨人,而且基本上是无关的,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离婚现状,而且容易使人误解离婚情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40%与3.2‰,两个数据相差甚远,其表示的含义更是各不相同。混为一谈,势必引发公众的震惊、不解和质疑。所以,2017年我国的“离婚率”应该是3.2‰,而不是将“离结比”视同“离婚率”。

“离婚率”15年连续上涨,须重视,也要客观看待

据民政部2001年至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2001年到2017年,我国年离婚数量从125万对增长到437.4万对,增长了3.4倍。其中,从2001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1.96‰增长到3.2‰。除2002年、2006年相比前一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离婚率”都呈增长态势。

“离婚率”持续上涨缘由众多。有人认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男女在职场和家庭角色不断发生变化,相互依附性逐渐减弱;有人认为,不少人对婚姻缺乏责任,视婚姻为儿戏,草率结婚,轻率离婚,造成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有人认为,是调控政策导致婚姻状态的改变,比如房地产限购政策;有人认为,中国已婚男女收入及个性越来越独立,对家庭民主化与家庭幸福的追求不断增长;还有人认为,现行婚姻法制度下,离婚成本极低,给那些冲动型离婚或草率型离婚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我国目前居高不下的离婚率问题,有的持肯定态度,有的持否定态度,有的欣喜有的悲观。“离婚率上升肯定有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但从一定意义也表明人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对自己的婚姻质量不满意时,可能通过法律程序来结束这种婚姻关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还表示,“由于现代人的人本意识不断提高,对于离婚现象和离婚者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引导树立正确婚姻观

李明舜认为,离婚率、离结比等数据具有社会学意义,但对于以情感为载体的婚姻本身而言,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婚姻家庭的稳定。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婚姻文化,比如把婚礼看作“礼义之本”,强调只有正夫妇秩序,才能正其他的社会秩序;比如把婚姻看作“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大事,强调婚姻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事关家庭和社会;比如把婚姻称为“人伦之始”,不仅强调婚姻的自然属性,更强调婚姻的伦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婚姻家庭建设之中,在传递健康的婚姻理念的同时,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婚姻观。

要消除不良社会舆论和错误价值的干扰,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价值取向,倡导当代青年树立全面衡量、品格为重的择偶观和严肃认真、忠诚担当的恋爱观,引导新人更加笃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理想和“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至上、互敬互爱”的婚姻观念。要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使婚姻习俗和婚姻观念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要探索开展婚前教育活动,强化当事人婚姻家庭责任,引导当事人建立和发展稳固的婚姻关系。要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推进婚姻领域专业社工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推进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促进婚姻幸福和谐。

婚姻,对于个人是大事,对于社会亦是大事。唯有每一个家庭婚姻和谐幸福,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THE END
1.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与个人的幸福感有关。有研究显示,婚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但并非所有人的婚姻都能带来幸福感。不同的人对于婚姻的期望和需求不同,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婚姻可能会成为压力源,导致个人幸福感下降。 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2.传统婚姻观VS现代婚姻观:年轻人的选择在哪里?不知不觉,时光荏苒,我们已经迈入了2023年。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追求自由、独立和事业,而不是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早日步入婚姻殿堂。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现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结婚率持续下降已成为趋势。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大https://www.jianshu.com/p/523a10498dc4
3.现代人婚姻观现代人婚姻观为:1、没有爱情,别谈婚姻,他们更在意结婚的两个人之间是否真的相爱,而不只是搭伙过https://edu.iask.sina.com.cn/jy/iCKlzd6lh3.html
4.现代人爱情观与婚姻观的调查亲爱的朋友: 你好!首先感谢你能花费几分钟参与这一份调查。 该问卷为辅助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不同人群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不会透露您的隐私,请你放心。十分感谢各位的友情配合,留下自己的看法。谢谢!* 1.你的性别是? 男 女 * 2.你的年龄段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已毕业 * 3.你有过几https://www.wjx.cn/jq/22104136.aspx
5.“Yes,Ido.”以后的日常:新时代的婚姻观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这几年在台湾交友软件兴起的大量使用风潮,皆让人不得不审视情感关系中的需求,已经从稳定交往的对象,走向另一种较为自由不受拘束,不留承诺的关系,这样的情感模式,也相对的影响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也许有些拥护传统婚姻价值的人,会对这类的情况加附“不想负责”、“只是玩玩”这类的不以为然的标签,然而实际上是http://grinews.cn/news/?p=108944
6.《傲慢与偏见》里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剧评这部剧可以说是对小说的神还原,把小说的精髓,当时社会的人物风貌都很好地拍出来了,十分经典,从里面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婚姻观念。一、《傲慢与偏见》三段不同类型的婚姻影片有不少日常生活的情景,生动反映了当时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尤其是小说中各色人物在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86285/
7.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精选8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57pjwch.html
8.罗素《婚姻和道德》中的婚姻道德观解析.p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婚姻与道德》是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它对人 类道德思想的贡献非常的大,它是一本和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 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一样精深绝妙而百读不厌的书。书中所包含 的罗素的婚姻道德思想被认为是现代婚姻道德观中最自由、最激进、 最前卫的婚姻道德思想之一。人们认为,罗素这本著作中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1115/29615813.shtm
9.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摘要: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对于婚恋观发展变迁问题的深入研究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离婚率,恐婚族。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10.娶一个巴基斯坦女人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在巴基斯坦人的婚姻观中,婚后的女人是不需要工作的,她们会把所有的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精力放在家庭上,做一名全职太太。 作为丈夫的***男人,就需要提高收入来保证家庭的正常开支,一人养家的压力是巨大的,所以要有心理准备。 结语 想要娶一名巴基斯坦姑娘是非常有难度的,主要是因为中巴文化的差别太大,巴基斯https://www.55xw.net/show-42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