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48对!郑州结婚登记人数已超前两年

“去年河南结婚人数排名全国第二”,近日,这一词条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热议。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去年我国结婚总人数最多的是广东省,达57.31万对,也是唯一一个结婚总人数超过50万对的省份;河南位居第二,为48.9万对;四川位居第三,为46.39万对,北京、上海仅9.13万对、7.2万对。

那么,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去年登记结婚多少人,今年与去年相比,登记婚姻登记人数有什么样的变化,初婚登记的平均年龄是否有波动今天,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给出的数据得到了答案,并试图解锁见“证”幸福背后的社会密码。

数据:62548对,今年郑州结婚登记已超前两年

据市民政局统计,近几年,我市登记结婚的人数不断下降,但今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截至11月21日,今年我市婚姻登记人数达62548对,已经超过2022年的55118对、2021年的62405对、2020年的61752对。

来自中原区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婚姻登记人数8666对,也已超2022年的6664对,2021年7191对。

与此同时,进行离婚登记的人数也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2019年至2022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今年截至11月21日,离婚登记的人数也有所上升。

特点:男29.7、女28.8,初婚登记平均年龄没有大变动

在老一辈眼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找对象结婚是自然而然的。按照法律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从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来看,2022年郑州市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男性29.7岁,女性28.8岁,平均年龄与2018年基本持平,没有大范围波动。

与北京相比,郑州的初婚登记平均年龄要小一些。根据《第一财经》梳理的数据,北京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0.18岁,女性为29.04岁。而与杭州、常州相比,郑州初婚登记平均年龄要大一些。

今年,常州日报、杭州发布相继发布了婚姻“大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8岁,女性27.5岁,与2021年相比分别推迟了0.3和0.4岁。常州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29岁,女性为26.82岁。

为什么年轻人不着急结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市民杨先生说:“结婚这事急不来,打算有一些积累之后再成家”。家在郑州管城回族区的小玉说:“今年28岁了,研究生刚毕业,家里一直催,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自己也不愿意将就。”

现场:扎堆见“证”幸福期待新颖婚礼

每逢5月20日、七夕之际,婚姻登记处的队伍总是长不见尾,甚至有人提前一天在登记处露宿,就为了在当天能第一个登记。这种登记热,体现了年轻人对仪式感的追求,今年七夕,郑州共有1811对新人领证。

据金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旭娜介绍,每逢结婚登记高峰日,区民政局联合区政务办提前一周启动高峰期应急预案,制定灵活弹性工作制,加开办理窗口,增加网上预约数量,尽最大努力满足结婚登记需求,还开展挑盖头、合卺酒等婚俗改革主题活动,引导新人们去理解和体验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分析:“高峰”背后的社会密码

中原区婚姻登记处尹清峰表示,中原区今年结婚登记人数大幅增加和今年6月1日起“跨省通办”的实施有比较大的关系,像省内户籍,在省内任何婚姻登记处都可以办理结婚手续,省外户籍只要一方户籍在本省,有居住证在本地的也可以办理。

对此,河南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叶亚平分析认为,去年河南结婚人数排名全国第二,今年郑州市结婚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综合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首先,疫情的放开后创造的结婚契机。受前三年疫情的影响,之前被推迟和积压的婚礼在今年集中释放,补偿式婚礼潮涌现,新婚人数持续增加。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有序。社会的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石,更多的人选择结婚,一方面在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社会和谐稳定,民众更有信心步入婚姻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结婚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

第三是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今年9月1日,《郑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实施。新政对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方面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多重利好政策支持婚姻与家庭发展,让适婚青年解除后顾之忧,婚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第四是婚姻观念的影响。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日趋成熟和多元,平等、相互尊重的婚恋观逐渐形成,结婚人数的增加反映出年轻人对婚姻的积极态度,愿意与彼此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

而且结婚人数的增加也将推动“甜蜜经济”持续升温,带动婚礼策划、婚纱摄影、婚宴酒店、珠宝首饰等婚庆行业的发展。蜜月旅行现在是很多新婚夫妻的重要选择,它的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也是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人口长期发展方面来说,人口出生率离不开结婚率的支撑,婚后夫妻双方生儿育女是人之常情,结婚人数增加无疑将有利于出生人口的增加,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生育小高峰。新生儿数量增多,也会使母婴行业、教育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包括母婴用品、母婴保健、学前教育、托育机构等都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THE END
1.更看重这三样东西!结婚离婚人生大事婚姻生活作为父母,也是经历过婚姻的过来人,提醒儿女在选择伴侣这件事情,不要一味追求物质,门当户对其实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跟自己合不合得来,自己喜不喜欢,对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对方的人品好不好。 婚姻是人生大事,都要谨慎选择,一旦选错了伴侣,可能就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J7JFV0556B1NR.html
2.浅谈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年轻人对结婚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结婚是一种承诺和责任,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可以提供稳定、安全和亲密的关系。他们相信婚姻可以带来长期的幸福和满足感,同时也认识到婚姻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而对于另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婚姻可能会https://www.jianshu.com/p/00a97fc835eb
3.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英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的生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越来越频繁,也可以说越来越稀少,人与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现在社会崇尚自由与平等,深信女子也可以拼出自己的一https://wenku.baidu.com/view/4172ada2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1.html
4.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看法调查您好!这是一份关于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您的回答,了解当代年轻人在婚姻观念方面的现状。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看法,如实填写。我们承诺,您的个人信息和回答将会严格保密。感谢您的参与! 1. 性别 男女 2. 年龄 18-2223-2526-30 3. 学历 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 4. 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否https://www.wjx.cn/xz/262780060.aspx
5.凝视婚姻生活,重新认识婚姻中的权力关系《鄙视》新书对谈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作家李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张莉,媒体人孟常,细读文本,重新凝视婚姻生活里的爱和鄙视,女性主义对婚姻的洗礼,探讨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Q1:如何在中国语境下理解《鄙视》中的婚姻故事? 孟常:《鄙视》这本书写于50年代的意大利,但是把人名或者情境置换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也说得通。我印象很深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19321613/
6.《珍爱网2021年轻人婚恋观图鉴》:既是独立个体也能胜任“家庭合伙人“七普”“三胎”后的第一个七夕,珍爱网对年轻人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真实想法发起调研,共回收有效样本4682份。 一、当代年轻人恋爱观:期待对的TA出现,但也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95.3%的年轻人期待一段甜甜的恋爱,希望爱情自然发生和想尽快脱单都是单身青年的心声。而对于少数不期待爱情的人来说,除了顾虑谈恋爱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132045625271.html
7.大家是怎么看待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婚姻是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再结婚,而且会考http://share.suqian360.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469625
8.2024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行业消费者分析:年轻一代婚姻观念改变,2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才会选择结婚。青年一代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非仅仅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目前,晚婚和不婚现象在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他们不再急于进入婚姻关系,而是更愿意耐心等待,找到能与自己共振的灵魂。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40.html
9.数据报告: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七夕临近,尽管超过一半是单身,这届年轻人也没有在怕的~ 女性学历越高,越憧憬和“年下男”来一场姐弟恋,当代恋爱关系更加多元化,开放式关系、周末夫妻、两头婚……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空间!https://36kr.com/p/1352593040687753
10.结婚率再创新低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穷”吗?因此,“穷”不只是它表面所蕴含的意义,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外显的态度,包含了年轻人对当代社会的结婚花费巨大的吐槽。在许多人尤其是男性看来,只有事业有成、在社会上有地位,才有时间有成本去谈婚论嫁。“事实上,如果要有房有车有学历有稳定工作再结婚,恐怕大部分人需要到40岁才能达到某些人的婚姻标准。”周若愚感https://m.loupan.com/cs/news/201307/40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