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婚恋观越来越现实健康·生活

过去,婚姻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国人婚恋观从适婚男女“唱响”自由恋爱,到如今愈加多元化。近日发布的《2020青年“理想爱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即使年轻一代,也有着不同的“婚恋经”。

首先,西方观念影响深远。80后、85后开始懂事时,恰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他们在接受东方价值观的同时,对西方价值观兼收并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郑莉表示,东方传统观念更注重集体主义价值,重视情感关系、家庭关系。曾经,凡是迈入婚姻殿堂的人,面对的不只是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彼此身后的两个家族。而西方则注重个体主义价值,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受西方观念影响,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更加个体化、崇尚自由,但仍会参考家人的意见。

其次,择偶观趋于现实。没有物质基础,婚姻常遇到较多困难。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人不再为温饱“挣扎”,给追求爱情创造了条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心理治疗师张茂运表示,随着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降低,独立性增强,不再将婚恋作为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式。更多人能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婚姻成本,但这也带来了功利主义,择偶观趋于现实,有诱发婚恋伦理问题的风险,比如婚外恋、将爱情视作“商品”等。

最后,网络带来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化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为情感发展、维系提供了新路径,比如网络聊天等,导致年轻一代过早接触不良婚恋文化,影响正常婚恋观的构建。

距离,年轻人不太在乎

《报告》显示,相较古人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代年轻人的爱情更倾向于“距离产生美”。其中,00后最不在乎“联系”,近半数人认为“想联系就联系”的状态最舒适。

“距离美”甚至发展到虚拟世界。年轻一代的网络生活十分丰富,接触了高度发达的“网聊”,以及大量虚拟空间,不乏与“虚拟角色”恋爱的情况。郑莉表示,这种“亲密关系”没有实质接触,可能导致个人缺乏现实感,对亲密关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忠诚,保留至今的传统“内核”

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看似“前卫”,却始终保留着一些传统内核。

《报告》显示,即使是最向往“自由”的00后和95后,也认为“理想爱情”应保证忠诚。张茂运表示,忠诚是性情排他性的表现,是人类性情生活的特征。在婚姻中,忠诚意味着专一,可以带来稳定,如果没有忠诚的态度,婚姻可能“崩盘”,因此任何年龄都要重视忠诚。

但在80后受访者中,有20%坦诚自己精神、肉体会出轨,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专家认为,这与婚龄有关。80后人群大多已迈入婚姻10~20年,出现了情感倦怠、性倦怠。当他们在婚姻内满足感降低时,可能会向外界寻求,导致出轨;而95后、00后大多还未迈入婚姻,或处于热恋期,排他性极强,不会轻易出轨。

花销,男女趋向平等

随着婚恋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AA制婚姻、不婚、“两头婚”等婚姻新模式不断冲击着传统认知。

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越年轻的人越不着急。相较其他年龄段,95后、00后对“同居”更加谨慎,还有18%的00后认为“亲密关系不需要法律的外壳”。郑莉表示,维持恋爱关系可避免双方进入“得到了就不珍惜”的状态,继续为对方付出,反而更能突出个人价值感,满足情感需要。一定程度上,这是社会观念的进步,结婚与否不再是亲密关系的障碍,但前提是,双方需确保稳定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处于变动中。

结婚过日子离不开经济支持。《报告》显示,男性普遍承担更多花销。这确实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男性工资水平仍普遍高于女性。但相比年长一些的人群,00后、95后的亲密关系在经济层面更加平等,最倾向于AA制。郑莉表示,在亲密关系中,消费观念不能单纯地以对错判断。无论是男方承担更多支出,还是AA制、建立公共账户,只要适合双方,就是正确的。

张茂运表示,在现实因素影响下,婚姻制度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近来江浙地区流行的“两头婚”就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种新探索。

付出,爱人的基本能力

《报告》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愿意为另一半付出的程度开始上升,但30岁是个分界点,在那之后,付出欲望有所下滑。

“爱情的特征之一是‘讨好行为’,即为对方带来美好的感受。”张茂运表示,30岁之前,人们往往一心一意为对方付出,但随着职场、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增大,这种付出被“分摊”了,对婚恋的态度也随着阅历改变。

针对当代年轻人付出阈值较低的情况,郑莉说:“这背后存在着危机。”由于95后、00后中独生子女较多,且家庭条件较好,成长过程中大多扮演“被爱”角色,付出爱的机会较少;也有人童年时期未能得到足够的爱,成年后贪恋“被爱”。溺爱、缺爱都可能剥夺人们爱的能力,导致长大成人后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仪式感,是付出的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式婚姻中,夫妻常被形容成“没有血缘的家属”,认为婚姻演变成了亲情、滋生出了友情,却唯独忽略了原本的爱情。《报告》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亲密关系中可以省略一些不必要的活动,比如婚礼、求婚仪式、庆祝纪念日等。

张茂运表示,仪式感的现实意义在于对双方关系的认同,是体会付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对维护婚恋关系有积极意义。但中国人习惯含蓄地表达爱意,往往“只做不说”,无法顺利将爱意传递给对方。幸而如今越年轻越重视仪式感,95后、00后受访者中,认为以上充满仪式感的活动都不可省略的人最多。

值得强调的是,营造仪式感并非一定要有物质基础,生活中处处都能充满仪式感,比如每天说“我爱你”等肯定的话、拥抱接吻等身体接触、做对方希望做的事,这都是表达爱的语言。(本报记者王冰洁)

THE END
1.更看重这三样东西!结婚离婚人生大事婚姻生活作为父母,也是经历过婚姻的过来人,提醒儿女在选择伴侣这件事情,不要一味追求物质,门当户对其实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跟自己合不合得来,自己喜不喜欢,对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对方的人品好不好。 婚姻是人生大事,都要谨慎选择,一旦选错了伴侣,可能就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J7JFV0556B1NR.html
2.现代婚姻观:不着急结婚背后的时代深思然而,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过度推迟结婚或对婚姻的恐惧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单一化等。因此,社会应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环境,帮助年轻人在个人发展与婚姻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婚姻观,让婚姻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港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84311854543277&wfr=spider&for=pc
3.浅谈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年轻人对结婚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结婚是一种承诺和责任,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可以提供稳定、安全和亲密的关系。他们相信婚姻可以带来长期的幸福和满足感,同时也认识到婚姻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而对于另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婚姻可能会https://www.jianshu.com/p/00a97fc835eb
4.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根据近年来数据反应,年轻人之间对婚姻的态度差异越来越大,就此问卷简单地调查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差异。非常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1. 您的性别: 男女 2. 年龄 18岁及以下18-25岁25岁及以上 3.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 4. 您所https://www.wjx.cn/xz/213635340.aspx
5.凝视婚姻生活,重新认识婚姻中的权力关系《鄙视》新书对谈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作家李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张莉,媒体人孟常,细读文本,重新凝视婚姻生活里的爱和鄙视,女性主义对婚姻的洗礼,探讨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Q1:如何在中国语境下理解《鄙视》中的婚姻故事? 孟常:《鄙视》这本书写于50年代的意大利,但是把人名或者情境置换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也说得通。我印象很深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19321613/
6.数据报告: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七夕临近,尽管超过一半是单身,这届年轻人也没有在怕的~ 女性学历越高,越憧憬和“年下男”来一场姐弟恋,当代恋爱关系更加多元化,开放式关系、周末夫妻、两头婚……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空间!https://36kr.com/p/1352593040687753.html
7.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765545
8.面对年轻人“不想结婚”,三类父母的真实态度,你见过哪个?当代女性已经开始打破这个形象她们拥有多项技能,工作上够专业,面对事情果断不犹豫;生活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着急寻求他人保护自己。 许多男生在生活上也能照顾好自己,不似从前依赖于把自己交付于妻子打理,婚姻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必需品。 各种“故事”看了太多,当“恐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https://k.sina.cn/article_6358247220_17afb273400100y8hy.html
9.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随之而来的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思潮和不良现象冲击和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的文化环境。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为当代青年一代恋爱观的偏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加之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 西方青年的一些恋爱思想通过更多的渠道涌入中国并在中国青年群中广泛传播, 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10.调查显示67.7%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有利于婚姻新闻“社会接纳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关注‘门当户对’ 。目前来看,社会上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是趋于理性的。”姚立华谈到,现在社会上也有地位悬殊的婚姻存在,甚至还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结婚之前,还是建议年轻人多加考虑。“婚姻会面临很多现实状况,要想到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比如,价值观就很重要,如果价值观http://news.cntv.cn/2014/05/20/ARTI1400542883287752.shtml
11.《珍爱网2021年轻人婚恋观图鉴》:既是独立个体也能胜任“家庭合伙人“七普”“三胎”后的第一个七夕,珍爱网对年轻人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真实想法发起调研,共回收有效样本4682份。 一、当代年轻人恋爱观:期待对的TA出现,但也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95.3%的年轻人期待一段甜甜的恋爱,希望爱情自然发生和想尽快脱单都是单身青年的心声。而对于少数不期待爱情的人来说,除了顾虑谈恋爱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13204562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