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去世了,享年90岁,他是一位有智慧、爱和平、备受尊敬的老人,惟其德高望重、故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世界,在谈到中日关系时,他曾语重心长地说:
“日本的政治家的缺点就是不愿诚实地承认历史事实,不肯诚恳地认错谢罪。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巨大的苦难,这是事实。过去日本走了军国主义道路,这一点首先要真诚地向中国人道歉谢罪。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中日友好的愿望。”
这段话道出了中日矛盾的根源,颇为难得的是,稻盛和夫指出了中日友好的前提是日本要“诚恳地认错谢罪”。假如你对稻盛和夫一无所知,看完这段质朴的话,也大概能明白为什么他能收获千万中国网友的在线哀悼。
安倍遇刺时、中文互联网“吃席”一片,招来不少“权威媒体”的尖刻批评,认为大家“狭隘”、“民粹”,今天的事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一个人真的值得尊敬、哪怕他是日本人,中国人也从不吝惜赞美。
更何况,稻盛和夫本人也曾严厉批评过安倍,他说:“我认为安倍首相在历史问题上胡说八道很危险。”
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年,完整经历了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童年时期没少受军国主义影响;而且他小时候一直在九州鹿儿岛县生活,这地方是侵华战争前哨站……即使如此,也并不影响他成长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
这说明:智慧确实可以让人远离狭隘,建议日本人多多向稻盛和夫这样的智者学习,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不做井底之蛙。
不仅民间口碑不错,稻盛和夫在中日两国企业界同样享受盛誉。抛开“缔造两大世界500强企业唯一一人”这个实战光环外,文化上的亲近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北京盛和塾曾对全国24省市、3000多位企业高管做过调研,高达96%的受访者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传承自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人理解起来很方便,容易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这当然不是中国企业家的自我贴金,稻盛和夫曾说:“我年轻的时候,学习了中国圣人们的教导,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他还说:“只有中国人能够继承我的哲学,我一生的偶像也是中国人。”
稻盛和夫是个商人,他创办的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信,在中国的业务极少,没必要对咱拍马逢迎。
所以,他说的都是真心话。
看看他留下的那些金句吧:
·清澈而单纯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正能量,而自私的心看见的只是复杂、混沌;
·所谓投资,对我而言就是投下资金,通过自己额头流汗,辛勤工作获取利润,而非不劳而获;
·利他!凡事事事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事情总会出奇的顺利;
·比老板梦想更重要的是,员工家庭的幸福;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这些都是非常正宗的中国古代儒学、新儒学思想,稻盛和夫通过自身的实践,将仁、爱、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致良知等中华哲学理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在西方“绩效至上”的管理体系之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心境,非常了不起。
对此,国学大师季羡林给了他极高的评价:“根据我几十年来的观察,稻盛和夫先生既是一位企业家又是一位哲学家,这样的人简直凤毛麟角。”
稻盛和夫的去世,对日本人而言是一个重大损失,因为自房产泡沫破灭后,新生代日本人愈发只会躬身做事、不懂抬头看天,对千百年来滋养日本的东方文化体系渐行渐远,这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稻盛和夫的去世,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自2001年稻盛和夫管理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家如获至宝,费尽心思寻章摘句,活生生把这套充满东方智慧的管理思想变成了pua圣经,以至于稻氏金句已经快要沦落为朋友圈微商文案大全;
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我劝各位明星企业家们不要“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谈员工用心付出、不提企业用薪回报,全世界就没有哪门子管理学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