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写好一代人的故事中华读书报

叶辛,著名作家,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6-2021),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已出版作品168部。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经典,《巨澜》三部曲入选“百年百部红旗谱”。其他长篇小说有《家教》《孽债》《华都》《圆圆魂》《上海·恋》《五姐妹》《九大寨》等。此外还出版了散文集《叶辛的贵州》《云山万里满眼春》和《叶辛文集》10卷本。

舒晋瑜

【网上文谈】

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28年前,黄蜀芹导演的《孽债》开播,轰动一时。

这部电视剧是叶辛根据他本人的小说改编的。

此时,他成名已久。

早在1977年,他就出版了中篇小说《高高的苗岭》和《深夜马蹄声》,自此踏上文学之路,40余年已出书168本。其中除了关于农村发展变化和农民命运的《基石》《拔河》《新澜》《三年五载》《私生子》《缠溪之恋》、关于知青命运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在醒来的土地上》《蹉跎岁月》《孽债》《客过亭》和关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家教》《家庭奏鸣曲》《发生在霍家的事》《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家庭的阴影》之外,叶辛还用《恐怖的飓风》《华都》《安江事件》和《上海日记》思考着一座城市的过去与今天。时代的脉搏始终在他的创作中跳动。他总能将视野对准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现场,写出他们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辽阔而复杂的精神世界。

1

中华读书报:《蹉跎岁月》出版已经40年了,还在被反复提起。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您如何看待作家和时代的关系?

中华读书报:您是从什么时候立志成为作家的?

在儿童时期,我做过很多梦。读了描写天空生活的书,我想着长大当一个飞行员;读了描写大海生活的书,我立志要当一个体魄强壮的海员;读了描写战争的书,我又想着该当一名司令员……读过高尔基的小说《童年》,我就沉浸在他描绘的生活中,第一次想到写书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写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从那以后,我开始想到,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写书的人,也要去感动那些读我的书的小孩子。

中华读书报:您早期的创作是非常艰苦的,也经历了多次退稿,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来?

2

中华读书报:1984年您就写过《家教》,集中笔墨写了一个家庭里几对人物的恋爱、婚姻。40年后,您又出版《婚殇》,通过主人公沈立平及其周边人的婚恋经历,反映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女性对婚姻的思考。

叶辛:过去有一个老派的说法,爱情和死亡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我创作了一批知识青年题材的作品,主人公处于二三十岁的恋爱婚姻期,这些上山下乡的故事,包括我们这一代知青的恋爱故事,总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代知青的青春和婚恋。我有一套书是专门以这个名义出版的。

中华读书报:当下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您是如何把握的?是否为创作这部作品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叶辛:步入晚年后,我感觉到今天的年轻人在恋爱婚姻的选择上有很多观念的转变。我开始思考35岁左右年轻人的婚恋——现在所说的“青年”比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在年龄段上拓展了。我们那个时代,知青上山下乡时才十六七岁。

前几年我才真正提笔写作《魂殇》《婚殇》,还有正在完成的《恋殇》。我想通过写作展示一下当代青年的婚姻状态。

中华读书报:主人公沈立平的阅读研究对象——曾经的知青、现在的成功人士梁小凡的情感实录《婚前:那不可告人的恋情》,故事非常引人,展示了相隔40余年的两代人、在大上海和牯牛岭两个完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男女对情感的渴望和追求。您在小说中插入这段情节有怎样的用意?在写知青的婚恋部分时,感觉和状态是不是不一样?

叶辛:为什么写这段,就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所有的作家都有一个心愿,当你涉及某一个领域,尤其是长篇小说,你就想展示一种画面感、立体感。你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如果只写沈立平这样一个具体的知识分子的婚恋,就很寡味。我不止写了当代人的婚恋,也写了上一代人的婚恋。

3

中华读书报:林妍的闪婚闪离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是和沈立平的交流信息量很大,反映了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您在处理小说中不同女性的婚姻故事时是如何把握分寸的?对于她们的心理描写,怎么做到那么妥贴准确?

叶辛:《解放日报》有一次就讨论过闪婚对当代中国婚恋现状另一面的体现。我过去在文学所,所里既有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学者,也有比我小三五岁、十来岁的,每个人进所我都要和他们谈话。那时候文学所年轻人多,我成立了青年中心,了解他们的各种想法,包括消费方式。他们都很愿意谈的,尤其是面对面的时候,很愿意把自己成熟或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

中华读书报:我其实很好奇,从早期的《蹉跎岁月》到今天的一些作品,您似乎常被问到主人公是不是有您本人的影子——比如《蹉跎岁月》里的柯碧舟。

叶辛:我生活在上海,60岁到市人大,接触的都是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气质品味,有自己的为人和品格。柯碧舟不是我,也没有我本人的影子。我的经历要比柯碧舟顺当,我生活中遇见的好人比柯碧舟更多一些。造成这个误会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写了柯碧舟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的缘故。《蹉跎岁月》中的杜见春、柯碧舟等,都是从我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中选择、比较,综合他们的性格,经过取舍提炼塑造出来的。

《婚殇》里写文学所,也是因为我担任过文学所所长,熟悉文学所的生活,写起来就顺畅。我的经历和小说人物有些相似,但我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却要比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加起来的总和多得多。

写作一本书是由作者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无论著作多厚,都只是作者感受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影子,但是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都要经受住时代和读者的考验,只有把笔触伸进读者心里的作品才会经受住读者的考验,这个作家的名字才会进到人民的心坎里。

中华读书报:《魂殇》融入悬疑推理元素,《婚殇》也写得曲折动人。您的小说总是特别好看、耐读,畅销的同时兼顾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您如何做到二者统一?

叶辛:巴尔扎克写小说有一条准则:“要使人爱看。”那就是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想到读者。为了要使人爱看,许多作家都一再地磨炼自己的技巧,精心地处理情节。大仲马善于铺展故事、设置悬念;易卜生善于“解开以往生活的谜”;马克·吐温惯常喜欢让自己的主人翁改装以变换身份,产生强烈的效果;屠格涅夫小说中的情节总是环环紧扣,从来不拖泥带水,取直线发展……我爱读他们的书,在学习写作时,也喜欢借鉴他们的共同手法,那就是在一本书里,设置不多的几个人物,选择一个贯穿全书的情节,充分地写好它。

4

中华读书报: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人之外,还有哪些作家对您影响比较大?

叶辛:我喜欢读那些一辈子说诚实话的作家。除了巴尔扎克之外,对我写作帮助最大的作家是司汤达和屠格涅夫。不过我喜欢读的、最敬佩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和作品,总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中华读书报:《魂殇》《婚殇》之后,《恋殇》也即将出版,能否透露一下这部新作的故事?为什么都命名为“殇”?

叶辛:“殇”是一种概念,一种感觉。我的主题是探讨当代知识分子灵魂的安放。所谓小康,民间有种种解释,有一种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小康是解决基本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无忧无虑之后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精神上的问题。一些老同志退下来,每天接送的车子没有了,过些天会急剧衰老,是因为活得不快乐。这些情况健康杂志上都有反映。人有精神的需求,需要有灵魂的安放。最能意识到精神问题的紧迫感的,大概就是知识分子了。

中华读书报:您曾创作了《蹉跎岁月》《孽债》等一系列与知青有关的长篇小说,您如何看待“知青作家”的称谓?

THE END
1.更看重这三样东西!结婚离婚人生大事婚姻生活作为父母,也是经历过婚姻的过来人,提醒儿女在选择伴侣这件事情,不要一味追求物质,门当户对其实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跟自己合不合得来,自己喜不喜欢,对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对方的人品好不好。 婚姻是人生大事,都要谨慎选择,一旦选错了伴侣,可能就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J7JFV0556B1NR.html
2.现代婚姻观:不着急结婚背后的时代深思然而,我们也应该关注到,过度推迟结婚或对婚姻的恐惧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单一化等。因此,社会应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环境,帮助年轻人在个人发展与婚姻家庭之间找到平衡,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婚姻观,让婚姻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港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84311854543277&wfr=spider&for=pc
3.29岁浙江小伙被密集催婚后辞掉工作,连除夕都在相亲,这一代年轻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比谈恋爱更加复杂。越来越迟的初婚年龄,也许只是当下年轻人对婚姻的思考更加理性,毕竟结婚是为了过得更幸福,不结婚也是,离婚也是。”小包告诉记者,和父母那一辈或者更加上一辈的婚恋观相比,他和他的同龄人们对婚恋也好,其他人生大事也好,观念和看法都在变化:“只要觉得幸福和舒服,婚姻并不是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622916844181475330
4.浅谈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除了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因素包括性格、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例如,有些年轻人可能经历过家庭不和谐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对婚姻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可能是性格比较独立和自由的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享受单身生活,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https://www.jianshu.com/p/00a97fc835eb
5.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当代年轻人如何树立降稳定的婚育观?当下,不少年轻人存在沟通方面的困惑。如果一个人缺乏构建一般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恋爱婚姻中的关系就更容易感到困难,比如:认为谈恋爱很麻烦,不愿意应付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或者想到有孩子后,要与对方父母频繁打交道感到心累。 学习“一致性沟通”,可帮助人们在关系中感到自在,拥有掌控感,化解婚姻家庭中的矛盾冲突。所https://wap.zixingxinwen.com/content/646847/62/13679944.html
6.婚恋交友节目(精选十篇)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而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却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据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当一部分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好为自己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uec879.html
7.“王婆说媒”为什么能爆火出圈?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 都是现场叫的人” 近日,“王婆”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说道: “谢谢大家对我的喜爱和支持 能让我在61岁的年纪再燃烧一把 有很多人问我对现在年轻人婚姻观的看法 首先,我尊重每一位年轻人对婚姻的见解 因为每一位年轻人 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http://news.cnr.cn/dj/20240328/t20240328_526643029.shtml
8.专访复旦大学教授:“我们低估了年轻人对生育和婚姻的悲观态度”2016 年全面放开二孩后,新出生人口峰值达到 1786 万,之后就一直下降。坦率地讲,我没有想到放开之后,生育率还是这么低。我们低估了年轻人对生育和婚姻的悲观态度。 ▲ 《无人知晓》里的母亲突然消失,四个孩子面对外面的世界 Q:要如何想象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社会? http://share.mala.cn/wap/thread/view-thread/tid/16512366
9.《兽电战队强龙者vs特命战队》影评恋爱结婚生子育雏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85、90后年轻人进入恋爱市场、婚姻殿堂之后,在电视剧领域反应当下年轻人婚姻生活的作品就层出不穷,《奋斗》与《蜗居》、《大丈夫》与《我们结婚吧》、《裸婚时代》与《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展示了滋味杂陈的当下情感生态。大家都看出来,这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一代人,其人生http://www.tv-8.com/comment/HmQicpd/
10.“00后”的婚恋观如此清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如今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越来越开放,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再将婚姻视为唯一的人生目标,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选择。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使得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个人的幸福感,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家庭责任和传宗接代。”田梅青告诉记者,当下的年轻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8935141660706078671
11.媒体评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幸福的定义不止一种——中国青年网恋爱和婚姻是每一代人都需面对的人生课题,每一代人都会作出各自的回答,不可随意拿来对比。不管答案如何变化,婚姻的仪式感和神圣感不该缺失。针对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的行为,国家专门设立离婚冷静期制度,这正是对婚姻的尊重。所以,年轻人在婚恋观上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忠诚、责任、理性的态度对待婚恋关系。婚恋的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1/t20210118_12668771.htm
12.婚姻是一种选择,而非一项义务(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讲了两个当下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生子,社会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另一个是男权社会普遍认为家庭主妇对社会没有贡献,不把家庭主妇付出的劳动力当一回事。而该剧把这些问题呈现在观众眼前,一方面是为了探讨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另一方面,大概是为了鼓励年轻人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4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