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一对新人用公交车接亲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网友纷纷表示祝福和支持,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既浪漫又环保,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婚俗观念的体现;也有人表示这种方式很有创意和个性,值得提倡和推广。
当下,年轻一代正逐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整顿”婚礼,这不仅体现在婚礼的形式与流程上,更深刻地触及了婚礼背后的价值观与消费观念。
婚礼“整顿”了什么
整顿繁琐。传统婚礼常因繁琐仪式而让新人与宾客倍感压力,但如今,年轻人正勇破“千篇一律”的婚礼桎梏,摒弃“必须遵循”的传统框架。没有意义的环节被果断取消,保留的环节则通过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追求性价比。无车队、无接亲、无主持的“三无”婚礼,以及在麦当劳、海底捞等场所举办的热闹聚餐,正成为“小而精”“新而美”婚礼的新风尚。
整顿传统。在传统观念里,婚礼不仅是新人幸福的见证,更是融合了传统礼俗、人情往来与面子排场的盛大庆典。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婚礼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这一点,威海的年轻人最有发言权。环翠区的周制集体婚礼、荣成市的成山头汉服主题婚礼、乳山市的婚姻登记集体颁证仪式等,无不展现了他们对婚礼的现代化重塑与创新性继承。在他们的操作下,婚礼并没有因简化而失去它的意义,反而因多样化和个性化更好地展现新时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9月22日,“家国同庆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在50个会场同步举行,规模宏大,亮点纷呈,不仅成为推进婚俗改革、倡树文明新风的重要舞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从周朝“三书六礼”的严谨庄重,到近代“文明婚礼”的西风东渐,再到革命年代“革命婚礼”的理想主义色彩,每个时代的婚礼变迁都深刻映射出社会风气的开放与包容。“整顿”婚礼,实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不仅减轻了新人的经济负担,更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社会风气的文明向好。
是个人观念转变的必然过程。据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组织了1625场集体婚礼活动,惠及5.71万对新人;集体颁证活动超过1.2万次,覆盖40.3万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于婚礼观念悄然转变的生动写照。他们拒绝成为传统婚礼剧本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我的婚礼,我主宰”的姿态,寻求那些触动心灵、贴合个性的婚礼方式。这份坚持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珍视与追寻,更是对婚礼真谛的一次深度挖掘与重新定义。
如何让婚礼“整顿”正当时?
传承与创新并重。在威海市“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现场,10对新人身着改良传统婚服,没有繁复的迎亲队伍,没有奢华铺张的十里红妆,新人们在花轿的轻摇慢晃中,致敬传统婚俗,诠释新时代爱情观。在推动现代婚俗的传承与创新时,我们既要坚守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的精髓,用文明的乡村风气和淳朴的民风驱散高价彩礼、奢侈办婚等不良习俗;也要积极探索与当代生活相契合的新婚俗模式,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婚俗文化展示舞台,举办丰富多彩的婚俗文化活动,引领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念,共同倡导文明婚俗风尚。
示范与带动并重。在整顿婚礼的过程中,典型引领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为金婚银婚老人拍摄婚纱照,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发掘、树立并广泛宣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引领更多人投身到婚俗革新的浪潮中,共同促进移风易俗进程,让文明、健康、理性的婚嫁新风蔚然成风。
婚礼“整顿”是深化婚姻移风易俗,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关键一环。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让婚礼不再沦为物质的角斗场,对形成婚事新办、喜事俭办、摒弃低俗、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