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婚恋观调查报告:近六成对婚姻“随缘不强求”

“双十一”刚刚过去,这天不仅是购物狂欢节,也是单身人士的节日。据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目前我国单身人士已超2亿。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对单身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他们如何看待婚姻?单身人士是否想脱单?恋爱或已婚的人对脱单有哪些建议?

对此,南都民调中心于“双十一”之际发布《年轻人婚恋观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年轻人的婚恋状况与婚恋观。

报告显示,单身受访者中,近半数人迫切想脱单,过半数人表示面临“单身压力”,“不想将就”和“社交圈窄”是受访者认为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恋爱或已婚的受访者中,多数受访者表示恋爱或结婚后更成熟、自信、有安全感,他们对脱单最大的建议是提升自己,变得更优秀。择偶观方面,人品素质、身高相貌和三观契合是受访者最看重的因素,近九成恋爱或已婚的受访者认为另一半符合自己的理想;婚姻观方面,过半受访者认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相互支持,走过一生”,近六成单身受访者对婚姻的态度是“随缘”,另有超两成人“想早日结婚”、超一成人“恐惧婚姻”。

单身原因:超六成受访女性表示不想将就,单身男性则忙工作学习

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越大、学历越高的单身群体,表示无合适对象,不想将就的比例越高。此外,年龄越大的受访者,享受单身、不想恋爱的比例越低。

今年29岁的刘先生说,忙着“搞”事业是他单身两年多的原因。“未来公司可能派我到深圳驻点,到时稳定了再考虑这个(找对象)吧。”他说与上一任女朋友因为异地恋、距离远的问题而分手。如果谈恋爱,他会首先考虑距离,不希望两人长期分居两地。

单身压力:半数受访者表示有“单身压力”,30-34岁压力最大

单身群体有没有压力?调查发现,半数单身受访者表示有“单身压力”,其中男性受访者有单身压力的比例高于女性,达63.71%。随着年龄增长,单身群体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30-34岁的单身受访者压力最大,占40.58%,但超过40岁后压力呈下降的趋势,有压力的单身者仅占27.27%。

受访者刘先生是一名80后,老家在潮汕农村,除了学生时代和刚参加工作时谈过两段恋爱外,他目前已单身超过十年。刘先生说,自己有较大的“单身压力”,此前有几次相亲经历,但都因为对方看不上他的家境而失败。“家里父母一直催婚,我来广州工作也是为了有更好的收入,攒钱结婚。”

调查中,有54.70%的受访者和刘先生一样面临父母亲戚的催婚压力。此外,更多受访者的“单身压力”来自于“身边同龄人都有对象,仅自己单身”,占比59.94%;还有48.07%的单身受访者担心自己错过最佳婚育年龄。

今年31岁的林女士单身多年,她表示,单身压力主要来自家人亲戚的催促、对未来的焦虑与女性生育年龄的限制三个方面。相较而言,她认为生育年龄限制带来的压力最大。

脱单意愿:近五成受访者迫切想脱单,县城或小城镇的单身者更迫切

面对压力,单身群体着急脱单吗?调查发现,单身受访者中迫切想脱单的比例达48.60%,表示无所谓的占38.80%,还有12.60%的受访者表示不想脱单。

有意思的是,受访者单身越久,脱单的迫切程度则越低。其中,单身2-3年的受访者脱单意愿最高,“非常迫切”的比例为41.67%,而单身5年及以上、母胎单身者该比例分别仅为18.18%、4.31%。

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迫切想脱单的比例高于女性,占66.14%,而女性受访者更多是无所谓的态度,占49.40%。从不同城市来看,在县级市、小城镇居住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迫切”脱单的比例更高,分别占36.59%、26.32%。

受访者为什么想脱单?调查发现,“遇到喜欢的人”是受访者想脱单的主要原因,占43.84%;其次是厌倦了单身,想有人陪伴,占41.25%;还有33.69%的单身受访者认为自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仅14.69%的单身受访者因父母亲友催促而想脱单。

婚恋状况:超四成受访者恋爱或结婚对象是同学同事,超五成脱单后更成熟自信

恋爱中或者已婚的人,是怎样认识另一半并确定恋爱关系?调查数据显示,恋爱中或已婚受访者与伴侣是同学的关系的比例最高,占27.08%,彼此是同事的占16.25%。

找到伴侣后的生活有哪些变化?调查发现,婚恋对受访者积极影响较大,超五成受访者表示恋爱或婚后自己变得更成熟,包容体贴有担当,超四成人表示性格更开朗自信、内心更有安全感。

有伴的生活有甜也有苦。部分受访者反映恋爱或婚后生活开销增大(28.05%)、过于依赖感情导致失去自我(25.15%)、脾气变差且容易吃醋发火(18.57%)以及日常琐事变多(18.38%)。

交互分析发现,恋爱中的受访者表示恋爱后自己性格变得更开朗自信、工作学习更努力、更注重打扮的比例更高,已婚的受访者则表示日常琐事变多、生活开销增大、少了个人空间的比例更高。

择偶观:超六成受访者最看重人品素质,超四成会考量对方经济条件

受访者对理想的另一半有哪些要求?超六成人认为“人品素质”最为重要,其次,过半数人看重身高相貌与三观契合、兴趣相投,此外,超四成人认为另一半的健康情况、个性魅力以及经济条件同样重要。

交互分析发现,女性受访者看重人品素质和三观契合的比例更高,分别占72.29%、56.98%;而男性看重个性魅力的比例更高,占49.70%。无论男女都看重身高样貌,对另一半的身高相貌有要求的比例均超过五成。从不同年龄段来看,18-24岁的受访者最看重身高样貌,占比超过六成,25岁以上的受访者该比例则低于五成。

受访者王女士今年31岁,目前是单身状态,她告诉研究员,自己以前比较看中样貌和才华,但现在更看重人品和性格,比如为人是否乐观、宽容等。王女士说起上一段恋爱因双方性格原因分手了,所以希望以后能找到性格合适的另一半。除此之外,她认为身高样貌只要过得去就行,但经济条件很重要,结婚过日子对于对方的经济实力有一定要求。

此外,对于正在恋爱和已经结婚的受访者,近九成认为另一半符合自己的期待,其中完全符合的占41.39%,基本符合的占45.26%。仅有0.97%的人认为另一半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期待。

婚姻观:近七成人认为理想结婚年龄为26-29岁,近六成单身受访者对婚姻“不强求”

提及最理想的结婚年龄,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应当在26-29岁时结婚;10.52%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10.52%认为30-34岁之间结婚即可;还有9.64%的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随缘即可。

问及如何看待婚姻的意义,过半受访者都认为婚姻就是两个人相互支持,走过一生;47.10%认为结婚意味着两个家庭的结合,需要综合考量;45.43%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和保障,双方的感情很重要;42.97%觉得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也不必强求结婚;35.69%认为婚姻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合适比喜欢更加重要。

交互分析发现,男性受访者更多认为婚姻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合适比喜欢更重要,但女性受访者更多地认为婚姻不是必需的,没有合适的人不强求。

90后郭女士今年刚结婚,目前正在筹办婚礼。说起对婚姻的看法,郭女士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情感上互相慰藉,经济上互相支持抵御风险。对她而言婚姻不是必需的,这段恋爱前,她一直觉得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另一半,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她甚至想好了多攒钱以后去更好的养老院。

单身人士对婚姻的态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单身受访者认为结婚与否随缘就好,不必强求;14.69%的单身受访者表示自己恐惧婚姻;此外,也有26.16%坦言自己也想早日结婚,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从不同性别来看,受访单身男性对婚姻更期待,36.00%表示“想早日结婚”,而受访单身女性更多是“随缘,不强求”的态度,比例高达62.75%。

脱单建议:努力提升自己扩大社交圈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单身受访者并非不婚主义,他们也希望脱单,愿意接受婚姻,但却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对于如何脱单,恋爱或已婚的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61.51%的人认为努力提升自己,变得更优秀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多出去走走,扩大社交圈(54.16%)。

此外,超四成人建议“寻找目标,有主动追求的勇气”“分析自己,以实际情况确立择偶标准”“提升形象,注意仪容仪表”“提高情商,学会与人沟通”。恋爱中的杨同学建议,单身群体找对象时要充分了解对方,不要草率地开展一段感情,“遇到合适的人可以主动出击,不要错失机会”。

怎样才能充分了解对方?近日,武汉大学心理学系85后教授喻丰的“恋爱课”在网络走红。

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要相互了解。这个‘了解’不只是说,我知道他/她今天晚上吃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他对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怎么看的,对方也知道我最好的朋友是谁、我没事的时候通常会干什么,随时保持交流和沟通。当一段关系面临冲突和问题时,也应该通过交流沟通,‘理解式’地解决,而不能诉诸那种非理性的、‘赌气’的方式。”

调查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1年11月1日至11月7日开展本项调查,通过网络推送和实地拦截访问,采集1017份问卷。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9.26%,女性受访者占50.74%;从年龄段来看,91.35%的受访者集中在18-34岁;78.08%的受访者谈过至少1次恋爱,其中,谈过一次恋爱的占24.09%,谈过2次恋爱的占30.78%,谈过3次恋爱的占23.21%;从受访者的婚恋状况来看,46.31%的受访者未婚单身,2.56%离异单身,29.01%正在恋爱中,21.83%已婚;从学历状况来看,75.32%的受访者学历集中在大专和本科;从月收入来看,每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占27.34%,月收入在5001-10000元的受访者占37.36%,月收入在10001-20000元的受访者占27.24%,此外,还有8.06%的受访者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从居住地来看,42.38%的受访者生活在北上广深,23.70%的受访者居住在地级市,19.57%的受访者居住在其他省会直辖市。

THE END
1.年轻人婚恋更看重情感质量——中国青年网常言道,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传统观念里,结婚更是要早作打算,到了年纪就抓紧筹办的大事要事。但如今,一些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改变。 “感情不能勉强,遇到对的人,当然要珍惜,但没遇到时,着急也没用。” “家人天天催我去相亲,可是靠谱的感情不是说有就有的。”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2405/t20240530_15282688.htm
2.婚恋交友节目(精选十篇)1.婚恋动机——拜金主义冲击传统价值观。《非诚勿扰》节目每期有24位以80后、90后为主的女嘉宾,她们所表达的价值观、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年轻人的想法。作为当代青年,他在享受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承担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职业竞争压力。在这种严峻形势的压迫下,大多数女嘉宾都将择偶的首要标准设定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uec879.html
3.2023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8篇)2023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8篇) 2023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1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近日发布,其中一些颠覆传统的婚恋观点引发关注,如“90后爱情观最保守”,70后“伪保守”等,而对于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调查发现,“宅”成了单身罪魁祸首,而且收入越低越爱“宅”。 https://www.diyifanwen.com/word/2023nianhunlianguandiaochabaogao.html
4.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中国人的婚恋观 第1篇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 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科技的同时, 所附带的西方文化也被引进过来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产生了冲突, 其中典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5.教育年限延长促使初婚年龄越来越晚,当代社会的新趋势与挑战应对策略及建议 面对教育年限延长导致的初婚年龄越来越晚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应对。 1、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层面:家长应鼓励年轻人追求教育,但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婚恋问题,帮助他们平衡https://chuaiqiu.com/post/337078.html
6.“00后”的婚恋观如此清醒?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田梅青,请他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在他看来,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化和个体化的特点。受到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如今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越来越开放,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再将婚姻视为唯一的人生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8935141660706078671
7.帮助年轻人告别“恐婚”今日头条宁夏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职老师陈婧说,18岁至25岁属于成年早期,这个阶段的青年渴望亲密关系,也是婚恋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她建议在高校开设系统性婚恋教育课程。“处理亲密关系是需要学习的,年轻人能从家庭获取的婚恋教育太少了,很多父母自己都经营不好婚姻。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恋爱问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占比https://m.gmw.cn/toutiao/2021-08/23/content_1302504850.htm
8.新青年·观曹东勃:要读懂年轻人的怕与爱焦虑与关切所以,一个高度“内卷”的青年人背后,可能站着一对心态焦灼的父母,这不是一代人的内卷,还有另一代人在指导。 给青年有温度的引导和建议 青年人很多时候关注的其实都是亚文化圈的议题,如性别领域的对立,婚恋领域的不婚、独身,特别是经历过封控措施之后,使得这种思潮有比较大的市场,包括今年还出现了厌童这样的新https://www.guancha.cn/caodongbo2/2023_12_20_719680.shtml
9.最新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2篇)《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敷陈粉皮书》由海内某婚恋交友网站倡议、有社科机构参与的调研呈文,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相加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岁数人群为主,根本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主流婚恋价值观。 当下道婚论嫁,最看重家庭后台的,是黑龙江人;最能接受“拜金女”的,http://cooco.net.cn/zuowen/3984587.html
10.大学生爱情观范文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以及适当的性教育。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应该是在建立共同组建家庭的愿望的基础上。那种单纯以排解寂寞、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感情泛滥、自我放纵的表现,最终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两个人在一起,不只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能给对方带来https://www.gwyoo.com/haowen/35635.html
11.SoulAPP创始人张璐团队多维分析青年婚恋观:00后更强调个人幸福年轻人的婚恋观念一直是社会热议的重点,尤其是在婚姻观逐渐多元化的当下,这一话题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与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在此背景下,Soul APP创始人张璐团队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发布了《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大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当代年https://m.pedaily.cn/99discoveries/94166
12.关于当代年轻人婚恋观的调查(简要回答) 17. 您认为未来自己的恋爱和婚姻状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吗? 肯定会,会积极去追求恋爱或婚姻可能会,取决于一些外在因素不确定,走一步看一步可能不会改变,维持现状 18. 对于社会如何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恋爱和婚姻观,您有什么建议?(简要回答) 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https://www.wjx.cn/xz/294276532.aspx
13.《王婆说媒》火爆背后的婚育诉求须正视近年来,为提振年轻人的婚育意愿,各地、各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2022年、2023年,中国计生协共在40个地市试点开展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项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妇联提交了《关于助力完善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共同营造生育友好环境的提案》,建议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 https://www.jkb.com.cn/news/view/2024/0415/494555.html
14.《珍爱网2021年轻人婚恋观图鉴》:既是独立个体也能胜任“家庭合伙人2021年,“七普数据”“三胎政策”引起了人们对年轻人婚恋观、家庭观的热烈讨论。那些一边围观他人的“神仙爱情”,化身“柠檬树上柠檬果”,一边又喊着“一直单身一直爽”的年轻人们,到底是怎么看待结婚生子的? “七普”“三胎”后的第一个七夕,珍爱网对年轻人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真实想法发起调研,共回收有效样本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132045625271.html
15.聚焦“天价彩礼”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即将上映很多人听到《今年过年就结婚》这个名字,觉得很接地气,编剧云莲老师现场分享创作灵感。“创作这部电影的缘起非常偶然。大概是2019年的夏天,一次朋友聚会,大家聊起婚恋话题,几位单身朋友分享了彼此的相亲经历,奇葩之处让人捧腹,其背后的心理症结也令人深思,他们的情感经历,从某种程度上,算是当下年轻人婚恋观的一个小https://www.hntv.tv/rhh-6442014720/article/1/1498178333327962114
16.“云相亲”的火爆,折射当下年轻人独特的婚恋观“云相亲”能调动起不同年轻人的恋爱积极性,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社交“入口”,还在于它黏合了各种富有娱乐和社交属性的活动,其形式不断地发生迭代。 过去的一周,恰逢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各大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的七夕活动纷纷上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婚恋行业快速发展,“云相亲”已成为许多单身https://m.dbw.cn/shehui/system/2022/08/10/0589524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