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张丽.小城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3(4):106-109,125.
⑤杨丽珠,李灵,田中敏明.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1999(5):32-35.
⑥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一基于健康和教育的视角[D].南京: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0.
131225_43524.htm,2013-12-25.
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15.
⑩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33-39.
{11}王占伟.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N].中国教师报,2014-02-26:010.
{12}杨咏梅.家庭教育三重“霾”[N].中国教育报,2014-03-
13:005.
0875.htm,2011-08-08.
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主体
二、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程序应当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启动、社会调查的运行、社会调查结果的使用、社会调查报告的移送等。《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86条第1款、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制作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办案和教育的参考;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如重庆市市人民检察院、联合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高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制定了《重庆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推进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夯实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基础。
三、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内容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研究,提出普遍适用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的社会调查内容,并抓好检查落实。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社会调查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社会日常表现以及犯罪原因等进行资料收集、归类、分析等,为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的材料,也可为处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确定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是否具备监护条件和社会帮教措施以及涉嫌犯罪前后表现等情况。”结合司法实践,本文认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报告可以采用“3+4”模式,即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三项,和道德品德、身心特征、家庭环境、社会日常表现等四项内容。
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法律属性界定
(一)从证据的概念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生活会调查报告不符合证据学上的证据标准。证据学说中最有影响的是以下几种:一是事实说,就是把证据界定为一种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事实;二是根据说,就是把证据界定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三是材料说,认为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四是统一说,认为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不管采纳何种学说,证据必须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与案件事实本身存在客观必然的联系。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一般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下情况:家庭结构,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遭遇和家庭教育管理方法;性格特点、道德品行、智力结构、身心状况、成长经历等;在校表现、师生及同学关系;社区表现及社会交往情况;就业情况及工作表现;犯罪后的行为表现;分析犯罪原因;就量刑及后期的帮教矫治措施提出建议等。由此可见,报告主要体现的是有关被调查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悔罪态度、帮教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与案件事实之间并不存在客观的、必然的联系。
(二)从证据的本质特征分析
(三)从证据形式分析
第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证人证言。对于有人认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可以视为一种特殊证人证言的观点,本文认为,虽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与证人证言有一定共同点,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与证人对于案件处理结果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存在本质的不同,表现在一是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体现的则是未成年人案件外的其它情况,反映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人格评价;二是证人是通过刑事诉讼以外的途径了解案件有关真实情况的人,证人出具证言具有法律上的义务要求,但调查员开展调查则是基于司法机关的委托或聘任,是因为参加诉讼才了解到案情,不符合证人的条件。
综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当然,如果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尚有前科等情况,可以通过报告司法机关以法定的取证程序固定,作为证据在法庭上质证,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本身并不是证据。
五、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中社会调查的结果运用
(一)在审查逮捕中的运用
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应当认真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时候调查报告或者无法进行社会调查的书面说明、办案期间未成年人的表现等材料,全面掌握案情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作为办案的参考。然而,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险性较小,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予批准逮捕;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前,应当审查其监护情况,参考其法定人、学校、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意见,并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进行具体说明。对于公安机关没有提送案件社会调查材料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公安机关应当提供。
(二)在审查中的运用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法决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诉的活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有助于人民检察院决定是否提起公诉、附条件不。人民检察院要“注重调查,在审查阶段,要注重调查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罪前表现、悔罪态度,从而对其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并了解未成年人所处的家庭、学校及被害人方面的意见,本着教育挽救的原则对涉罪未成年人作出合理的处理意见。”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未成年人,可以作出附条件不决定。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办理案件期间的表现等材料应当随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86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制作社会调查报告,应当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供人民法院在法庭教育和量刑时参考。人民检察院制作社会调查报告,“要综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犯罪后态度、帮教条件等因素,考量逮捕、的必要性,依法慎重作出决定,并以此作为帮教的参考和依据。”不仅如此,王新环、郑圣果在《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及其运用》一文中也指出,社会调查报告“除了作为法庭量刑参考之外,调查报告对司法机关对于涉案未成年人作出恰当处遇决定,例如检察机关对情节轻微的涉案未成年人作出不决定、提出适用缓刑、从轻处罚等宽缓的量刑建议,以及采取适当的帮教矫治措施、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机制
(一)转变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监督理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理念应该从注重打击、惩处、追诉向注重保护、注重挽救转变,真正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强化对未成年人实行司法保护,摒弃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报应惩罚为主”的落后执法观念。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监督职责,确保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法律监督,包括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少用慎用强制措施,轻用慎用刑罚制裁,适用分案、快审快结等处置原则。
(二)调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监督重心
第一,健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制度。健全未成年人案件立案监督制度。要制定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制度,切实履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监督职责,对于不应当立案的未成年刑事案件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意见,以保证未成年人及时从刑事诉讼中解脱出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健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前介入侦查等侦查监督制度,切实防止诱供、骗供、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第二,加大对引诱未成年人犯罪、伤害未成年人权益、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类犯罪的监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各司其职,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特别是对教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行为,引诱、容留、强迫未成年人女性的行为,拐卖儿童的行为和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赌博、吸毒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监督方式
第二,两人调查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必须指派二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确保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过程的公正性。
第三,回避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人员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存在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当其在庭审中被申请回避时,由法院决定是否采信其社会调查报告。
第四,保密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人员不得泄露在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中获取的社会调查信息及未成年人隐私等信息。
一、问题的提出
二、韩××的身心偏差及原因分析
韩××,女,7岁,连云港市东海县某农村地区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外出6年,均在浙江宁波打工。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一个小学毕业,另一个初中没有念完,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爷爷奶奶均50多岁,爷爷初中文化程度,奶奶文盲。这样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导致其身心出现了一些偏差:
1.逃避作业、惯于说谎。她经常少写、漏写家庭作业,有时干脆不做,非书面作业从来没有好好完成过。在校实习期间,笔者布置学生回家预习《东方明珠》这篇课文,要求找出课后的生字词并会辨认,可第二天检查时,发现她的书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没留下,问怎么没完成,她一直默不作声,最终吞吞吐吐说忘记了,一连几次都这样。对于作业中的错题,她从不订正。很多时候,家庭作业不会写或不想写,她就说没有作业,家长信以为真。三番五次之后,她形成了不写作业、说假话等不良习惯。
2.内向自闭、消极被动。韩××多次不写作业引人注目,笔者开始留意后发现,坐在班级倒数第二排的她,上课从不乱讲小话,也不积极举手发言,是一个不爱交流也不善交流的学生,每当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她常常会感到恐慌和紧张,在家时,对于爷爷的批评,她大多保持沉默,爷爷拿她没办法,有时气得直跺脚。
3.不讲卫生、习惯较差。笔者家访得知,韩××有起床不梳洗就去上学、晚上不洗澡就直接上床睡觉的坏习惯,她脸上总挂着鼻涕,小手一天到晚脏兮兮的,干净的衣服也穿得不成样子。
第二,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职是孩子身心偏差未能有效缓解的重要外部因素。受制于学生成绩排名等因素,学校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老师与孩子的监护人也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这导致学校教育未能有效补偿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户籍歧视等社会因素制约了孩子身心偏差的积极矫正。韩××的家长也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户籍歧视,使得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孩子留在家中。
三、因势利导,培养隔代教育子女的阳光心态
对于隔代教育的孩子,努力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只有抬起头来,才能注视远方。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担当起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耀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以湖南省武冈市晏日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2008,(6):35-37.
[2]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5).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研究分析
【分类号】G522.3
一、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1.1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学历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在统计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基本情况后,家庭学历的主要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历高的在大专加上本科以上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只有9%,不到10%,而学历低的在初中以下的人数高达59%,可见,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学历普遍不高。文化程度最能直观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如何,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孩子的文化修养也有着密切联系,文化程度高的自然会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面也能做好,而文化程度低的会容易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只将孩子的教育工作交给学校,并不会在家庭教育上下功夫。
1.2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经济条件
根据小学低段与中学九年级、八年级的问卷统计结果,在家庭现状调查一栏中问题:家庭的月收入总额为,其中a选项是2000元以下,b选项是2000至4000,c选项是4000至8000,d选项是8000以上。小学低段中59%选b,中学八年级50%选b,中学九年级也是50选b,可见普遍的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位于中等偏下的层次。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制约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中最基本的解决温饱都存在问题那么自然会忽视父母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
1.3外来务工子女家庭职业现状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事农民工、小生意的家庭职业占多数,这类职业比较繁忙,家长会很少在自己孩子身,由于工作忙碌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家庭教育,也很难有机会能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是教育孩子其他方面,这会导致孩子没人管,孩子缺少与人沟通,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容易引发内心的自卑严重还会产生自闭行为,这给家庭立德树人教育都带来了很大障碍,也不利于孩子心身健康成长。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调查研究
在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立德树人教育中不少家长采用的方式存在问题,比较容易宠溺孩子但是又对孩子有过高要求,而孩子需要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口口声声说要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却又舍不得孩子去做家务活,还要给孩子定下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可实现目标,不能指望孩子一口气吃掉大胖子,只有在给予合理的期望值后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从调查数据统计来看,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中,在最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有79%选择勤奋努力自觉学习,75%选择有责任感,73%选择有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关键,在最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中95%的家长选择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中重视生活习惯培养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在进行家庭教育工作时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另外,还有特色的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家庭内有明确的家训、家教,例如有些家庭的家训是讲卫生、诚实守信,家庭理念有自强自主。
三、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调查研究,可见家庭教育对务工子女的学习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善务工子女学习现状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经简化家校合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下一代的成长。
(一)成立家长学校,全面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素养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首先使其意识到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来自于父母,并通过家长学校的定期学习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问卷分析显示了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由于不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效差,缺乏自信。针对此现象,学校应主动和家长建立联系,甚至可通过家访实地考察务工子女们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多沟通交流,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提出改善家庭环境的可行性建议。
(三)亲子沟通,掌握子女的心理活动
针对部分务工人员不注重了解子女内心想法,使其遇到困难不愿向父母倾诉的现象,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建议,促使其多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有的放矢,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于困扰子女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疏通,避免不良情绪的增长,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四、调查研究结论
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一生的重要任务,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培养,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促进孩子道德素质提高,推进家庭教育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校园内的教育任务,为了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孩子在少年时期就受到良好教育后在未来生活工作上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解决一些问题。对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来说,家庭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条件不够充裕,但是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采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进行,其目的都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文化素质培养。
二、进入家庭: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模式
家庭是家庭教育指导的“试验田”“主阵地”,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家庭教育研究人员的职责是协助家长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实施者。因此,进入家庭是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必由之路。作为家庭教育研究者,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聆听者、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一)倾听:了解家庭的需求笔者在入户每一个家庭前都要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家长会把孩子的问题、表现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如实描述。其中有一户家庭的孩子,她存在的问题是,会用替代物来替代自己,当她做得不对的时候,比如她说要上厕所却没有大便或小便时,她会说刚刚是“小黑狗”(她的玩具之一)说要上厕所的。她的家长认为这是撒谎,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让孩子实事求是地说话、做事,不要事事指责孩子。因为很可能她是因为害怕父母责怪而这么说的,并不能指责她爱撒谎、狡辩。如果家长经常这么定论的话,孩子可能真的会变得爱撒谎。聆听是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步,每个家庭的需求和问题具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共同制定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聆听的对象不仅是父母,还包括孩子及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三、反思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中的政府角色
河北木人荐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韩美林的处世之道
天津慧平荐
健康网报道,一项以40岁以上男士为对象的调查显示,16%的人有排尿困难、如厕过频的问题。因此,中年男性应学会正确排尿:定时排尿,排除余尿,勤做提肛动作,蹲着排尿,性生活前后都要排尿。
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得少,挣得多的不顾家,顾了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
――一位大龄女如此诉说为什么没找到自己满意的男人
河北国英荐
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俄罗斯男士比倒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无独有偶,俄罗斯一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正在热销。
老年人认为当下某些年轻人还不懂得什么叫爱,年轻人则认为老年人忘了什么叫爱。
――两代人的爱情代沟
湖北李英荐
教育部一世界银行“流动花朵”教育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子女教育上,84.9%的老师认为:“流动花朵”在城市读书,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家庭辅导”。同时,53.7%的农民工家长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孩子在家,没人辅导。”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
――BBC上的一副绝妙对联,正暗合了《家庭百事通》“职场处事”之要义
云南李林荐
天津家庭教育文化研究套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井具有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小男孩与父亲交流多会更像小男子汉,小女孩与父亲交流多会更像个小淑女。
我是爸妈的宠物,每天都在房子、车子、教室三个笼子里养着,不知何时能放风。
――一个小学生的牢骚
四川吴光荐
日前,华东师大的《80后女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士大学生具有“独立、爱冒险、竞争性强、有野心”等男性气质,比1998年对“70后”女大学生的类似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专家认为,许多看起来男女机会均等的工作,实际隐藏着性别歧视,这使得女性获得工作、得到升迁更需要付出努力。因此,许多女性培养自己的男性气质,以在竞争中胜出。
拥抱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看不见彼此的脸。
――很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福建勇兵荐
日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的《广州人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变迁分析报告》显示,市民对“爱情”的排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第四五位下滑到第11位。以“金钱”与“事业发展”作为参照指标,2000年以前人们对“爱情”的重要性比例高于这两项,之后“金钱”、“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比例别超过了“爱情”。
先结婚后恋爱,这样节约成本。
――经济学博士张先生的婚恋观,已经吓跑了6个与他相亲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