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码头如果按照普通的理解,其指的是一种水饺的品牌,但在一些“老司机”的眼中,“湾仔”实际上值得的“同性恋=Gay”,而码头就是“靠岸”的意思。
02
“湾仔码头”的内涵意思就是性取向是同性别的人与异性谈了恋爱,而那个异性则被会被称之为“湾仔码头”,“湾仔码头=弯仔码头”。
03
其具体的语境可以是这样的:有一个女生,交往了一个男朋友,但后来他发现他的男朋友实际上是一个“gay”,之后这个女生又交了一个男朋友,然而第二个男朋友还是“gay”,那么,这个女生就可以称之为“湾仔码头”。
04
叫女生湾仔码头实际上是带有“贬义”性质的,因为从伦理上来讲,她起初也不了解自己的男朋友会是一个“gay”或者说是别男朋友利用了的。通常来说,这样的女生一般都是受害者,因为是“gay”的同志一般都会以“谈女朋友”为幌子,来向外界证明自己实际上“性取向”是正常的,但背地里却在“搞基”,最后分手后被人发现了才会“大胆”的承认自己是个“弯”的,所以通常不要叫这样的女生湾仔码头。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分别是男同性恋者个体角度、男同性恋者社会角度以及异性恋女性者角度。在男同性恋者个体角度中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自我认同困境、掩饰性倾向和情感需要;在男同性恋者社会角度中包含五方面内容,分别是婚恋观念、渴望传宗接代的生育焦虑、独生子女政策、同性婚姻不合法及社会保障缺失;在异性恋女性角度中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是性教育的缺失及闪婚文化。以上十种原因是同妻群体的主要形成原因。
男同性恋者个体角度
首先,中国社会总体上并不接纳和包容同性恋文化,性教育也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因此,对于自己的性倾向,很多同性恋者在婚前并没有明确、充足的自我认同,常存在认同缺失或认同偏差的情况。在面对与主流文化相左的性倾向时,他们急于进入异性恋婚姻以对抗自己的焦虑、困惑和不安,进而摆脱自我认同困境。
其次,对于那些对自己同性恋身份有着较为充分认知的男同性恋者而言,选择进入异性恋婚姻可以帮助其掩饰性倾向,并且化解来自父母亲友的逼婚压力。对这些走入异性恋婚姻家庭的男同性恋者而言,即使之后选择离婚且不再婚,也会获得理解,同样减少了父母亲友逼婚的压力。
再次,由于同性恋被主流文化所排斥,且有现实条件限制,因此同性恋者发展长期同性恋情的可能性和成功率较低,他们对于晚年生活可能面临的孤独感感到恐慌,因此,进入异性恋婚姻能够获得情感的陪伴和生活的扶持。另外,异性恋婚姻还能够满足部分男同性恋者对父子人伦亲情的渴望。
男同性恋者社会角度
从个体层面讲,几乎所有男同性恋者都不情愿与异性恋女性结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与异性恋爱、结婚完全没有兴趣,然而很多男同性恋者最终还是会进入异性恋婚姻,这是因为个体的背后存在社会文化、制度的压力。
首先,这种压力来自"成家立业""男大当婚"的社会主流婚恋观念。在社会压力和父母推波助澜的"逼婚"之下,男同性恋者为了化解压力只得与异性结婚。并且,在社会婚恋观念中普遍存在着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便长期存在的男尊女卑不平等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之下,男同性恋者选择与异性结婚更多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思考,谋求个人名誉和家庭利益,并未站在女性的立场思考同直婚姻可能给同妻带来的伤害。
其次,压力来自传宗接代的观念。中国受到儒家文化几千年的影响,因此传宗接代以及以养老送终为代表的孝道文化都使得与异性结婚、生子成为成年男性不得不完成的社会责任。他们不能违背父母的期盼和要求,必须完成"香火"的延续。
再次,压力来自婚姻制度的缺失。中国虽已将"同性恋"去病化及去罪化,但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承认和保护同性恋者的权益,同性恋者无法在现有的婚姻制度内组建合法的婚姻家庭。因此,进入婚姻家庭的唯一渠道就是与异性结婚。
最后,压力来自于社会保障的不足。目前,中国社会整体的社会保障不足,尤其是养老制度并不足够健全,因此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流的养老方式。男同性恋者对抗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方式便是进入同直婚姻,从而获得家庭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