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百度大数据、金六福酒业联合发起,通过街头问卷、互联网调查等形式,共收到超过3万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超过50%,其他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受访者居多,职业分布上普通白领与公务员比例最高。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交际圈反而越来越窄。29岁的单身白领王晶告诉记者,她的交际圈越来越限制在同事、大学同学、工作伙伴等小圈子里。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还能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结交许多朋友,而自从工作后就越来越孤单了。她说,亲友给介绍的相亲对象也不少,我接触过的男士中,年龄比我小的缺少共同话题,四五十岁的感觉有代沟,跟自己年龄相仿的,性格、嗜好、习惯、家庭等许多方面都要考虑,你看上人家,人家还不一定看上你,合适的人太少。
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31岁的单身青年王宁发现,自己的生活圈子似乎越来越小,遇到的心仪姑娘也越来越少。他告诉记者:尤其是这两年,感觉自己不知不觉被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绑架,上网依赖,而现实交际圈子变得狭窄。
婚恋专家周小鹏认为,都市男女想要摆脱单身困境,必须主动增加现实交往。她说,大龄男女想要拓展交际圈,可以选择加入一个志愿组织、找一份不累的兼职、参加健身小组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对待异性方面,应多留给对方一些耐心,通过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而言,缺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机会更少。
2017湖北省最新恋爱账单调查报告出炉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而其中就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恋爱易遇3年之坎1年谈结婚最佳
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如今婚礼之盛大,婚前的房子’车子准备必不可少,婚礼上的婚庆典礼、酒宴、红包必不可少,其中的诸多关键词背后,无不以钱来支撑。很多家庭对这样的物质化婚礼的承受力有限,但还是会拼尽全力去应对,仿佛没有了这样隆重的婚礼,就是拿婚姻当了儿戏。
其实婚礼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旅游结婚、集体婚礼或是如今提倡的“裸婚”,均可大大地减轻人们的经济与心理压力,但它们却始终徘徊在婚礼形式的边缘,没能形成与正统婚礼抗衡的力量。而如今随着高物价水平的到来,婚礼成本一涨再涨,人们的理性消费观念也开始在婚礼观上悄悄抬头了。
涨价了的婚礼
一场婚礼,原本是两个人爱的表达、契约的见证,但归根究底却是物质的。爱情不能饮水饱,当所有的东西都因为物价飞涨而变得越来越贵,婚礼也涨价了。
所有的供需关系均是你硬我软、你软我硬,如此刚性的条款对应的是婚礼的刚性需求。即使是涨价不断,婚宴也不是想订就能订到的。婚宴热甚至催生出了专业的“婚宴黄牛党”,专门预订良辰吉日的婚宴,再转卖赚钱。在记者调查的所有酒店里,5月份与10月份的吉日都已订满,即使是非吉日的大厅也不好订。想用今年的价格订明年的桌是不可能的,有的酒店干脆以价格未订拒绝预订明年的婚宴。看来,店家是绝对不发愁明年的生意的。
裸婚你敢不敢
在接受本刊调查的新人、准新人及操持婚礼的老人中,绝大多数都对“裸婚”投了赞成票。但说到自己时,却又难免从俗。
前文采访的赵阿姨说:“结婚是个大事,不仅是两个孩子,还得给亲戚朋友一个交代,如果不言不语就把婚给结了会让人笑话,再说也不好意思面对媳妇,人家娘家会怎么想咱呀。”儿子小吴说:“其实我们商量过旅行结婚,两边老人没有一个同意的。”与小吴观点相同的燕子去年“十一”刚结婚,她说:“结婚太累了,我都累晕了。要是再结婚我肯定不办酒席了。”
准新娘刘听则提出了新的观点:“婚礼一定要办的,不过要是可以只举办仪式,不弄酒席就好了。婚礼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其他亲朋是来见证我们的幸福的,应该突出主题。我们不收红包,大家也省得破费,再说少了酒席这一环节,还低碳环保呢。”
《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中的―项调查问到:“‘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你能接受吗”
10%的人认为非常好,物质基础跟婚姻可以没有必然联系,夫妻双方共同奋斗,婚姻才更牢固;41%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如果实际情况确实不允许,也可以“裸婚”;35%的人觉得不太能接受,只是领个证的婚姻,会给人生留下很多遗感,14%的人则完全不能接受,认为没有条件就不结婚。
过半受访者接受“裸婚”,认为婚姻在物质方面还是要量力而行,说明人们的婚恋消费观趋于成熟。
婚礼是秀给谁看的
刘听的说法引出了关于婚礼的一个疑问:一场如此声势浩大的婚礼,到底是秀给谁看的呢
“俏江南”老总张兰偕儿子、儿媳在“大小婚”上的表现虽然褒贬不一,但却是秀出了风头,不是普通人能有的手笔。普通人家的婚礼是给亲戚朋友看的,一场盛大的婚礼就是婆家的脸面和娘家的风光,是新人们未来幸福的吉利开端。
《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中对于“裸婚”的调查,男性可接受的比例高达75%,而女性比例则只有38%。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完结――从少女到妇女,她更需要一场婚礼来昭告天下,自己要嫁的这个男人是会永远对自己好的,同时她需要所有人的见证。也正因此,没有一个婆家敢于说出要儿子“裸婚”,如赵女士所说的,要给准媳妇一个“交代”是最世俗的说法。因此,婚礼是不可缺少的。但婚礼的盛大程度却是可以考量的。
已婚的江南说:“现在结个婚弄得大家都很累,办婚礼的人累,参加婚礼的人也累,一个‘五一’下来,就得参加三五爪,光“随份子”就得上千元,要是遇到亲戚、关系好的,还得多。有时真恨不得躲了。”一场婚礼弄成花钱秀,似乎也失去了它本来的美好含意。
这份调查表勾勒出这样一幅国人眼中的90后爱情地图:
“男神”“女神”,90后有新标准
大部分90后男性喜欢直爽、安静、有点小个性的可,大部分90后女性喜欢直爽、爱运动、会做饭的“男神”――她们中80%的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位既重事业又重家庭、出外能赚高工资进家能换尿不湿的“完美男人”。
初恋年龄大提前
90后特别是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提前很多,男女的初恋年龄分别为15.18岁和12.67岁。当70后、80后的爱情都与“残酷青春”有关时,90后更愿意追捧梦幻的网络爱情小说。
看上去很“奔放”
90后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长和开放”的问答中所占的比率最小,仅17%的单身男性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90后对婚前的赞成比例也最小,相比于70后近50%的单身女性赞成婚前,90后单身女性只有28%赞成,男性赞成的比例也大大低于70后和80后。
但与上面一条数据相矛盾的,是90后初次发生的平均年龄:90后第一次年龄平均是19.78岁,95后则更早,平均在17.71岁。这比80后的22.17岁足足提早了近5年。
不想“闪婚”,但离婚动作最快
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但一旦决定要离婚,90后的态度是最坚决、效率也最快的。为了早离早省事,他们甚至懒得在夫妻财产等问题上纠缠。
关键词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6
AbstractCollegestudentsasareserveforceofChina'sdevelopmentandthesubsequentstrength,itsdevelopmentallthetimenotaffectthefuturedevelopmentofchina.CollegeStudents'loveandmarriageisanimportantperformanceintheprocessofCollegeStudents'development.Therefore,itisessentialtostudythevalueofmarriageandloveforcollegestudents.Studythestatus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loveandmarriageview,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nceptofmarriage,andthenguidecollegestudentstoestablishtheappropriateconceptofloveandmarriage.
Keywordsmoderncollegestudents;viewofmarriageandlove;characteristics
1现代大学生婚恋观概述
婚恋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婚姻与恋爱,其实质就是指男女关系之中的婚姻与爱情关系。在爱情和婚姻的辩论关系中,爱情和婚姻是相辅相成的。爱情在男女之间的存在是极其微妙的。爱情是自由男女之间的牵扯,而婚姻则是爱情转换为亲情的转换器。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婚恋观既不是“唯精神论”,也不是“唯论”,而是人类情感发展的辩证统一。从伦理学层面看,婚恋作为异性之间特殊的亲密交往方式,存在着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之间的差别。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限制着全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程。”
2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有关婚恋的各种信息的渠道是丰富的,也是多元化的。据有关新闻媒体的报告,自从国家不再奖励晚婚晚育之后,便有大学生请假回家结婚现象的发生。正是这样的政策和政策下大学生的反映,使得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婚恋状况的表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下文中我们分析一下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2.1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与80、90年代的人们相比,当代大学生处于心理素质比较低,承受能力比较差的阶段。超过80%的学生都是在心理状况还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情况之下,在自己还没有能够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由于周围的朋友都谈了恋爱,或者是由于自己内心的孤独孤单状况才去谈恋爱,而不是在心理上充分准备了之后才进入爱情的状态。同时,有少数的同学与多个异性同学保持多角度模糊暧昧的关系,她们的心理表现更加的模糊,难以掌握。有些则表现为展现自己十分具有魅力。在爱情双方的互不了解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凭借着男女之间的孤独感从而促成男女关系。这样的状况会导致爱情双方极易出现问题。在上述的调查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少,对于感情的真挚性重视较高。②
2.2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一项男女双方的择偶因素影响的调查报告之中显示,长相外貌(64.7%),是否具有共同语言(33%),经济能力(41.7%)成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选择人生伴侣方面共同的考虑因素。对于容貌的要求,则男生比女生的要求要高。这表明今天的大学生选取爱情目标趋于理性,在重视感情生活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当然,当代大学生并不以物质基础作为决定婚恋的因素,他们更加倾向于情感。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志同道合,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
2.3性观念在日趋开放中有坚守
2.4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
婚姻对于众多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事物,有些同学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众多同学仍是呈现出迷茫的状态。据有关的数据分析中,78%的学生认为婚姻和爱情是必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爱情是以走向婚姻的殿堂为胜利的。只有20.8%的男孩和25%的女孩选择爱上一个未来的婚姻。大学生的婚恋态度是复杂的,多变的。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了婚姻和爱情的不同,对于婚姻和爱情采取不一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够正确的处理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婚姻和爱情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别。普遍认为婚姻是责任的象征,受到亲情,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5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有很多盲目的爱是不稳定的,是畸形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为可以冷静并且理智的解决爱情纠纷问题,可以正确的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可是少数同学会在恋爱关系中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会在恋爱关系中出现过激的行为和方式,会对爱情的对方依靠过度,以至于丧失了自我,从而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一旦对方拒绝自己的感情便会引发自己情绪失控。据有关调查表明,情侣双方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之时,有超过5%的同学称他们会去报复另一方,超过10%的同学会陷入恋爱关系而没有办法解脱。着些少数人群在大学校园中是不稳定的因素,这些群体的出现会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和频率的增加,会导致校园自杀案件的增多,不利于校园健康安全的发展。④
3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了中国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纠正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视角给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本文仅仅只是简单的论述了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尚未从深度上去剖析,但是未来,笔者会在本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以来补充本文的不足。
注释
①罗晴.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
②陈小琼,崔小璐.大学生婚恋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