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联合我市部分高校面向全市大学生开展了一次婚恋观问卷调查,最后收回1867份有效问卷,其中有不少结果折射出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
受多种因素影响
超半数大学生结婚意愿低
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访大学生没有恋爱打算;73%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尽情享受恋爱,是否结婚要视情况而定;58%的受访大学生则表示自己未来没有结婚打算。
“我尊重每一种婚恋观,但个人目前不想恋爱,也不想结婚。”绍兴文理学院大一学生小丁向记者剖析了自己的不婚心理。一方面,她认为自己无法负担结婚后买房买车、孩子的养育教育等花费,婚后经济上的压力势必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最终演变为双方不休的争吵和矛盾;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经常推送一些婚姻不幸的案例也让她对婚姻有些“望而却步”。“我并不否认婚姻会带来幸福,只是对于婚恋,现在大家普遍采取更谨慎的态度。”小丁说。
关于抑制青年婚恋意愿的因素,范志光还提到,如今社交平台在塑造年轻人婚姻观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认为,一些短视频为了获得流量,刻意放大或渲染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和代际矛盾;又或是拍摄虚拟、美化的爱情故事,鼓励年轻人追求刺激和快乐,忽略责任和承诺;甚至推出以单身快乐、离婚幸福为主题的视频,人为制造对婚姻和家庭的恐惧,这既导致了年轻人对浪漫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增加了他们对婚姻的担忧和恐慌。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晚婚、不婚的观念甚嚣尘上,引发的生育率下降等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也正因如此,范志光说,高校、政府应该为公众普及积极的婚恋观和爱情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