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证实爱情的若干步骤后(长达三年之久),我们上了床。几天后,她戴着牙齿矫正器出现在我面前。她说,我每次注视她不整齐的牙齿时,她都感到难受。我说过,虎牙是你美丽的焦点。我知道你这是安慰我,怕我失去自信,不过还是谢谢。一旦坠入情网,即便是世上自我意识最强的人也会丧失自我。当你放弃高冷,自惭形秽时,对他或她的欲望反而以几何数暴涨。所以,你能美化对方的缺点。却无法容忍自己身上不起眼的缺点,执意要矫正。
(日)上野千鹤子:
恋爱是斗争的平台,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并放弃自己的自我。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我向来认为恋爱不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恰恰相反,恋爱是一种“面对对方时极度清醒,以至于在旁人看来无比疯狂”的状态。跟一个爱上窝囊废的女人列举男方的多少缺点都是徒劳,因为她早就一清二楚。正因为对情人的弱点了如指掌,才能比其他人更残酷地伤害对方。
二、恋爱其实是在爱什么?
爱情不是对她的爱,而是对爱情的爱。所以,分手时的痛苦,不是因为失去了恋人,而是因为失去了爱情。分手后,让我痛不欲生的是她的微笑,她的嘘寒问暖,我看其他女人时她的嫉妒。我爱(欲望)的对象不是她,而是她对我的爱(欲望)。分手那天,她说,她想找回自己。
恋爱是自我的斗争。我要成为“女人”,就需要“男人”作为恋爱游戏的对手。而且我深刻认识到,我对女性身份的认同依赖于男人的存在。我也正是因此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异性恋的女人”。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异性恋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去寻求男人,也确实那样做了。
三、走向婚姻出于何种心理?
自从故事被发明以来,多如繁星的浪漫叙事策划人一直为结尾方式而苦恼。在数不清的变体中,最终只留下了两个。所以浪漫叙事结尾的优良品种只有死亡和婚姻……然而婚姻事实上并没能解决问题,只起到了暂时遗忘的作用,仅仅是“想象性解决”。有一天,她很严肃地让我在结婚和分手之间做出选择,说不能再拖了。那是我们重逢后的第二年……那是明确无误的最后通牒,而我显然不能选择死亡。
话虽如此,婚姻不仅仅是浪漫爱意识形态的终点,也是家庭的开端。对家庭的渴望足以成为步入婚姻的动机。因为正如你指出,也正如我反复强调的那样,家庭是终极的安防用品。无论人们再怎么颂扬社会资本中松散的关系网络,你都找不到比血缘更强大的社会资本……如果说结婚的动机是组建家庭,那么奉子成婚就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