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TheThoughtWomen’sEmancipationinTheOriginoftheFamilyPrivatePropertyandtheStateandItsContemporaryImplications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郭一扬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4日

摘要

关键词

恩格斯,《起源》,妇女解放

TheThoughtWomen’sEmancipationinTheOriginoftheFamilyPrivatePropertyandtheStateandItsContemporaryImplications

YiyangGuo

CollegeofMarxism,L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

Received:Apr.25th,2024;accepted:May15th,2024;published:May24th,2024

ABSTRACT

Theemancipationofwomeniscloselylinkednotonlytotheprogressofsociety,butalsototheemancipationofallmankind.Engels’Origins(TheOriginoftheFamilyPrivatePropertyandtheState)isthemostcomprehensiveandfocusedworkontheMarxisttheoryofwomen.TheOriginsarerichintheideaofwomen’semancipation,andEngelsanalysedtheevolutionofwomen’sstatusandtherootcausesoftheiroppression,andinthisregardproposedthatthemainwaysofwomen'semancipationshouldbetheparticipationofwomeninsocialwork,thesocializationofdomesticworkandtheeliminationofprivateownership.Engels’ideasonwomen’semancipationalsohave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andinspirationforwomen'semancipationanddevelopmentatthepresenttime.

Keywords:Engels,TheOriginoftheFamilyPrivatePropertyandtheState,Women’sLiberation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一方面是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最早对妇女解放思想进行涉猎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借鉴了巴霍芬的《母权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的思想,并进行了适当的发展。

(一)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影响

傅立叶认为,妇女问题的性质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的婚姻制度是一种使妇女受压迫、受苦难的制度,婚姻之中并无爱情,而是一种可以带来财富的投机事业。但在和谐制度下,男女平等,妇女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她们将和男子一样拥有参与各种劳动的机会。他所认为的婚姻制度和家庭是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之上,婚姻完全建立在两性相互爱慕的基础上,两性结合或离异都是完全自由的。

欧文提出,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制度,不是以两性之间纯洁的爱情为基础,而是在在衡量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上以图谋财产为目的。他强调婚姻应当追求自由和自主,并认为婚姻的基础应当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真挚情感,不应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欧文为了追求他的理想,成为了第一个尝试通过实际行动来落实观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通过建立公社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实验,让妇女同等的参与社会劳动,以开办幼儿园等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妇女,目标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压力,鼓励她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进一步塑造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此外,他还坚定地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并享受同等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实际情况是冷酷无情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欧文超越现实的构想,最后并没有成功。

(二)巴霍芬《母权论》中的思想

约翰·雅各布·巴霍芬,瑞士人类学家和法学家,其代表作品《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的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是从政治的角度研究宗教和法权对妇女的统治。历史学家在“摩西五经”的影响下,信奉着父权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形式,直到巴霍芬《母权论》的出版,人们才开始逐渐形成对家庭史的正确理解。巴霍芬第一次提出了母权制的概念,论证了母权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他指出,“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做母权制”[3]。

尽管巴霍芬视父权对母权的战胜为历史的进步这一立场是有问题的,但在学术史和思想史意义上,《母权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庭史的研究是从1861年,即从巴霍芬的《母权论》的出版开始的”([2]:p.8)。恩格斯称其是第一个抛弃了关于原始性关系杂乱状态的空谈,而提出了母权制存在的人。对巴霍芬等人的发现,以及他们在原始历史观中所引起的革命给予了肯定。恩格斯改造了巴霍芬的婚姻史,他不认为父权制是人类自然的实现,而认为这只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开端,以后的人类还将回到最初的共产主义状态。恩格斯认为巴霍芬具有四个伟大功绩。第一个伟大功绩是发现群婚制,在历史和宗教的传说中,巴霍芬寻找这种原始状态,这种原始状态就是群婚制。但是他不了解自己发现的东西,于是他把这种状态叫做淫游,他的发现被他的幻想弄得神秘化了。第二个伟大功绩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母权制。第三个伟大功绩是,在共产制家户经济中,发现妇女占统治地位。第四个伟大功绩是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过渡形式,他认为这个过渡主要是由妇女完成,恩格斯也认同这一观点。随着经济发展,群婚制使妇女感到屈辱和压抑,妇女迫切的要求保持贞操的权利,取得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

(三)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人类学思想

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的著名著作《古代社会》一书中,阐述了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演变和历史进程。在《古代社会》第三编“家族观念的发展”中,基于对易洛魁氏族的田野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摩尔根描述了氏族社会和父权制的建立过程,母系氏族要先于父系氏族,低下的生产力使得女子的地位不仅不低下甚至还要高于男子,从母系转变为父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摩尔根从考察亲属制的变迁中总结了人类配偶史的五种形态,即:血缘家族、群婚家族、对偶家族、父权家族和单偶家族。

在人类史上摩尔根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4],高度评价了摩尔根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的突出贡献,认为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恩格斯发现了马克思撰写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起源》,证实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

3.《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不同时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起源》中,恩格斯将家庭划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按照辈分来划定夫妻关系的“血缘家庭”,第二种形式是以相互的共夫共妻来划定的“普那路亚家庭”,第三种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集团,即“对偶制家庭”,以及第四种形式,一夫一妻制的“专偶制家庭”。

在蒙昧时代,生产力低下,为了更好地抵御自然和外部侵略的危险,人类选择群居和采取集体行动获取生存资料。群婚制为人类首个婚姻形式,“即整群的男子与整群的女子互为所有”([2]:p.35),他们的子女被大家看作大家共有的子女,每一辈分都形成一个婚姻事实,一个辈分内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是夫妻的关系,“这一家庭形式中,仅仅排斥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2]:p.37)。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2]:p.43),孩子的父亲是谁不确定,但孩子的母亲是可以确定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导致了母权制的产生。妇女在群婚形式中是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在家庭中地位崇高。恩格斯将群婚制分为两种家庭,即血缘家庭与普那路亚家庭,在这两种家庭中,血缘家庭是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关系。而相同辈分之间不允许结婚,则形成了普那路亚家庭。血缘家庭是群婚的初级阶段,普那路亚家庭是群婚的最高发展阶段。

对偶制家庭中的妇女地位走向衰落。对偶制家庭的特征表现为:一个男子拥有许多的妻子,但是在许多的妻子中间,只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也可以拥有许多的丈夫,但是在许多的丈夫中间,也只能有一个主夫。在结婚后,婚姻关系可以随意解除,规定子女归女方所有,之后双方又都恢复结婚的自由。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虽然男性地位上升,但女性还仍保留地位。废除女权制,建立父权制并不困难,“规定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留在本氏族内,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转到他们父亲的氏族中去就行了”([2]:p.58)。“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2]:p.59)。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利,妻子变成生孩子的工具,在丈夫的绝对权力之下。

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男性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女性地位逐渐边缘化,渐渐被男性控制与奴役。私有制和父权制在这一时期完全建立起来了。与对偶制不同的是,在专偶制下,婚姻关系变得更牢固,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通常是丈夫有权利解除关系,并赶走妻子,而且丈夫仍然有对婚姻不忠的权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出现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私人占有逐渐普遍化,私有制也随之出现,专偶制家庭中妇女被压迫地位形成。专偶制的产生是因为继承遗产问题,男子需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传给自己亲生的子女,要确保父亲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即“生育有确凿无疑生父的子女”([2]:p.65),来继承父亲的财产。遗产继承最初是按母系,随着财富增加,发展为按父系。在专偶制内部,原本属于公共的家务成了私人服务,妇女成为了主要的家庭女仆。“专偶制从一开始就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专偶制”([2]:p.67)。女性被当作“女奴隶”般存在着,在家庭中服务男性,男子对妇女的无条件统治是社会的根本法则。而且男子可以纳妾,因为有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

(二)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二是分工的形成造成男女之间关系不平等。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固有的现象,这是社会进化到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后才出现的现象,导致妇女受到剥削压迫的根源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正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才形成了妇女受剥削压迫的地位。“决定两性间的分工的原因,是同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原因完全不同的”([2]:p.51)。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在父权制家长制家庭之前的各种家庭结构中,最先的分工模式是基于人们之间天然差异而形成的自然分工。这种分工是根据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自然进行的,男女分别负责自己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阶段,女性不只是负责繁衍的角色,还承担着收集果实和从事其他社会劳动的责任,女性参与和负责的劳动被视为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女性在当时是处于受人尊重的地位。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致使家庭内部的分工也发生了变化。使女性地位产生质变的是第三次分工,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后,男性在分工的过程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而女性则沦为了生育的工具和家庭免费劳动力。

(三)妇女解放的主要途径

三是消除私有制。正如恩格斯在《起源》中考察妇女地位演变过程时所述,私有制不仅是一切社会不平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也是妇女受压迫、受奴役地位形成的根源。私有制的产生使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也随之出现,而作为与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同时出现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顺势而生,由此也就开始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因此,妇女要从根本上摆脱其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最根本的路径便是消灭私有制。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产生的。在家庭分工中,男性作为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的获得者而占据大部分社会财富,在社会、家庭中都占据主导地位。而妇女所从事的家务劳动以及在人口方面的贡献却被认为是女性应该做的。随着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使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和奴隶,处于夫权的绝对支配和控制之下。因此,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重新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摒弃个体家庭这一社会经济单位,确保妇女在社会中独立、平等的经济地位,是铲除男性对女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是妇女从根本上摆脱受压迫、受剥削地位,最终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条件。

4.《起源》中妇女解放思想的当代启示

恩格斯的《起源》自19世纪初传入至今,为我国正确认识、探讨、把握和解决女性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分析和解决我国的妇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一)建立公平的就业观

(二)建立平等的家务劳动观

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家庭小型化等趋势,家务劳动、家庭照顾本身的价值正在被重估。传统婚姻生活中全职家庭主妇被认为是“靠男人养活”,理所应当地负责家务劳动,但事实上,家务劳动本身也在创造价值。实现“男女共担家务”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推动,特别是男性的主动参与。需要男性有更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扭转传统观念,更多地看到、体谅另一半的辛苦,共同分担家务劳动,也需要有适度的制度设计与支持,引导大众认可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贡献和价值,在全社会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

(三)建立科学的婚恋观

总之,科学的婚恋观是在两性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婚姻中,双方应该是彼此之间最好的伙伴和朋友。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婚恋观,这不仅与个人和家庭幸福紧密相连,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THE END
1.“一夫一妻制”将会消失?专家:这三种婚恋模式,将席卷全国……传统婚恋观中,“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而今这个观念已经在慢慢被打破。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包容。 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有人开始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夫一妻制或将消亡,三年后,另外3种婚恋模式或将席卷中国各地。 0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ODE3MDEyMg==&mid=2247609035&idx=1&sn=8fa0b49e02e6630825e31b1c965a5c7e&chksm=fc2c6b4202e75b0afa5c4f43b74fd8f45ece34ed16eabddfd80a8526b173aeb1793e54a7f858&scene=27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析12篇(全文)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关于人的理论,一切从人出发,将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满足人在生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8g33yb0.html
3.王实甫明确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婚恋观。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王实甫明确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婚恋观。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https://www.shuashuati.com/ti/2b70bb68557b4f21a8a6426935de6ebb.html?fm=bdbds8fd94736277f193d9edd0c70dccf8cf2
4.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精选十篇)“所谓价值观, 是特定时期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观念模式、心理定势和行为取向的总和, 是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而存在下来的社会意识。”我国社会正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所谓价值多元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价值关系的多元化, 二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q30ax5.html
5.别迷茫了!中国将青年年龄定义1435周岁之间国内国际《规划》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青年文化精品工程、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工程、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 https://www.jnnews.tv/news/2017-04/14/cms566269article.shtml
6.湖北开放大学学报网络课程评价是对网络课程价值的重新认识。本文从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传统的网络课程评价的方法和局限性,探讨了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重新界定了网络课程的评价对象,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新体系。 2010年02期 v.30;No.211 13-14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786K] http://hgdb.cbpt.cnki.net/WKA/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0&st=02
7.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2/64665812.shtm
8.“情感挽回”行业有多乱?“分离‘小三’”动辄收费几十万……在“情感挽回”服务中,多家机构或个人都提出,他们会安排“老师”,帮助当事人自我提升,以挽回伴侣。但是,与正常心理咨询需遵守严格的科学体系不同,这些机构给出的“自我提升”理念,常常背离正常的婚恋观。 “女人必须在权力的臣服下,才能获得真实欲望的满足。”“女权是致命的‘思想病毒’。”“家庭一切的不幸,来自https://static.zhoudaosh.com/6787518D60C9C248A7CE64ECF6BDC61C419259F21B0E91F30927E9103C4FFA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