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范雄,1978年的初冬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是早产,所以父母一直小心翼翼的照顾着我,那时,我看上去和其他初生的婴儿一样正常健康,可是过了三个月以后,跟我同龄的孩子,脖子都能硬起来,而我的脖子却还是一直耷拉着,心里惴惴不安的父母便带着我到医院进行检查,没想到医生给出了一个“脑瘫”的结论,并说以后可能走路及生活自理等都会有一定困难。这样的结果让一家人都难以接受,可是,做父母的怎么可能就此放弃自己的孩子呢,从那时起,他们就带我走上了长达十六年的求医之路。
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我三岁的时候终于可以自己坐起来了,不用大人每天抱着。后来,他们又开始教我学习识字和简单的数学运算,父亲还每天带着我去菜市场买菜,让我计算该给多少钱。到了六岁的时候,我就能看小学课本和报纸了,心算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可是在这个本该上学的年龄,却因为我不能走路,也不能正常的说话和写字,所以只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小伙伴们背上书包去学校。
我开始不安于呆在父亲给我特制的童车里,为了学习走路,刚开始我是爬着走,然后是在楼道上推着一把小椅子走,膝盖磨破了,母亲告诉我:“不要怕,如果想学会走路,就必须坚持,椅子磨坏了,妈妈再给你买新的……”就这样,我把椅子从楼道推到了街上,坚持不懈的锻炼,让我的双腿渐渐有了支撑的力量,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终于可以丢掉椅子,自己独立行走了,那一年我八岁。
快九岁的时候,我才有机会坐在了向往已久的课桌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默默地给自己加油,不管同学会不会欺负我,不管走路会摔多少跤,就算写字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我都一定要坚持。可是还没有等我的高兴劲儿过去,学校就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决定不让我继续读下去了。就这样,我短暂的校园生活结束了。
进入2000年以后,我开始接触电脑,跟很多初学者的方式差不多,我也是从打游戏开始,再到后来的上网聊天。学习打字的时候,我每天下午都会抱着一本新华字典,去网吧里面一个字一个字的查,终于,三个月以后,我能和网友们熟练交流了,我非常开心。
2005年,听说市残联在搞电脑培训,于是我也报名参加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对电脑的兴趣,我顺利的通过了各个级别的培训,成绩都名列前茅,而且2006年底,还代表成都市参加了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网页设计组的三等奖。通过借助这次比赛的机会,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残疾朋友,大家在一起不谋而合,就这样,“海缘工作室”成立了。
2009年,在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成都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的大力扶持之下,我的工作室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经营日趋正规化,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朋友能够加入到IT行业中来,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工作室的业务发展需要,我们着手进行高级IT技能培训,开设了网络编程及软件界面设计等课程,让更多的残疾朋友也能学到一门谋生的技能。
2010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助残服务的公益课程培训,老师跟我们讲了几个很难理解的词:“社工”、“公益”、“民非”……当时我还不太明白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公益是一项很伟大的事业。后来我又一次参加了这一类型的培训,这一次,我对这些词汇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对社工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1年秋天,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招生的消息让我万分激动,这意味着我有机会深入系统的学习“社工”这个可以为很多残疾朋友服务的专业了。在第一年的学习当中,我接触到了社工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让我越发想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2013年1月15日,通过各方努力,成都海缘残障人公益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功,中心以“促进残健共融,打造无障碍环境”为使命,开展助残类公益活动。在机构的整体构架之下,以残障人生存的三个要素BPS,即Body(身体)、Psyche(心灵)、Society(社会)为切入点,针对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各种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从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和心理引导等方面帮助残障人恢复社会功能,改善其生存环境。同年8月,还成立了成都助残志愿者服务站,融入了志愿者的力量,在助残服务上开拓了新的空间。
目前,成都海缘残障人公益发展中心主要项目如下:
一、Society(社会)
残障人士要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必须要参与社会日常事务,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本中心希望借鉴社会企业的运作方式,整合目前开展的网站开发培训项目、电商项目、羌绣项目等,在为残障人士培训技能的同时又能让他们赚取一定的报酬,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定期组织外出和实践活动,使残障人士进一步接触社会,也让更多的人走近这样一个群体,从而搭建起一座彼此沟通、交流和了解的桥梁。
(一)、基础项目
1、网站开发培训
网络程序员是一门很适合肢残人士学习的技术,特别适合下肢行动不便的残障朋友。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以后,他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赚取一定的收入。学期周期为一年,今年已是第三期,累计招生15人,完成培训后的学员都能够在公司找到适合的工作。2、电子商务孵化
“海缘”根据残障朋友身体条件开发出的培训创业项目。基地由市残联提供场地,依托于淘宝创业园,淘宝大学等电商平台为残疾人提供电子商务实习、孵化创业指导和技术支持等,帮助残障人实现电子商务自主创业梦想。
目前基地已为残障人开设8家淘宝店铺,自营两家淘宝店铺,三位工作人员均为残障人,经营状况良好。
(二)、拓展项目
1、助残创意集市——月亮集市
集市以“沟通残健、快乐互惠”为宗旨,通过创意手工、残障人手工、志愿服务等内容,旨在促进残障人士恢复社会功能,帮助其就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积极的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从8月起,我们已经在两个社区开展了五期集市活动,累计参加的残障人摊主14家,为每位摊主创造的利润累计超过千元。
2、助残志愿者服务站
为贯彻《成都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市残障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程,成都市残疾人联合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成都海缘残障人公益发展中心于2013年8月9日共同设立“助残志愿者服务站”。该站将全面展示成都市残障人社会组织建设成果和精神风貌,打造示范性残疾人社会组织,搭建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大众、残疾人社会组织和残疾人之间的综合性交流与服务平台,共同营造互助、协力发展的氛围,促进残障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服务站主要服务内容有:助残类公益机构展示;志愿咨询、服务;残障人手工艺品展示;残障人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残障人手工艺品销售、义卖。
此外,服务站另外一项功能是为助残机构提供举办活动的场地。截止2013年12月,已举办各项助残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累计500人以上,志愿者服务小时数累计800小时。
二、Psyche(心灵)
残障人士由于身体的不便长期封闭在家,跟外界会产生隔阂与距离,心理的治愈从一定层面来说比身体的康复更加重要,“海缘”通过定期的沙龙和活动,让残障人走出家庭,解放身心的束缚。
1、残障人主题相亲会
相亲联谊会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在总结了2012年“百合之夏”残障人相亲会的活动经验后,次年9月26日再次成功举办了第二期残障人相亲联谊会“勇敢爱——缘来是你”。通过残障人相亲活动,为残障朋友搭建一个认识、交流的平台,让在爱情路上焦虑、彷徨的残障朋友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2、脑瘫青年约会吧
3、志愿服务
通过一年多的助残服务工作,让我更加坚定了机构初创时的思想和方向,以帮扶残障人为己任,让大家共同实现和创造自身价值,把“海纳百川,源于真诚!”这句口号真正落到实处。
人生处处布满坎坷与荆棘,但是,我坚信,只要有一份执著追求的信心,有一种勇敢奋斗的精神,有一种敢作敢为的责任,即使历经风雨,也始终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我们只有经历过风雨,才知道欣赏和珍惜风雨过后彩虹的那别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