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用4篇)

即时口头评价,可在课堂生成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一次,在学习生字“城”时,一个学生说他有办法记住这个字。他的办法是“用土建成了一座城市”。我马上说:“你能根据这个字的特点,记住这个字的字形和读音,是个很会学习的人。”在我的激发引导下,另一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会记‘啼’这个字,一位皇帝吹了一声口哨,引来许多鸟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有人编字谜记字,有人编儿歌记字,我趁机说:“你们能用编字谜和儿歌的方法来记字,更是了不起!”此后,学生们对单调的识字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时的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突出了评价的导向性和持继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榜样的力量,更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新的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序号:12

课题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型

新授

学案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教材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引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起义之后队伍向哪里去?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可靠的落脚点和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本课的难点是: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

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布置学生阅读55——59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南昌起义:

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6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56页《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56页“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

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

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同桌的学生一个翻书到56页,另一个

翻到58页,对照着完成“练一练”: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画圈]

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画圈]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画圈]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画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

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红军歌谣”、59页“自由阅读卡·红军的军服”:

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

农村的生活。)

2、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插图《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

朱德相见的地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3、根据59页“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小组议论并发言: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

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采用“剥笋法”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

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巩固小结

1、按照纲要信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新学案第45——46页[自我测评]以及96——97页“一、

选择题”8、9、10、12、16题(必答);“三、材料分析题”(选答)。

3、提醒学生预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5课

知识与能力

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

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课堂上请学生演讲,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讲的各个故事串在一条历史主线上,即革命先辈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帮助学生由点到线、再到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以立体地再现历史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段历史,可先请学生讲一讲南昌起义的故事或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讲述。电影《南昌起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材料,事先截取精彩的片段,以便于上课时播放。本目重点是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要充分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如可以提问“南昌起义”以前中共有没有自己的军队”“为什么把我国的建军节定在南昌起义的纪念日呢”等等。

[革命摇篮井冈山]

讲述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思路可以是:(1)请学生有感情地讲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故事,如(朱德的扁担)等;(2)启发学生思考:秋收起义的队伍为什么要开到井冈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和补充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3)将《井冈山会师》的油画打到投影布上或贴在墙上,请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4)教师归纳和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把井冈山根据地比做“星星之火”,从而清晰地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的特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先请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或朗诵毛泽东诗词、演唱(长征组歌)等。接着,分析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是党的“左”倾错误。奉目要重点讲解遵义会议的意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示长征、毛泽东诗词朗诵、<长征组歌)演唱、讲长征故事、看电视剧《长征》片段等,激发学生对先烈克服困难、挑战人体极限的崇敬之情。最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长征精神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

THE END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7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7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 篇一 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成功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白前进的方向。我们党靠着“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的坚决信念和“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难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读完这篇文章,https://www.mayiwenku.com/p-47119128.html
2.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6篇.docx该【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6篇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https://www.taodocs.com/p-952311709.html
3.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Word模板下载编号lkndvyzw本模板为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格式为word,心得体会风格,可用于工作范文演讲展示,文字图片可以直接替换,使用简单方便。https://www.tukuppt.com/muban/lkndvyzw.html
4.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体会202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7周年纪念日,我又重新拜读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这篇文章是毛主席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它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准确的预判、必胜的信心探讨了革命前途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https://www.meipian.cn/3bz4qaby
5.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2000字12篇(全文)本周因为课程冲突,很遗憾没有和星火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前往井冈山参与实践,便静下心来阅读了一篇和井冈山有关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给林彪的一封信,面对当时“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和悲观主义思想,他以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提出中国革命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5bndnvw.html
6.星火读后感怎么写如果是冒险故事,那里面的冒险场景啊,主角遇到的各种危险和挑战,都是咱们可以去感受和思考的点。 2.如果“星火”是一个概念,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里的“星火”,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起始的力量。那咱们就要从这种象征意义上去挖掘,想一下在生活里有哪些像“星火”一样的存在。 二、写读后感的开头 1.可以用一https://wenku.baidu.com/view/2750b051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24.html
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文) (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 ,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 。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 ,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 ,而只赞成在福建 、广东 、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 https://m.gywlwh.com/news/140877.html
8.读《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心得体会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虽然诞生于小山村一间柴屋昏暗的灯光下,但以其夺目的光芒、真理的力量,照亮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这本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为科学建党学说,它促进了全国各地党组织成立和发展壮大,也促进了无数普通http://www.gxjgdj.gov.cn/zt/sxjgcs/lm7/20220622-1308918.shtml
9.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题班会九江职院新闻网讯(信息工程学院 雷哲瑞 张富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12月8日19时30分,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各班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题班会。 班会上,各班观看学习了相关的影视资料,深刻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领悟了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长征是中国乃https://www.jvtc.jx.cn/info/1022/4952.htm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苗白菜晋江文学城系统: 发通知 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45章 时间:2024-09-17 18:28:27 配合国家网络内容治理,本文第45章现被【锁章待改】,请作者参考后台站内短信查看原因,检查文章内容,并立即修改,谢谢配合。 系统: 发通知 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47章 时间:2024-08-28 14:01:35 配合国家网络内容治理,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4001911
11.星星之火可燎原心得体会集合7篇星星之火可燎原原著简介.docx星星之火可燎原心得体会集合7篇 星星之火可燎原原著简介.docx,星星之火可燎原心得体会集合7篇 星星之火可燎原原著简介 星星之火可燎原心得体会篇1 文章对当时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07/7055146026005131.shtm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针对当时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存在的悲观思想而写的一篇通信。这篇文章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科学的理论分析,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历史背景的剖析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正处于艰难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残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202/122024_1610947.html
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精选8篇)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当时不知安定了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道路。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同志放眼时代站在时代巅峰的那种气魄! 篇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心得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o11vjof.html
14.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大学习 · 一起学党史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山共青团 人工智能朗读: 13 风里雨里 每周一“青年大学习”都如约等你! 本季“青年大学习”共20期 主题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 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https://www.sznews.com/content/mb/2021-03/29/content_24084866.htm?ivk_sa=102432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