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以为,发生性关系是维持夫妻关系的保鲜剂。
后来越发明白,最好的夫妻关系并不是简单依靠性来维系的。
性是夫妻生活的一部分,但美好的夫妻关系,更需要的是这3点。
任何感情联络的基础,一定有两个人共同的志趣而产生的话题。
倘若两个人一点儿相同的爱好和志向都没有,婚后的交际就像是“对牛弹琴”。
只有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相处更愉快,关系更长久。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中国古代令人津津乐道和称颂的一对夫妻。
两个人都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诗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对诗书颇有热爱。
婚后两个人更是志同道合,琴瑟和鸣,感情非常深厚。
据闻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地相思之时,李清照曾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了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大赞好词,于是闭门三天三夜后作了五十首词。
虽然自己作的词都比不上妻子的那首《醉花阴》,但他们志同道合的感情让人羡慕。
直到今天,还流传着那句著名的诗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两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互相唱和,据说还有“赌书泼茶”的趣事。
因为彼此志同道合,他们拥有夫妻之间最好的境界,那是精神上的互通,彼此心灵上的寄托。
很多人都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书享誉世界。
但其实钱钟书之所以有此成就,离不开杨绛先生的成全。
在钱钟书创作期间,杨绛一直站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为了他甘愿先放下自己的事业。
于是她化身成“灶下婢”,照顾钱钟书的日常起居,并且从来不觉得辛苦。
其实,杨绛先生比钱钟书成名要早,甚至文化圈里都将钱钟书称为杨绛的丈夫。
但杨绛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自己比钱钟书厉害,在钱钟书准备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杨绛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
为了成全丈夫,节省开支,她辞掉了家里的女佣,从小没有做过任何家务的她甘愿学着做一个“灶下婢”。
她心甘情愿全力支持钱钟书的工作,为他学着做家务,劈柴、做饭、洗衣等。
以至于那双本应该握笔和钻研文学的手却在初次劈柴的时候把木刺扎进了肉里。
可是为了钱钟书,她不仅没有一句怨言,反倒开心地说道:“在吃苦中学到了不少本领,这使我很自豪。”
钱钟书对杨绛先生也是恩爱有加,情愿为她做一辈子的早餐。
他们彼此成全,心甘情愿成就着彼此,从来不会因为多付出一点就满口怨言。
其实最好的夫妻关系,都是懂得彼此成全的,他们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默默支持着彼此,一起奔赴更好的人生。
学会成全,除了能够拥有更好的成绩,两个人的关系也得以更加稳固,夫妻关系幸福长久。
不难发现,在生活中互相贬低、看不惯对方的夫妻往往频繁吵架,影响彼此感情。
他们往往看不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而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肯放过,彼此内耗。
殊不知,最好的夫妻关系,相处起来都是懂得欣赏对方的。
钱钟书评价杨绛先生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杨绛在钱钟书心里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曾说:“钟书的确欣赏我,不论生活犒劳还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这是爱情的基础。”
他们也曾犟过嘴,但从来没有因为一些无所谓的争执和矛盾而不放过对方,而是一直欣赏着彼此。
两个人的精神高度契合,在精神上的互相欣赏,让这对灵魂伴侣成为最好的模范夫妻。
他们夫妻二人,相处起来一直都是相互欣赏,相互肯定的状态。
钱钟书觉得妻子是“最才的女”,而妻子杨绛认为钟书的价值远比自己高。
其实无论婚前婚后,每个人本是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这世上从来都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但懂得欣赏伴侣的人,一定会让彼此都收获更大的情绪价值。
学会理解一个人,肯定一个人,在彼此欣赏中才能让对方熠熠生辉,在相处中收获更多的美好。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
“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朋友,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必须互相理解,只有理解才能互相欣赏、支持和鼓励。”
理解是任何关系相处的前提,而最好的夫妻关系,一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成全和欣赏,还有彼此的志同道合。
往后余生,愿你在生活中少些抱怨,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在同频的世界里成全对方,欣赏彼此,拥有最好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