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芳华,我心向党。按照事务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近日,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举行了“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比赛。历经一个多月的层层选拔,来自8个单位的10名决赛选手,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践感悟,讲述了弘扬爱党爱国的时代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生动故事,他们以小切口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在党员和群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机关事务工作者谱新篇开新局的奋进力量和昂扬斗志。应广大干部职工的要求,现将部分优秀选手演讲作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永远不变的初心
综合管理处吴文博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做了这样的一篇演讲。
张思德,我们熟悉又陌生。
他是出现险情时,使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将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被埋在窑内,献出了宝贵生命,被毛主席高度评价的光辉典范。
他是抱着一捆刚刚出窑的木炭,从炭窑里探出脑袋,咧着嘴憨厚地笑着,一生只留有一张照片的普通战士。
他是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村办生产农场,开荒种地、起窑烧炭毫不含糊的后勤人。
他勇敢机智。18岁参加红军,20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只身泅水过江,用镰刀割断缆绳,夺得渡船,为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
他朴实温暖。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每次吃饭,他都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就为了让别人多吃一些。
他执着坚定。打过仗、负过伤、纺过纱、烧过炭,尝过百草,当过枣园哨兵,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张思德,一切从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吃苦耐劳、不怕牺牲。
张思德身上,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形象。您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民族”的李大钊,“豁出性命才能干出名堂”的谢子长,“一个太阳不够用”的邓稼先,“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孔繁森,“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年轻村官,“挺身而出、勇敢奔赴”的逆行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战士,或伟大,或平凡,皆以拼搏奋斗、无私忘我之姿,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响亮号角。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建党百年,“为人民服务”穿越时空,代代相传。在综合处工作,让我有更多机会,认识、了解机关事务人。
学习张思德,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树牢对人民的敬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用心用情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落地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抓紧抓牢机关大院、住宅小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以优质服务获得信任,以优异成绩赢得尊重。
学习张思德,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按照“勤快严实精细廉”的要求,如子女般、关心关怀老干部生活,如父母般、守护陪伴幼儿成长,如家人般、耐心细心备好一日三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学习张思德,我们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以党政机关对服务保障的需要为追求,以干部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在精细、精准、精致上下功夫,把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节能降耗、住房保障等每一项工作理清悟透,做细做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置身新时代大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机关事务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不负先辈遗志,不负人民期望,不负时代所托?百年党史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就是要驰而不息地传承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弘扬好“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的工匠精神,守好“红色根脉”,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岗位,清醒“赶考”,在推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广阔道路上步履铿锵,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舞台上斗志昂扬!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财务管理处王瑞
下面,我想先从一个对话开始我的演讲。
马克思去世前,一位美国记者在英格兰海滨碰到他,向他请教生命的法则和意义,到底是什么?马克思沉思良久,双眼望着波涛翻滚的大海,坚定的回答:奋斗。奋斗精神贯穿了马克思的一生,也是马克思一生的幸福所在。那百年之间,我们又是如何接力,走好奋斗爱国之路的呢?
回顾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先辈们苦苦探寻,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积贫积弱的中国从此旧貌换新颜。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打开这部百年党史画卷,以前学生时代学习过、背诵过、感动过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鲜活了起来。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抗日英雄赵一曼,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焦裕禄,殚精竭虑、血洒高原的时代先锋孔繁森……,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段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一次次破旧立新的改革之举,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令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
当我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看到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缓缓举起右手宣誓,用最轻的声音说出最有力量的话语,“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屏幕外早已热泪盈眶的我,心中是满满的自豪感,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自豪我和在座的你们一起正默默的为祖国奋斗着。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现在的我何尝不是如此。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全国14亿人民严防死守,3900多万党员干部逆行而上、夜以继日的奔赴在抗疫第一线,用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及时阻断了疫情的传播。当国外疫情还在迅速扩散时,我国的经济、生产已逐渐走向了正轨,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交出的又一份让人民满意、让世界瞩目的优异答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虽不需要向革命先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一代又一代的奋斗精神和红色精神不断影响着我,爱党爱国之情早已根植于心、融入血脉,早已贯穿在一项项具体工作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工资、个税、住房公积金等一系列改革,我一刻也不敢松懈,联系财政,请教国税,对接银行,从细节入手,全面吃透新政策,熟练掌握新软件,在宣传时做到通俗易懂,在答疑时做到热情耐心。正是靠着这份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工资每月及时准确发放、住房公积金按时足额缴纳,个税年度汇算如期完成。当看到大家收到个税退款的喜悦表情时,我又充满了前进的新动力。
我深知,今后的工作中依然会有数不清的“娄山关”需要攻克,依然会有无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但我深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不止,始终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始终用清澈的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上不负重托、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画好新时代机关事务人的“人生画像”,用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献礼!
信仰的力量
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王美
在1934年1月初,一个北风夹着冷雪的夜晚,红军长征来到了汝城,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坚决要将被子留给他们,可朴实的百姓怎么会接受呢?最后,一个红军姑娘用剪刀把这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送给了他们,还说:“这半床棉被留给你,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来看你们,到时候带一床很新很暖和的棉被给你们。”1991年腊月,等了大半辈子的徐解秀老人就这样带着遗憾去世了,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三位女红军,并嘱咐子女:“ー定要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当我们再次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时,我想,还有更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也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历史的年轮行进到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向革命先烈那样经历枪林弹雨般的生死抉择,但每天也同样面临着考验。“疫情就是命令”“我是党员我先上”“若有战召必回”.....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留给我们最深的感动,医护人员连续工作十几天,脸颊被口罩勒到溃烂,社区志愿者每天要背着30多斤的消毒液在社区消毒,安检人员一天检查过往群众3000多次。一声号令,你们无论职业、年龄和性别,冲锋在一线,而你们早已忘记自己家中也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幼小的孩子正哭喊着要妈妈。我想,这不仅仅是你们深藏在心底的信仰,更是全中国9000余万名党员共同的信仰。
在《信仰》这部影片中,吴孟超老人说:“有的人信宗教,我只信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我的信仰。”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4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从生存,生活,走向生命;从活下去,活得好,到活出辽阔与磅礴的气象。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在探寻着这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信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时,我们的工作是这样子的......,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开始之后,我们的工作是这样子的......在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中,我们引导着、支持着孩子们一步步成长;当晚霞铺满天空时,我们和孩子们挥手告别,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告一段落。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找到了教师的信仰。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平凡在每个教书育人的细节中,伟大在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从教十年,我的幸福源自于孩子们的成长,源自于自我的成长,源自我们能和祖国的花朵一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何为信仰,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想,它是我们和这块土地的生命关乎;是要国与民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彼此成全。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灿烂的那种感情,一定是来自国家和人民这两种伟大信仰的交织,那便是,我们深深爱着我们的国家,而我们的祖国也深深的爱着我们。
赓续血脉鼓干劲继承传统谱新篇
财务管理处刘晖
再过41天,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波澜壮阔,100年浩荡如歌。1921年,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一个当时在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却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
100年漫漫求索,中流击水;100年峥嵘岁月,风雨华章;100年砥砺前行,苦难辉煌!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谱写了一幅红旗漫卷的壮丽篇章!难忘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难忘那一次次力挽狂澜的英明决策,难忘那一颗颗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
还记得1940年6月1日,延安窑洞外石桌上那餐晚宴吗?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怀着一腔热血回国,计划捐款抗日。在重庆参加了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豪华宴会,目睹了国民党达官贵人们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后,他失望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延安。不顾蒋介石的劝阻,冲破层层监控拦阻,到达延安考察。
从此,陈嘉庚深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是呀,同亿万劳苦大众同甘共苦的政党,怎能没有希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可以说是革命斗争年代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保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过紧日子”的要求。我理解,过紧日子不能仅停于口头、留于纸面,更要见于行动、付诸实践。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直面问题和挑战,要把“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风向标亮出来、树起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务管理处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吃透政策要求,主动联系中心各部门,上门宣讲财政政策,与中心各部门一起对预算支出中申报的项目进行反复论证、逐项核减,确保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用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书写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时代篇章。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要用自己最专业的知识,最敬业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前辈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的你我或许还只是一朵小浪花,可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奔腾流入民族振兴的滚滚洪流之中。坚守着这颗勃勃跳动的炽热的初心,做党的革命传统的忠实传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畏艰难,砥砺奋进。
学党史滋养初心悟思想赓续血脉
公务用车管理处权佳欢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他矢志不渝,坚守着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他建基立业,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拳拳初心;他逐梦前行,书写了无愧时代的丰功伟绩。他就是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
历史的书翻回到了100年前那一页,嘉兴南湖上一湖烟波无声,却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像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专制和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领导着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回顾百年党史,有信仰的力量,有思想的伟力,有制胜的法宝,更有许许多多需要传承的宝贵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坚守的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贺炳炎就是其中一位,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独臂上将,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不需向毛主席敬礼的军人,他有个流传至今的小故事。
“周师傅,出个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贺炳炎的警卫员小杨站在车库前向司机喊道。
小杨刚刚接任贺炳炎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接时告诉他,司令员有4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星期六下午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是警卫员的一项例行任务。但怎样去接却没有交待。小杨心想,八一小学距军区大院有7里多路,司令员配有2部专车,难道接几个娃娃还要挤公共汽车?于是,自作主张派起车来。
傍晚,一辆苏制吉姆牌高级轿车从八一小学开回贺炳炎居住的院子,在学校憋了一个星期的孩子们欢叫着冲出车门。嘻闹声惊动了正在客厅休息的贺炳炎。他走出门外,顿时,两道浓眉拧得紧紧的。
“小杨,你来一下!”贺炳炎把警卫员叫进客厅,严厉地说:“以后,我的娃娃不能用我的车去接。你坐公共汽车也行,喊个三轮车去接也行,总之,这个车是我工作用的,娃娃不能用!”
65年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就是这样秉承着“公车不能私用”的公务用车使用规范。
都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彰显了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家风范,也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警卫员小杨说的配有专车,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公务用车实行的实物供给制,曾经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段时期中,公车管理使用中的公车私用、豪华配置、浪费严重等现象丛生,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为解决公务用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他指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具体改革,但绝对不是小改革,这项改革有益于破除‘官本位’,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有利于树立改革信用,是具有扳机效应的引领性改革,必须改成、改好。”我省各级公务用车改革机构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为全国公车改革提供了陕西经验。实现了公车“平台化、标识化、信息化”,建起了公车监管“全省一张网”,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好评。这正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佳体现,也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
作为一名机关事务人,同时我也是一名军嫂,和千里外的爱人,跨越半个中国版图,此时此刻他仍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执行作战任务,不顾个人安危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对峙,践行着“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我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曾在党旗下的庄严许诺,肩负起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在党的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我们这代人要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昂扬精神迎接各种挑战,开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陕西追赶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一名普通党员的情怀和献礼
兴庆老干所王晓艳
几天前,父亲在家庭群里弹出一张翻拍的证件照,我点开一看,绿色的塑料封皮上三个烫金的字依然清晰,“团员证”我没看错,正是我的“团员证”。老证件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记录了我的青春芳华,也记载着我从入团到入党的拼搏经历,温暖着此时此刻我的心灵世界,也折射着那年那月梦想的微光。
那一年,我还是个中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难忘那一刻,手捧着《共青团基本知识》,翻开一页页的书,像是推开一扇扇的门,我和同学们一起迎着门内的光辉迈步向前。那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少年激扬爱党心、筑梦未来准备着!
那一年,共和国五十华诞,我已是师大的学子。难忘那一夏,暑期贫困山区支教中,我走入山区简陋的教室里,大小不一的孩子们用唯一的礼物—一双双清澈的目光欢迎了我,在与孩子们赤诚的目光交汇中,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油然而生。支教结束,在学子路的树荫下,我郑重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纸短情长,写不尽我心向党的渴望与决心,诉不完为党的事业贡献毕生的理想抱负。那一年,我成为了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青春向党,以梦为马,奋斗正当时。
那一年,从校园毅然奔赴军营,我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怎能忘记,在惊涛骇浪的万里海疆上,克服晕吐,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决心,在飒爽英姿的训练场中,咬紧牙关,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信念。我用一年的努力和拼搏交上了入党积极分子合格的答卷。难忘2003年10月23日,我站在党旗下,右手握拳,大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声音响彻碧海蓝天。那一年,我的胸前别上了党徽,心中有了精神家园。
那一年,我脱下军装,将乘风破浪的历史珍藏心中,加入了老干部工作者队伍中。一次工作机会,我走入了档案室查阅老干部的档案。翻开厚重的档案夹,筚路蓝缕的年代扑面而来,我仿佛感受到白色恐怖的窒息,闻到了战场上的硝烟,看到老同志们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艰苦奋斗,和他们在改革发展中的激流勇退,让我这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70后深受震撼。广大老干部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塑造了山河也缔造了奇迹,凝固了历史也凝结了精神。岁月如笔,记录了春秋代序,那一张张发黄的档案纸,不经意间触发了我“人生要怎样度过”的思考。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但并不妨碍品格与追求的一脉相承。党和国家的事业是通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不断取得的,以满腔热情、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让老干部满意不就是打胜仗吗把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努力做到让党中央放心不就是有担当吗那一年,我党龄10年,拾忆了初心,扛起了责任,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祖国大地,兴庆老干所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履职,勇挑重担,住在单位院内的党员们一边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防控部署,一边克服种种困难做好疫情期间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那时候我在家中隔离。扪心自问,做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能做点什么呢或者我什么也做不了,但我能传递点什么呢焦急中我抓起了手边的一支笔,对啊,我可以拿起笔,宣传报道这些平凡的人们和他们身上朴素的党性觉悟,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辛苦工作,从而汲取能量,积攒温暖,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念。《兴庆战“疫”日志》就这样在工作群和事务中心网站上传递开来。那一刻,虽然人在家中,但党始终在我心中,我依然可以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工作赢得尊严,通过履责收获不凡。
再看老照片,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变老”,而时代在“变好”。跨入2021年,伟大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伟大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每一个奋斗者都是参与者、见证人。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九千万党员中的一分子,接续奋斗,苦干实干,是我做为一名普通党员最朴素的情怀和最赤诚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