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调查的男性26人,占51%,女性25人,占49%;19-23周岁占比3.9%,24-28周岁占比25.5%,30周岁及以上占比70.6%;还未恋爱过单身占3.9%,谈过恋爱但目前单身占15.7%,恋爱中占13.7%,已婚占64.7%,离婚占2.0%。成长于农村的调查对象占70.6%,成长于城镇的占29.4%;超六成被调查者受过高等教育,其中49%的学历为本科,13.7%的学历为专科,高中及以下占37.3%。
二、当前青年婚恋观特点
(一)婚恋观念理性化
受市场经济交换原则的影响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同时,社会生活压力的日益增长,部分青年在择偶上趋于务实,越来越看重外在的物质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受到拜金主义的侵蚀,致使部分青年将婚恋同利益交换挂钩,家庭背景和经济收入成为婚恋选择时的主要参考因素。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你最重视哪方面”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性格、人品”的人有82.4%、“性格”的人有70.6%、“共同语言与兴趣爱好”的人有41.2%,当代青年面临择偶问题上愈加现实和理性(见图1)。
图1.影响婚恋观各因素占比图
(二)择偶方式自主化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网络等信息传媒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对婚姻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调查显示:在“你的择偶途径”这一问题上,72.5%的青年择偶途径是“自己找”;希望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方式认识恋爱对象的青年占27.5%。大家对社交软件、婚恋网站和婚介所等择偶途径抱有谨慎态度。这表明当代青年的择偶空间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择偶的方式更崇尚自主化。
(三)择偶条件自我化
在对“如果一直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选“继续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结婚”的有62.8%,选“降低择偶标准,将就找一个还可以的人结婚”的有17.7%,选“迫于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将就结婚”的有13.7%,选“其他”的有5.9%。
(四)爱情婚姻一体化
对于“您觉得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青年的态度是:84.3%的人表示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13.7%的人表示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2%的人表示可以先结婚后恋爱,没有人选择只恋爱不结婚。这说明青年人还是愿意将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认为这样的婚姻关系会更稳定、更长久。
(五)婚姻观念开放化
对于“未婚同居或者试婚现象”,青年的态度是:表示“可以接受”的有70.6%,17.7%的人表示“支持,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及时避免婚后各种问题”,9.8%的人表示“坚决反对”,2%的人表示“无所谓”。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对婚姻观的开放接受度较高,原因主要是通过未婚同居或试婚的方式更好的了解彼此,促进后续正式婚姻的稳定性。
(六)结婚态度两极化
对于“您对于婚姻的看法”,青年的态度是:70.6%的人表示结婚成家是必须的,仍有29.4%的人对婚姻持消极态度,其中19.6%的人表示无所谓,9.8%的人表示独身的生活也很好。
三、青年婚恋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找婚恋对象困难
51名青年被访者中,认为选择婚恋对象困难的有25人,占比49%;认为选择婚恋对象很容易的26人,占比51%,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找婚恋对象困难。据了解,有64%的青年认为因自己心理因素和社交习惯导致找婚恋对象困难。其中,“自己不善于交际”、“自己要求太高”、“自己的年龄比较大”、“自己相貌不佳”分别占比32%、12%、12%、8%(见图2)。
图2.找婚恋对象难的制约因素
(二)父母对子女的婚恋观教育不够
在对“您认为下列影响婚恋观的因素对你影响最大?”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选“父母、亲戚长辈、兄弟姐妹同辈群体的婚姻状况,相处模式”的青年有27.5%,选“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的青年有27.5%,选“学历及自身素养”的青年有23.5%,选“社会环境影响”的青年有11.8%,选“其他”的青年有7.8%,选“书籍、网络以及影视等传播媒介”的青年有2%。
在对“您的父母是怎样对你开展婚恋观教育的?”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选“谈心”的青年仅有37.3%,选“从未开展过”的青年却有33.3%(见图3)。
图3.父母对子女婚恋观教育图
家庭是青年活动的第一个场所,每个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熏陶,并因此形成其特有的个性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所以,家庭教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形成起最直接的导向作用。血缘亲情加上长期生活在一起,使得父母对子女的了解较为深入,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其对子女的婚恋观教育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然而,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子女的婚恋观教育,使得家庭的婚恋观教育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日益增多的家庭结构残缺现象、家庭成员错误行为的误导以及错误的教养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
(三)物质仍然是制约婚姻的重要因素
在“您对结婚买房的看法”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选择“婚后一起努力买房”的人有35.3%、“只要人好,有房无房都可”的人有29.4%、“有房才结婚”的人有23.5%、“无所谓”的人有11.8%,房子已经成为现今青年生活中不可逾越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高房价时代的来临,买房也成为当代青年沉重的负担,许多家庭为购买婚房掏空6个钱包,降低生活的幸福感,这与婚恋观趋向功利也有必然的关系。当被问及“造成青年单身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一问题时,选择“高房价高物价”的人有68.6%,占比最高(见图4)。
图4.青年单身的主要因素图
四、青年婚恋观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社交习惯提高婚恋主动性
求完善心理和自卑心理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择偶,因而未婚青年要适当调整心态,做好角色之间的过渡,才能更好地适应婚恋生活。同时,未婚青年也要改变太依赖手机的习惯,多参加日常的交友活动,要意识到现实交友活动与网络交友的不同之处和不可替代性。通过调整心态,改变社交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己在婚恋中的主动性。青年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才能客观正确认识自己,不卑不亢,对生活充满积极意义,同时又能客观互动发展地看待对方,能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在婚姻生活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婚恋态度,对家庭负起责任,为子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培养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独立自信的心理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家长与子女、学校间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引导青年树立健康婚恋观的前提,在发挥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家庭、学校联合互动,共同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