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原本是一件美好而浪漫的事,可在这温馨的情调里有的婚姻却被蒙上了阴影。因为担心未来的婚姻会发生不幸,让一些在医学上被称为“都市恐婚症”的准新人止步于婚姻殿堂的门口。他们开始质疑婚姻的形式和意义,一边衡量着婚姻的得失,一边不断给婚姻增加各种条件。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法克服对婚姻的恐惧和担忧。
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自己并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责任。当他们想到建立一个家庭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处理好与另一方家人的关系,听到周围的人讲述婚姻生活负面的事例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在面临婚姻时表现出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觉得何必要用一纸婚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呢,日子久了,总会有彼此厌倦的时候,何必束缚别人、束缚自己、还是当作恋人好。合则聚,不合则散、没有心理负担,这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想法。
婚姻恐惧的表现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谈婚论嫁时,对婚姻的持久性表示怀疑和恐惧。第二阶段,结婚的前一个月或前一个星期,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症状”,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时产生“恐婚”的原因是怕应付不了婚后生活可能出现的困难。
而如今,女方彩礼过高、结婚的时候需要男方有房有车等要求,也让一些刚在职场立足的年轻人有了巨大的压力。
还有担心忙于事业而无暇承担婚姻中的责任,及时行乐的生活受到影响;有过失败婚姻史的人怕再次受到伤害,担心双方子女及老人引发纠纷等。
目前,人们对同居现象大多持宽容态度,所以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以往未婚青年对婚姻的期待心理相当程度地减弱。年轻人由于同居对婚姻失去新鲜感,对婚后责任产生了更多顾虑,由此,便表现出对结婚的恐惧,这也是恐婚的原因之一。婚姻恐惧症通常症状有焦虑、烦躁、易怒,或是疏远、冷淡、沉默寡言等。它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现代人恐婚的症结所在
阿媛是那种看着娇小却非常有想法的女子,大学时谈过一场恋爱,却在毕业后被迫分手。阿媛男朋友家是南方的,且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属于那种富二代。
恋爱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非常甜蜜,并在校外租房子同居,当时的阿媛和男朋友也曾经向往未来,想着一毕业就结婚。
可是,毕业之后,父母已经在家乡帮她找好了工作。得知她有个男友是南方人,非常反对,极力劝阿媛和男友分手。
男友因父母的原因毕业后也回到了南方,后来得知阿媛不想过去,且有分手的打算,男友就听父母的安排去了国外读研。
因为当初父母反对阿媛去南方找初恋男友,这使她一直很埋怨自己的父母,在家乡她也一直没有找到能比初恋男友更优秀的男子,如今一直单身,拒绝和父母沟通自己的婚事。父母也无奈,只能干着急。
除了父母的干涉,如今的年轻人对婚姻的美好好像失去了从前的向往和神秘感。
婚姻状况的多元性
1.对婚姻背叛与感情欺骗的担忧
离婚率的上升让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的婚姻没有安全感,如今因为婚姻问题出现的做亲子鉴定、财产公证、婚姻合同,给私家车安装GPS定位系统监控配偶等情况,让未婚者感觉到婚姻的脆弱,更是望而却步。
2.有过婚姻失败经历的人
有过失败的婚姻或曾经受过伤害的人,或者亲眼见到父母、亲友、邻居等被婚姻折磨的人,常常害怕重蹈覆辙。
3.对生活压力的担忧
如今,结婚费用节节攀升,一些人担心自己不能承担组建家庭的重担,婚后还要面临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在收入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这些责任转化成了生活的压力,也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使一些人无法为婚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4.社会交往的压力
对社会资源不足、自身又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人而言,结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社会交往压力。因为他们必须要去解决涉及配偶和子女的工作、生活、教育等方面的诸多现实问题。
“都市恐婚族”具有一个共性,即“多虑型”特征。恐婚一族也许担心经济状况不好,也许忧虑感情不稳,虽然原因不一,但大多是处于一种多虑的状态。他们应该知道,任何事情,包括婚姻都是有风险的,进入婚姻也需要勇气。
怎样解除大龄青年婚恋困惑
要正确而充分地认识婚姻。人们对于婚姻或者过于悲观,或者期望太高,实质上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恐婚者普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所期待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对于婚姻他们大多根本没有想过究竟是怎么回事,对嫁娶这种仪式向往远远超过对婚姻本身的向往。也就是说,他们所谓的想结婚,只是想得到一个隆重的仪式,而不是向往之后的婚姻生活。
提到婚姻生活,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恐慌。有一些恐婚者一旦进入婚姻,恐婚的心理也就自然消失了,幸福的婚姻本身治愈了他们的恐惧心理。
确认对方是你的结婚对象是最重要的,确定你们拥有爱情也是重要的。所以,在结婚之前,人们首先要确定对方就是你想要的,是爱的那个人,而不是给这场婚姻外挂太多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婚姻家庭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共同分担”甚至是“女主外,男主内”的形式同时存在,这就决定了婚姻家庭的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纠结。
男女分别在家庭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成了婚姻中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婚姻和恋爱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婚姻是现实的,双方需要为彼此共同生活负责任。如果只想着婚姻中浪漫的因素,只期待从婚姻中得到而不付出,这样的婚姻可能会失败。男女双方须学会为对方付出,为共同的家庭付出。两个人一定要明确,你们是因为彼此相爱而步入婚姻殿堂,彼此相爱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同样也是婚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