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意识形态风险点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意识形态风险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与健康学院党总支贯彻落实《关于报送2020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的通知》,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内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分析和排查,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

一、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1、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管理

形势研判:在师生及舆情员的监督下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加入一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群聊,受不良信息危害。

解决办法:定期通过学生舆情员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

2、学生参与社团的管理

形势研判:学生参与漓江学院各社团的情况较其它学院数量较少,部分学生会参加师大的社团活动,出现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的威胁可能性小。

风险点:学生参与师大的社团,学院缺少了解和监管。

二、师生教育教学管理

体育与健康学院把安全维稳工作实抓细抓落地,按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做好师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解决办法:体育与健康学院每学期定期召开外聘教师交流会议,同时严格外聘教师任课资格审查,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查课活动,每学期开展学生交谈会议,了解老师上课情况。

加强党总支委员对新入职教师的沟通工作,指派党总支委员一对一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促新进员工较好的适应工作,了解述求。

2、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形势研判:学生管理工作时刻不能松懈,随着冬季到来,学生宿舍内的违纪行为照以往会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

风险点:学生不服从管理在师大雁山校区违纪,给漓江学院带来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辅导员通过周末晚例会,每周各年级统一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2020年6月份至今体育与健康学院在符合广西师范大学及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一直坚持每周线下课堂晚例会,对于毕业班学生每周一直坚持线上晚例会,做到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覆盖和重质量。

三、对于特殊群体的管理

形势研判: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特殊群体中首要需要处理的是“赵凤娇”事件。赵凤娇于2020年6月份在上课时被同班同学的铅球砸到腰部,该生哥哥在向学校索取赔偿,赔偿金额加医药费约为2万,并且该生哥哥认为此次事件为校园安全事故,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在上课时已做好安全提醒,砸人学生未按老师要求砸球,并且出现脱手。

风险点:赵凤娇及其家长因在校被铅球砸伤来学校引起冲突和社会不良影响。

对策措施: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正在积极的和砸人和被砸学生及家人沟通,已通过党政事务部与法律顾问,在赵凤娇的和解协议上进行修改完善。在处理这一事件上如能和解是最好,如果被砸学生不支持和砸人学生的和解协议,则下一步走法律诉讼程序。

四、对于舆情的管理

建立《体育与健康学院舆情事件台账》。自2019年5月份起,体育与健康学院对每月学院发生大小舆情事件进行记录,了解事件处理办法、引起原因、造成后果,不断的在事件中吸取经验,加强学生舆情管理,同时设置各班级年级舆情员,舆情员教师,学生舆情员为各班各年级心理委员,舆情员教师为郭时骏。

风险点: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职工目前处于两地办公的情况,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之间的沟通较其它学院来说有一定不便,学生突发舆情事件的反应可能会较慢,在酝酿、发酵中的舆情事件可能不易发现。

五、转设期间的焦点问题

风险点:教师因转设而离职,学生因转设发表负面言论。

对策措施:学校方有对转设下发的新信息新精神做好传达工作,和师生传递“转设只会越转越好”的积极心理,收集师生转设意见和疑问。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1.关乎党的执政安全。通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可以使我国大学生对域外国家的思想渗透与攻击进行有效的防御,不受域外国家某些不良思想的干扰,逐渐提高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高校师生坚定信念,与我党保持同样的思想方向,从而为执政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巩固基层基础。

2.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需要。某些高校没有正确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与作用,没有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联系,从而导致思想建设远远达不到党建工作的要求。有些干部对工作持敷衍态度,甚至对自己的意识形态也放松要求,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高校教师以及党员干部都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起足够的重视,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工作相联系。

3.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后备力量,决定了我国的命运与发展前途。一些有着不良居心的域外国家也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认识,导致我国某些大学生出现了较为极端的思想意识。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得到持续加强,以此来保障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信息建设的不断完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我国国民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变大。高校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在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网络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工作环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每种意识形态都是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在我国现阶段,正确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文化不断积淀的重要保障,不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的意识形态会破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延缓发展进程。

第二,由于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传播的强力冲击,意识形态的管控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其便利性和普及性不断提高,大量的网民加入到这个群体中,大学生作为新观念、新思想的传导者,是新型媒体的主力使用群体。而新型网络的自由性又给意识形态的管理和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

第三,在网络环境下,域外国家的思想渗透变得更加直接,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环境的自由性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但是这套体系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域外国家的思想利用了网络思想的自由性,将其思想和观念强加给我国的大学生,这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有巨大风险的,因而给防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途径

1.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组织保障。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应注意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组织保障。对此,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我党应注意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洞察预测能力以及调查分析能力;第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第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3.加强思想建设。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应注意加强思想建设。对此,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第二,坚持意识形态中排他性与兼容性的统一,继承性与批判性的统一,以及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4.注意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应注意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对此,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确保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制度体系,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不断适应新型媒体的发展,在网络背景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组织保障、载体保障,加强思想建设,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和价值观形成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填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填报日期:2020年11月10日

序号

风险隐患

收集到的重要情报信息

应对措施典型经验做法

本月工作进展风险化解成效

下月风险点排查

牵头领导

责任部门

1

关于延时服务教职工和家长可能存在的思想波动和不稳定情绪。

社会热点难点的反映。教师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诉求。

及时掌握教师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诉求,积极交流并掌握动态,及时反馈。

各部门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全体教职工提高认识,克服困难。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范式建构

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是适应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发展要求,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研究生培养成效,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然而,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却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着眼于研究生群体特点、把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独特规律,从新实践中探索新理论、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模式。其中,重要的问题在于: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遵循“导辅协同”的基本思路、能否形成“导辅协同”的工作范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辅协同的概念拓展

二、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重要且必要

三、导辅协同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构建

四、结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需要立足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构建导辅协同的新范式,通过优化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任少波,许占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构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6-52.

[5]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6]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1-83.

[7]吴春梅,陈一恒.意识形态导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2-26.

[8]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9-14.

[9]任敏.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6):332-333.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

一、引言

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的重点内容。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紧紧抓住校园网络文化这一切入点,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网络空间,把文化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主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当前今社会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博弈格局中切实把握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

高校网络文化可理解为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呈现,也可理解为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高校网络文化特指以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校园活动中,大学人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行为方式[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繁荣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先锋功能

人的理性总是希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因而会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尤其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大学生。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而网络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先锋,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强大的思想先锋功能,用优雅、辉煌、独特的大学文化濡润、熏陶、影响每一个学生,并引领、传承一代代学生。同时,优良的高校网络文化也可以通过一代代学生广泛地向全社会传播、扩散,进而影响社会大众,亦可以在某一时期起到担负时代思潮“急先锋”的作用。

(二)全面育人功能

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客体,通过文化塑造理想的人格,调动人的内在意志和创造性,这就是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的文化教育除了常规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还有“网络文化育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是,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全面育人方面,功能无比强大,内容非常丰富,形式极其多样:既可以借助门户网站、网络课堂、即时通讯软件、手机自媒体等网络平台,大大丰富了教育的形式、拓展文化的内容,又以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极易让学生乐意接受,在全面拓展学生素质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价值评判功能

文化是群体共同的行为规范体系,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既包括行为者的信念,也包含普遍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制裁。网络条件下,不同的社会群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存在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都试图以自己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并影响其他人,在高校师生群体中也不例外。青年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潮,但也易被误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明确的价值取向建设网络文化的主阵地,着重青年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完善;引领网络舆情,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应对负面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弱化社会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当前,高校已成为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前沿阵地。不可否认,有少部分的高校师生受到了敌对、不良势力的网络文化渗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高校甚至无法提前预判断某一次意识形态的危机来自何方:我们不抢占宣传阵地,不良媒体就会乘虚而入;我们不传播高雅文化,低俗信息就会泛滥成灾;我们不做好网络平台,学生就会随波逐流。这迫切需要高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掌控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三、把握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的策略分析

网络条件下,各种社会群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试图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并影响其他人。大学生善于接受新思潮,但也易被误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要抢时夺势、主动作为,抢占网络文化的主阵地,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高校网络舆情,支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四个一”目标,巩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领导权

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网络大平台;建立一套网络育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兼职网络文化建设团队;培养一批理性、自律的大学生网民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实现“四个一”目标,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党委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高校党委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弘扬网络思想文化主旋律,探索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推进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功效。高校党委还应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占领网络制高点,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把握“两微一端”,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阵地

(三)培育三支队伍,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导权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把握育人这一主导权,这就要求这支网络文化建设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过关的网络技术。1.选塑网络名师。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调查结果,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遴选网上网下有影响力、愿意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教师,建设“网络名师队伍”,传播正能量。2.强化网络学工队伍。要利用易班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以学生学习发展为切入点,调动学工队伍网络育人的积极性,号召全校政工干部、辅导员利用网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建立学生网络骨干团队。高校一半以上的社团均开设有微博、博客,要积极推进学生组织的网络化进程,加快学生网络社团的建设进程,以社团建设为重点,发挥学生骨干团队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团骨干队伍积极参与网络化的过程。

(四)提升“四个力”,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全面育人功能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巩固党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积极主动建设科学的、自主的、有特色的、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成恩,张远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任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李青,徐晶,罗敏.浅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2014(1):31-32.

[3]蒋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4(9):199-200.

我认为培训领域中教育品牌的建设有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必须有明确的品牌战略结构。第二,一定要建立自己良好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形象标识体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第三,请记住在教育培训领域中间有两种方式可以做,一种是循序渐进形式的;还有一种是猛打猛冲型的。后者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已经有了良好的教育产品、良好的师资队伍。这些条件具备了,去猛打猛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如果你像我一样再去做16年,那时候新东方已经30多年了,那你怎么和新东方竞争呢我认为在这个领域里有几个危机。第一个是很容易出现教育领域的道德危机。首先是个人的道德危机。比如我个人出现了重大的道德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新东方”的形象,这在中国是必然的,在西方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其次还有机构本身的道德问题。如果教育机构本身出现了道德问题,那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而且远不止问题的本身,还包括你手下的老师。第二个是教育机构会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危机,就是你的老师包括你本人,如果说话在意识形态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很麻烦。第三个是知识产权的危机。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挑战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大数据时代资源共享、诉求互动,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受到巨大的冲击,大数据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复杂性、技术性与伦理性的挑战。②大数据正在不断改变已有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新媒体具有内容新颖、使用便捷、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传递即时性等显著特征,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二)挑战教育者的优势地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自由选择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等价值观、知识和技能,教育者拥有较强的权威性、自主性和优越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绝对优势。而大数据时代拥有较为平等、开发和共享的数据环境,再加上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不再单单依靠教育者,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和搜索学习内容,教育者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因此,大数据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者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

(三)挑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是数据信息的最早参与群体,更是最活跃的“数据大军”。在虚拟的网环境络中,信息的刺激与感化打开了学生接受网络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内动力,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③除此之外,大数据使大学生逐渐接触到西方的意识形态,但一些不良意识形态却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带来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大数据意识。在大数据时代,若要全面、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就必须树立大数据意识并掌握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活动信息、思想动态和个人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与统计,进而获取更多、更深的学生信息,以便于教育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提高教育者的媒体素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者只有通过培训等形式,认真学习和强化理论知识和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借助新媒体的特点提高媒体素质,将新媒体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程中,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工作,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和个人责任。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大学生的大数据使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规的测评,并及时地加以反馈。⑤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在学校和教育者应通过掌握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学校、家长、朋友之间的联系,发挥全方位的监督和督促作用,保护大学生的隐私。

三、结论

作者:王妍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参考文献:

[2]蒲清平,朱丽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3]刘乃迪,张连春.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N].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6(06).

[4]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

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意大利的四位学者的演讲构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单元,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国际艺术与文化管理协会(AIMAC)主席弗朗索瓦·科尔伯特先生通过六个维度。即市场营销导向、顾客服务理念、体验型营销、艺术体验者的动机分析和顾客再次消费的意图情感、参与度和满意度等后消费行为的分析,以及文化体验与消费者共同创作的互动性,阐述了艺术市场营销与消费体验的关系。他特别把目前国际学者的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三个概念,即美学体验、服务体验与消费体验,并提出了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的理念。

意大利米兰BOCCONI大学公共与非盈利管理教授阿里克斯。图里尼以BOCCONI经验为视角产出公共政策制订的三种理念,其一,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是多层次性,不仅仅是政府决策的层面,而且也是文化组织的决策层面,特别是有可能是项目决策的层次;其二,基于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他提出了三个类型,一是创新性的决策,二是互动性决策,三是情感吸引的决策;其三,他使用实验的方法,为提取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

来自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维多利亚·诺兰教授和纽约戏剧发展基金发展总监安·特莱茨是美国著名的艺术管理专家,她们围绕美国当代戏剧艺术能力状况进行研究,通过问题假设和调研,既设置了六个能力的一般性的关照,同时叉涉及如何论证和确认这六个能力的状况,并且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国外艺术管理的专家的研究,首先表现出视野的开阔,既有宏观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也有微观的实际运行与操作的研究,既有纵向研究,也有横向研究;其次是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把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大众心理学等有机结合为一体;又次,能够超越单一的研究角度,上升到一个综合的、全面把握的角度。

来自国内40余所院校及出版社、文化企业的学者环绕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演讲和深入的研讨,其中又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跨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管理的宏观审视。涉及这一命题演讲的学者从国内外艺术管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高屋建瓴地分析艺术管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多位青年教师结合艺术活动的具体实践,考察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树的意见。河南大学杨宏鹏对数字媒介背景下大型摄影画册在策划出版时要扬长避短,选准时机和切入点,在发行营销上要多方借力、激发需求、拓宽发行渠道;上海政法学院谢彩探析了四川法王寺石刻文化博物馆建构,认为极有必要建设西南佛教石刻文化博物馆暨法王寺石刻文化博物馆;关津音乐学院肖明霞解析了BBC逍遥音乐节营销策略,认为灵活多样的票务营销策略和BBC公司强有力的媒体传播,BBC强大的媒体资源和整合力是逍遥音乐节的成功重要因素之一。

THE END
1.2024复旦er恋爱调查报告出炉!复旦人都是如何找到对象的?研究生以上为8.81%。 受访者中, 复旦的女生偏多占比52.05%, 男生占比46.97%, 有10位同学选了“其他”, 整体来说较为均衡 其中一位同学描述自己为“性别男,自认为女” 在填写问卷的复旦同学中, 异性恋占比79.26%; 双性恋占比11.74%; 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DE4ODU4OA==&mid=2247524879&idx=1&sn=06e540dfa8b4ebe78357b213403ca16b&chksm=cf3cf0ab7d2fb63f674d7e6ed4a1bc6888a04b422620e0df6d3b729a0c921eb97a32536a5a2a&scene=27
2.大学生婚恋观论文社会教育将持续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净化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低俗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婚恋观。家庭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摇篮,是传送健康理念﹑知识的重要载体,父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婚恋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r2q5j8.html
3.社会学论文赏析八篇12.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13.民国时期女大学生婚姻观研究 14.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诉求的课程实训模式--以公关课程为例 15.“社区为本”的儿童保护服务本土化模式创新--以佛山市里水镇“事实孤儿”保护项目为例 16.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https://zgms.fabiao.com/haowen/2552.html
4.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2/64665812.shtm
5.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一、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 1.恋爱动机不纯。根据调查数据,37.65%的女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在于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把恋爱当做享受,并没有考虑结婚;31.25%的女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一种体验,是大学阶段必须经过的;16.27%的女大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能恋爱就恋爱,不能恋爱就分手;14.86%的恋爱可以填补在大学期间的https://www.gwyoo.com/haowen/119518.html
6.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 第1篇 《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目前我们正之前春年少,内心里充满着激情热情,感情方面对爱情也有着一份期待,而在个人方面,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梁山伯眼里出英台;在朱丽叶眼里出密欧。可是又有言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大学生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7.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8.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大学生 婚恋观 现状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RKX201006029.htm
9.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docx该【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是由【zzz】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婚恋交友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https://www.taodocs.com/p-921023049.html
10.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5年来,我国学界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涉及婚恋观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婚恋观教育对策等问题。在恋爱观、择偶观、婚姻家庭观和性观念等方面取得较多研究成果和理论进展,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四大责任主体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从主流意识形态可提供的理论资源和现实社会主要http://zaie.chinajournal.net.cn/WKG/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0&st=02
11.女大学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新时代婚恋观教育进高校暨“恋爱成长营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助理李蒙向领导和同学们介绍了《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这一项目的筹备情况,目前,“恋爱成长营”已搭建数十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我们邀请到婚姻家庭、社会性别、心理健康等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作为智囊库,提供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调研经验。同时,拥有国内、国际专业心理协会认证https://www.peihua.cn/nzxyx/info/1098/2123.htm
12.模式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平台育人实践育人案例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6年期间,学习思考实践经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扎实,个人对大学生婚恋观养成、家庭教育等方面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曾主持部级、厅级和校级课题共8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学报》、《江苏高教》、《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等省级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篇,https://dxs.moe.gov.cn/zx/a/fdy_gxfdynlts_jyfx_yral/220421/1760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