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和女性表达爱的方式有何不同?七夕七篇论文一探究竟爱情恋爱坠入爱河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当然,七夕更为现代人熟悉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是这个节日对于爱情的象征意义。

那么,在信息传播如此丰富便捷的现代社会,人们如何感知爱情?对于爱情的表达又是否男女有别?本期为大家整理、编译了七篇与爱情有关的学术论文,希望各位读者不仅拥有美好的爱情,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

《男女性在婚姻中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DoMenandWomenShowLoveDifferentlyinMarriage

作者:ElizabethA.Schoenfeld,CarrieA.Bredow,TedL.Huston

DOI:10.1177/0146167212450739

论文介绍:

在西方社会,女性常常被认为比男性更善于在浪漫关系中表达爱。尽管学者们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男人表达爱的方式。这种观点被广泛接受的前提,即男人和女人的爱是不同的,却很少被实证检验。

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向对方表达“我爱你”。

《年轻人对爱的认知特征》

InvestigatingLove’sUniversalAttributes:AResearchReportFromChina

作者:WilliamJankowiak,YifeiShen,ShiyuYao,CancanWang,ShellyVolsche

DOI:10.1177/1069397115594355

在亚洲文化中鲜少有关于爱情的认知研究,而本研究首次探讨了中国城市青年对恋爱的认知特征。研究者的研究建立在deMunck等人在欧洲和美国的开创性研究之上,旨在讨论中国城市青年对爱情作为一种情感和心理力量的感知和理解。

研究者的研究样本包括151名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大学生,其中女性114名,男性37名。受访者年龄从17岁到22岁不等,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年龄均为20岁,研究者通过建立和扩展deMunck等人的比较研究,探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是如何概念化爱情的。

研究发现,中国年轻人的认知特征与欧美的五个核心发现相似,所有个体,无论性别,在恋爱时都有过这些经历。这些核心属性如下:我愿意为我爱的人做任何事(利他主义);我经常想着我爱的人(侵入性的想法);浪漫的爱是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幸福(自我实现);我的爱让我的伴侣更强大,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情感上的满足);而性吸引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生物学层面)。

通过这篇研究你会发现,爱以及对爱的感知的确是一种没有国界之分的普遍情感。

《爱情是一种情感联结吗?》

IsRomanticLoveaLinkingEmotion

作者:SwenSeebach,FrancescNúez-Mosteo

DOI:10.5153/sro.3828

这篇研究旨在提供一个关于概念的辩论来描述爱情。研究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德国(莱比锡)进行了100多个定性访谈和4个焦点小组讨论,通过访谈中描述到的各种各样的爱情的不同方面,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爱情的定义。

通过研究中丰富的数据,研究者发现人们通常把爱情作为一种个人感觉/情感和社会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爱定义为一种情感联结是正确的。同时根据分析,爱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感联结,不同于悲伤、羞愧或归属感等其他情感联结。

研究者发现爱情(至少)有四个不同的方面:爱情是感情、纽带、双方共同的理想和制度;爱情结合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爱情是相互的,包括社会的和个人的;爱情是爱人行动和互动的手段和目的。

我们常常说到爱情,却难以真正定义爱情,通过这篇论文,也许你会对爱情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人生不同阶段对爱的看法:激情、亲密和承诺的差异》

Perceptionsofloveacrossthelifespan:Differencesinpassion,intimacy,andcommitment

作者:SindyR.Sumter,PattiM.Valkenburg,JochenPeter

DOI:10.1177/0165025413492486

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于爱情的看法?这项研究使用斯特恩伯格的三角爱情理论来调查整个生命周期里人对于爱的感知,本研究将爱情以激情、亲密和承诺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调查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对于爱情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通过在线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线调查收集到1765名荷兰青少年(12岁至17岁)和1026名荷兰成年人(18岁至88岁)的数据;抽样和实地调查则从取样池中随机接触了2092名青少年和1267名成年人。

研究发现,青少年(12岁至17岁)的所有爱情感知成分水平都低于年轻人(18岁至30岁)。与年轻人(18至30岁)和中年人(30岁至50岁)相比,晚期成年人(50岁以上)报告的激情和亲密度水平较低,但承诺水平相似。

研究同样发现目前处在恋爱中的参与者对于激情、亲密和承诺感知水平最高,而那些恋爱过但现在并未恋爱的参与者所报告的激情、亲密和承诺水平最低。

所以,不如趁着正年轻,谈一场恋爱吧。

《不同性别的人在什么时候容易坠入爱河》

PredictorsofHowOftenandWhenPeopleFallinLove

作者:AndrewGalperin,MartieHaselton

DOI:10.1177/147470491000800102

一种关于爱情的主要理论是,爱情的作用是使一个人感到对所爱的人的承诺,以及向所爱的人表明这种承诺。而有些说法认为由于女性对男性的承诺持怀疑态度,所以有可能是男性为了表现对女性的承诺而先坠入爱河。

研究表明,一些指标体现出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坠入爱河。研究同时发现,如果男性倾向于高估女性对自己表现出的兴趣和高度重视潜在伴侣的外表吸引力,他们更容易坠入爱河。如果女性更在乎对方的性吸引力时,她们更容易坠入爱河。

你通常会因为什么而坠入爱河呢?

《持久保鲜的爱情很稀有吗?又是什么让爱情持久保鲜?》

IsLong-TermLoveMoreThanARarePhenomenonIfSo,WhatAreItsCorrelates

作者:K.DanielO’Leary,BiancaP.Acevedo,ArthurAron,LeonieHuddy,DebraMashek

DOI:10.1177/1948550611417015

你相信爱情会长久保鲜吗?事实上,一些处于长期稳定婚姻关系中的人表示,伴侣之间的爱情强度与刚刚坠入爱河的人相当。本研究旨在探究爱情长久保鲜这种情况有多普遍?长期保鲜的爱情是否与爱情的理论模型相一致?

研究者对274名美国已婚人士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中结婚10年以上的人中,有40%表示他们的爱情依然非常热烈,在纽约随机抽样的322个结婚超过10年的人中,29%的人报告说他们仍非常强烈地爱着彼此。

看来想要保持爱情持久保鲜,还是需要时刻创造新鲜感。

《亲密关系中爱的方式与关系的质量》

LoveWaysandRelationshipQualityinHeterosexualRelationships

作者:MichaelL.Hecht,PeterJ.Marston,LindaKathrynLarkey

DOI:10.1177/0265407594111002

人们如何衡量爱情?不同人对于爱情的主观体验和亲密关系的质量之间又有何关系?

本研究对爱情主观体验与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是144名来自美国西南部的志愿者,61%为女性,39%为男性,参与者年龄在18岁到49岁之间。研究者通过问卷对参与者进行了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研究者根据前人的研究,使用量表来衡量人们体验爱情的各种方式,最终分析得出五个体验爱情的方式:直觉之爱(眼神接触、身体接触等非语言因素)、安全之爱(安全感和需要感)、传统浪漫之爱(强烈的情感)、承诺之爱(承诺和对未来的规划)和同伴之爱(团聚、沟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Jankowiak,W.,Shen,Y.,Yao,S.,Wang,C.,&Volsche,S.(2015).InvestigatingLove’sUniversalAttributes.Cross-CulturalResearch,49(4),422–436.

2.Seebach,S.,&Núez-Mosteo,F.(2016).

IsRomanticLoveaLinkingEmotionSociologicalResearchOnline,21(1),1–12.

3.Schoenfeld,E.A.,Bredow,C.A.,&Huston,T.L.(2012).DoMenandWomenShowLoveDifferentlyinMarriage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8(11),1396–1409.

4.Sumter,S.R.,Valkenburg,P.M.,&Peter,J.(2013).Perceptionsofloveacrossthelifespan.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37(5),417–427.

5.Galperin,A.,&Haselton,M.(2010).PredictorsofHowOftenandWhenPeopleFallinLove.EvolutionaryPsychology,8(1),147470491000800.

6.O’Leary,K.D.,Acevedo,B.P.,Aron,A.,Huddy,L.,&Mashek,D.(2011).IsLong-TermLoveMoreThanARarePhenomenonIfSo,WhatAreItsCorrelatesSocialPsychologicalandPersonalityScience,3(2),241–249.

7.Hecht,M.L.,Marston,P.J.,&Larkey,L.K.(1994).LoveWaysandRelationshipQualityinHeterosexualRelationship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11(1),25–43.doi:10.1177/0265407594111002

THE END
1.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在深入探讨民俗文化时,参考文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理论支持,更是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的手段之一。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回顾并分析民俗文化论文中的关键文献。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对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研究。在文章《从“媒人”到“媒婆”: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作者通过对历史https://www.xkn4bo5w.cn/min-su-wen-hua/116514.html
2.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2/64665812.shtm
3.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参考文献 [1]金乐.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分析与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01) . [2]吴彬.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变迁及原因[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4) . [3]王大钊.大学生婚姻解禁后的理性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5) .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4.论文开题: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4)简述奥斯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其对当下婚恋观的启示和告诫。5)结束语。 6)参考文献。7)致谢。四、研究方案1)文献资料。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图书馆资源,查找与论文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将这些材料融入自己的论文作品中。 2)现实分析举例。对比分析当代与《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爱情婚姻观。https://www.wm114.cn/wen/156/311953.html
5.当代中国农村女性婚恋观类型成因与对策期刊二奶传统文化农村女性农村女性婚恋观农村妇女农民世世代代夫妻关系夫权婚姻婚恋家庭观婚恋观价值引导婚恋观原则婚恋观类型家庭伦理道德封建时代性爱文明爱情故事男帅女 关键词热度 传统文化 相关文献总数 272715 (/次) 10,000010,00020,00030,000L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050181hhxyxb.html
6.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8篇)【参考文献】 [1]李永芳,倪志军,牛瑞仙,李效良,刘京.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1). [2]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3]吴昭仪,吴丽娟.大学生的共依附与爱情态度之相关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3). [4]王美萍.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56cc8cz.html
7.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文学论文范文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_文学论文范文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https://bbs.pinggu.org/jg/lunwen_wenxuelunwen_97057_2.html
8.共青团开展婚恋服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田丰青年婚恋观(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婚恋文明相结合,突出价值引领 长期以来,团中央和各地共青团在开展青年婚恋工作中深入青年之中,积极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明确青年多样化的需求和差异化的特点,分析单身青年所面临的婚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举办婚恋交友与弘扬传统文化、运动健身、绿色环保等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邀请心理咨询https://xianxiao.ssap.com.cn/catalog/4957290.html
9.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恋爱与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储备军,大学生https://wap.cnki.net/lunwen-1020305130.html
10.爱与罪:基督徒的婚恋观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7323 出版年:2012 作者:毕纳 学科:哲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成都文献中心 信息交流室 在架上 17.4/2224 武汉文献中心 二楼IC室 在架上 17.4/B4352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81ddca0db5f99b8f896aa6978ba36ab4
11.隋唐石刻文献稀见词语释读一则从新词汇看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文献传递 [作 者]:徐鹏鹏 [主题词]:婚恋观|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性观念 语言是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婚恋领域新词汇的不断涌现,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生育观以及性观念。本文通过对婚恋领域相关的新词汇的梳理,分析了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潜显理论视角下的“裸X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0c6f8ede4fe1a676bebd4.html?q=C/N
12.非民族聚居地回族女性婚恋观的个案研究——以咸阳市回民街为例非民族聚居地的回族女性,她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认知等不仅体现有回族文化的特征,也体现有所处异地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回族女性的择偶观、婚姻观、离婚观的考察,研究发现:回族女性的婚恋观既是伊斯兰法的体现,也是我国现行婚姻制度的组成部分,其存在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合理性,因此,尊重她们的婚恋选择,摒弃对伊斯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changchun-university_thesis/020122297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