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产出并发现知识(理论、方法、事实)
政策研究:问题-根源-解决方案。
2。基于事实证明
论据&论点。
基于事实的合理推论。
3。基于理性理由。
避免过度情绪化、私人化,尽量选择中性的学术语言。
4。意识形态的影响
既然不能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那就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在借鉴意识形态矛盾的前人成果。
研究者要对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清醒,同时让自己的信仰体系以讲道理(而非意识形态支配或排斥)的方式存在于论文中。
5。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研究者建立自己研究的基础。问题意识;事实资料的选择;逻辑的证明;结论的得出。
6。左翼和右翼
区分左翼(偏向于“守”)和右翼(偏向于“变”)的区别,便于理解和比较。因为立场接近的人,会使用类似的逻辑发展自己的想法。
7。分析范式
这是研究论文隐含的【基本预设】,用什么样的范式~以哪些预设为基础开展研究。
一个固定的分析范式-思维定式-大体确定的研究线路。怎样讲道理、讲什么道理。
在同一个研究范式下,不同观点的交流更为容易。
8。分析范式与历史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信念基础。体现在各种分析范式中。
真实需要证实;合乎逻辑的方法(来证明或证伪假设结论);人类行为的规范(是可以被寻找或认识的,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委托权利(通过社会契约,将公民权利委托给政府组织来稳定社会秩序);有效的社会治理
9。分析范式与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新锐思潮往往影响分析范式(其自身演变,以及主流与非主流的嬗变)。
当社会运动发生时,响应的分析范式更容易被接受,因为人们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解释:分析范式对某种社会实践的正当化努力。
☆论文写作不能一味追求时髦、热点,不能一味寻找新鲜激进的范式,并排斥对多元范式的平等对待。☆
二、思考计划
1。选题构思
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题目;选择很想知道结果的题目;本学科一向关心、与其基本问题有关联的题目;焦点集中的“小题目”;有进展空间的题目;能充分利用自己资源的题目;有信心的题目;希望学到东西的题目。
选题前,要【充分阅读】,形成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同知识丰富、判断力出色的师友交谈。
2。选择公共选题
而非私人性论题。
要与公共事务和普遍利益有关。
如何从私人访谈资料中获得公共论题?——【关键词寻找&统计】or【让私人评价其经历,将不同人的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分类,寻找共性】
3。研究性提问,提出知识性的问题P59
好问题是好研究的开始,必须要有明确的提问以待明确的方向和答案。
4。因果关联
从具体特殊的资料中提取出一般性(普遍化)的结论
5。研究推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提出扩展性的新问题。
6。研究计划P71
三、写作内容
1。论文格式P83
2。读书报告P90
读书报告应该包含读者的思考和回应!!
【这个研究想做什么?做得怎么样?】——【陈述该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长处和短处,以及,从社会学角度看,能够提供什么重要信息】
读书报告的写作要点:
①准确理解、提炼并表达作品处理的中心问题和结论;②总结作品的特点和问题,评估其是否达标;③提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的问题
3。调查报告P94
4。资料综述
学科领域综述or研究领域综述
确定某个主题,根据该主题寻找并【选择】资料。不需要像写教科书一样列出各种流派和观点。
5。文献回顾P103
①评估分析已有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以确立自己研究的价值。
③寻找自己不同于前人之处,让自己的研究更具原创性
要以研究问题为【主线】,将各类文献串起来。
6。专业阅读
带着目的和问题阅读,理出自己面对的研究问题之基本现状、争辩和价值。P109
【尤其要避免依赖别人的文献综述!一是因为研究问题重点不一样,视角必然不一样;二是因为会被误导,依赖的综述的偏见决定了写作论文时的偏见。】
7。课程论文P112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使用社会学原理或概念工具,分析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更高标准是阐述一种观点(用思维逻辑、问题意识、观察视角和分析概念,来阐述社会现象)
8。分析层次
递进性:事实层次(事实叙述,一般不提供写作者的观点)-信息层次(涉及证据选择,在事实之间开展初步的比较、鉴别和证明)-分析层次(涉及观点表达,说明事实及其背后的含义,尝试使用不同理论解释现象)-评价层次(发现创新,独立观点)
9。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信息层次;博士论文-评价层次
三、写作技术
1。2。P128
3。展示资料证据
4。概念提炼(提出概念)
简化、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中性表达、内涵清晰稳定、知识积累性和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