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幸福(及其他)量表的幸福感概率:探索与初步辩护基数假设报告》探讨了主观量表(如幸福感量表)的基数假设合理性,即人们对幸福等感受的评分是否可视为基数数据进行处理。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主观量表的广泛应用与争议:在研究和生活中,人们常使用0-10等量表对幸福、满意度等感受进行评分,这些数据被广泛收集和分析,但对于能否将其视为基数数据存在长期争议。基数假设意味着量表上的差异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如一个人在量表上从2到3的变化与另一个人从5到6的变化相同。然而,部分学者对这一假设持怀疑态度,认为人们对量表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能不同,这引发了对主观数据科学价值的质疑。
研究内容与贡献
2.理性解释主观量表的使用:运用“Grice-Schelling”理论,从理性角度分析人们如何使用主观量表。人们在回答主观量表问题时,目的是准确传达感受,会像合作对话一样,依据背景信息和合作原则选择合适的量表解释。对于主观幸福感量表,理性的选择是使用线性量表,并将端点视为所测量感受的实际极限,这样能使量表具有基数性质,更利于准确交流。
3.不确定性与基数假设的关系:人们对主观量表解释的不确定性并不必然否定基数假设。基数主义、准基数主义和序数主义对量表数据的解释不同,不确定性程度也不同。极端不确定性才会导致序数主义,而准基数主义需要特定的偏离基数假设的信念。研究表明,量表使用的不确定性不足以否定基数假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它。
-线性假设的证据:多项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使用线性量表,如Oswald的身高自评研究、vanPraag的有序评价标签研究以及Krueger和Schkade的主观报告误差同方差性研究,均支持主观量表为线性的观点。虽有Bond和Lang提出反对意见,但他们缺乏实际证据支持,且Kaiser和Vendrik认为其假设的非线性报告函数需极强非线性才可能影响结果,因此主观量表可被视为线性。
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目前证据倾向于支持主观量表的基数假设。人们对量表的使用有一定理性和一致性,偏差较小,对现有研究结论影响不大。因此,在没有新证据前,研究者将主观量表视为基数是合理的,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