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C.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D.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A.“共治曹操”与“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不同。
B.“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与“诣太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诣”字含义相同。
C.北面,古时臣子朝见天子时面向北方,故“北面”代指帝位或称帝。
D.鼎足,鼎有三条腿,故常用“鼎足之形”来喻指三方对峙的局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认为荆州战略地位重要,劝说孙权占有此地,以成就帝王大业;若不赶快前往,刘备和曹操就会抢先占据。
B.诸葛亮先让孙权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应对曹军压境的形势,又通过赞扬刘备的身份、才智和深得民心来刺激孙权。
C.孙权虽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吴地和军队受别人的控制,决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但对刚打了败仗的刘备颇有疑虑。
D.诸葛亮指出刘备仍有军事实力,劝说孙权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备协同规划、共同努力作战,必胜曹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14.诸葛亮认为曹操有哪些劣势?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鲁肃【1】论
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
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中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2】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
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动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3】收兵以免。及至钟会【4】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然则知此者,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
曰: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传,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1】鲁肃:东汉末年孙权重臣,字子敬。【2】昭烈:刘备的谥号。【3】陆逊:东吴大都督,在夷陵击败刘备。【4】钟会:魏臣,与邓艾分兵灭蜀。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帝称兵称:举,兴
B.曹操据形胜之地胜:优越
C.宜若无所却顾者却:推辞
D.权请擒关自效效:献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肃之失计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
B.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
C.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
D.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而乃骇然震惊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深为肃病:孙权对鲁肃非常不满
B.孔明之谋蜀也:诸葛亮谋划攻取西蜀
C.犹欲学战国两利面俱存之说:还要学习战国时让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使他们共存的主张
D.蜀修关公之怨伐吴:蜀国为报关公被杀的怨愤讨伐吴国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把孙权写的奏表射给关羽看,是为了显示自身强大,劝降关羽。
B.孙权与蜀断交的做法是错误的,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
C.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反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
D.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
草船借箭是谁的计谋()
选项(2分)
A周瑜
B张允
C鲁肃
D诸葛亮
下列哪一位为DISC理论中活泼型中的代表人物()?
A.特朗普B.马云C.鲁肃D.比尔·盖茨
下列哪一位为力量型中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所塑造的鲁肃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具有很大差异()A.正确B.错误
诸葛亮采用鲁肃提供的方法一味把曹军说的实力较弱,以此来劝说孙权()A.正确B.错误
为祝贺建国十周年,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合演的《赤壁之战》中,李和曾扮演____。
吴国阵营里,最坚定的联刘抗曹的大臣是谁()
A.刘备B.孙权C.鲁肃D.曹操
杜甫诗句“卧龙跃马终黄土”中的“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庞统B.诸葛亮C.周瑜D.鲁肃
《三国演义》中,鲁肃的字是什么?
东汉三国时期,与杭州城市发展历史有关的人物是()A.孙策B.鲁肃C.周瑜D.华信
现武汉市汉阳的龟山,古又称“鲁山”,是因为()的缘故。A.鲁班B.鲁仲连C.鲁肃D.鲁胜
在三国时期中,下列哪些人不属于“江东四杰”()A.周瑜B.黄盖C.甘宁D.鲁肃E.张昭
孙权任命的两军总司令是()。A.鲁肃B.周瑜C.吕蒙D.黄盖
鲁肃是()人。A.吴国B.以上都不对C.蜀国D.魏国
关羽佯醉,挟持着谁安全脱离东吴?A.张昭B.阚泽C.鲁肃D.诸葛瑾
刘琦死后,鲁肃来兑现讨荆州,孔明说孙权是何地的小吏之子,现有六郡八十一州还不满足?A.淮安B.吴郡C.嘉兴D.钱塘
甘夫人亡后,孙权依周瑜之计,派何人去刘备处提亲?A.鲁肃B.张昭C.步骘D.吕范
“驻马坡”处是何人怕刘备说其不会骑马而到的地方?A.鲁肃B.周瑜C.吕范D.孙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的遗言谁搬出来帮孙权解决困难?A.鲁肃B.黄盖C.步骘D.吴国太
周瑜最早是听了何人之言后,动了欲杀诸葛亮之念?A.鲁肃B.张昭C.诸葛瑾D.步骘
诸葛亮准备“草船借箭”,问鲁肃借了多少只船?A.二十B.四十C.八十D.一百
以下何人来看望被打的黄盖,问其是否用的是“苦肉计”?A.张昭B.阚泽C.程普D.鲁肃
三国时期孙权的谋士鲁肃字()?1.仲达2.子敬
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字()?1.子敬2.公瑾
在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是哪位三国人物?A.鲁肃B.孙权
鲁肃发动技能缔盟,互换反贼陆逊(手牌数是5)和主公刘备(手牌数为2)的手牌。陆逊发动技能连营。请问在缔盟结算结束后,刘备手上有几张手牌?A.4B.5C.6D.7作者:行尽如驰
杀友们常戏称为大师是一下哪一个角色?A.孙策B.鲁肃C.曹操D.夏侯惇作者:宦倍风(可能是宦陪风)
鲁肃对一手牌郭嘉和四体力上限一血三手牌张春华发动技能缔盟,则正常情况下结束后张春华手牌数为?A.1B.2C.3D.4作者:刚才腹股沟管
军争场中,鲁肃弃置基本牌发动缔盟,选择张星彩与另一名角色。那么是先发动甚贤还是先交换手牌?A.先发动甚贤B.先交换手牌C.与弃置基本牌数量重新计算牌差再结算D.鲁肃选择作者:初心玲珑
身份场鲁肃将界陆逊的2张手牌换成3张手牌时,那么界陆逊发动连营最多可以发几张牌?A.无法发动B.1张C.2张D.3张作者:大唐首辅
大师在游戏三国杀中一般指谁?A.周瑜B.鲁肃C.诸葛亮D.郭嘉
江东四英将哪个寿命最长?A.周瑜B.吕蒙C.陆逊D.鲁肃
发动缔盟时,鲁肃能否弃掉装备区的牌?A.能B.不能C.看情况D.我不知道
国战3号明置武将邹氏贾诩使用南蛮入侵,4号庞统卧龙诸葛(未亮将)濒死,6号周泰鲁肃(周泰未亮)濒死。请问4号庞统能否发动技能涅槃6号周泰能否发动技能不屈?A.可以可以B.可以不可以C.不可以可以D.不可以不可以作者:南都归海笑
在三国中有碧眼儿之称的是谁?A.孙权B.孙策C.周瑜D.鲁肃作者:匿名
以下在2v2中不能和鲁肃形成良好配合的武将是?A.邓艾B.界陆逊C.界刘备D.界张辽作者:JY007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鉴的哪个人物为原型改编?A.诸葛亮B.鲁肃C.孙权D.孙坚作者:纵横幽冥子
人军争局中,郭图逢纪最希望看到敌人中有哪个武将?A.刘备B.吕蒙C.刘协D.鲁肃作者:冰ゾ鉲佈奇诺
下列哪个国战组合刷的牌最多?A.孙权孙尚香B.鲁肃孙尚香C.黄盖孙尚香D.陆逊孙尚香作者:leosairme
成语刮目相看的故事中涉及下列哪些人物?()A.吕蒙B.刘备C.诸葛亮D.张飞E.鲁肃
“刮目相看”的两位主人公是()和鲁肃。
17、国战3号明置武将邹氏贾诩使用南蛮入侵,4号庞统卧龙诸葛(未亮将)濒死,6号周泰鲁肃(周泰未亮)濒死。请问4号庞统能否发动技能涅槃6号周泰能否发动技能不屈()
A:可以可以
B:可以不可以
C:不可以可以
D:不可以不可以
E:作者:南都归海笑
周瑜逝世后,鲁肃代周瑜职务
鲁肃,字「子敬」。
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请谁出山()
A、司马懿
B、诸葛亮
C、鲁肃
D、韩信
周瑜逝世后,鲁肃代周瑜职务?
A、正确
B、错误
鲁肃为谋士,效力于蜀国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下面是《水浒传》中人物的是()。
A.林冲
B.公孙胜
C.施恩
D.鲁肃
E.林之孝
A张良
B鲁肃
C诸葛亮
D周瑜
关汉卿《单刀会》中的主人公是()。
A.关羽B.赵云C.周瑜D.鲁肃
B诸葛亮
D都不是
A虞翻
C张昭
D孙权
A爵名
B官名
C籍贯
D郡望
《三国演义》凤雏是()A.庞统B.鲁肃C.周瑜D.荀彧
《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凤雏”的是()
A、诸葛亮
B、周瑜
C、庞统
D、鲁肃
A.A.关羽B.B.赵云C.C.周瑜D.D.鲁肃
(三国志·鲁肃传》载:当时孙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盲。当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舞欲何言此时鲁肃讲出了孙权不能迎降曹操的一番道理劝孙权“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听完叹息道:诸人持义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弧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问
(2)结合案例谈谈这种参谋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功经验
以下板书的特点有()。识周瑜——将计就计信鲁肃——借助帮忙知曹操——轻兵逼寨晓气象——轻雾为障
A.内容精要B.突出知识的逻辑关系C.趣味性强D.直观形象E.便于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见往事耳④及鲁肃过寻阳⑤即更刮目相待⑥肃遂拜蒙母
整体感知:《孙权劝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照例子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了什么?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2)双兔傍地走______(3)赏赐百千强______(4)惟手熟尔______。
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过______②诣______③就______④悉______(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句子翻译①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译文______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译文______(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设计的人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肃初于袁术处任东城长,后见术无纲纪,率领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希望辅佐明君。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因其(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之业也。”鲁肃还建议孙权:“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在曹操南下入侵东吴之时,东吴众谋士都劝孙权降曹,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周瑜于病重时向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狐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摘编自王宇《杰出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肃成为东吴都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肃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鲁肃当着关羽的面指责刘备不归还荆州是“贪而背义”时,周仓用“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加以驳斥,这体现了周仓的胆识。
B.欧也妮二十三岁生日的那天,克罗旭家和格拉桑家都努力巴结欧也妮,葛朗台明白他们的心思,但欧也妮以为得到的是真诚的关怀和情谊。
C.《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孩子经常谈论过去的球赛,主要是因为老人看重球队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这与他的性格相契合。
D.《边城》中,中寨人的碾坊为故事的发展平添了波澜,不过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二老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渡船。
E.对于哈姆雷特的求爱,奥菲利娅在哥哥的鼓励和支持下,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但是她父亲波洛涅斯却极力反对。
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第66回,鲁肃设宴邀请关羽。宴会的背景是什么?关羽将周仓逐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5分)
(2)《红楼梦》第76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分别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吟的?是谁说后句“果然太悲凉了”?(5分)
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不可投降曹操时说:“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这说明当时
A.察举制度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B.九品中正制已经在全国广泛推行
C.地方豪强通过各种方式挑选人才
D.在基层已出现了品评人物的制度
名著阅读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鲁肃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为孙权谋划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B.《子夜》中,林佩瑶年轻时与雷鸣相恋,情投意合,雷鸣当时送给她一本《茶花女》和一朵白玫瑰花作为信物。但不久,雷鸣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佩瑶苦等未果,只好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吴荪甫。
C.《药》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凄清色调。直到最后,“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给小说增添了一点亮色。
D.《欧也妮·葛朗台》里的老葛朗台十分吝啬。除了到店里购买面包以外,为了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蔬菜和肉,等待佃户送来,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
E.《边城》中,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响雷,老船夫死去了。
24.简答题
(1)《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写道:
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
(2)下面四句话是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台词,请依次写出这些台词是谁说的。
①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
②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③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④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
A.遏制官吏横征暴敛B.注重防止官员腐败
C.草市有完善的饮食服务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刘表尚在,荆襄九郡都是刘表地盘;刘备以刘琦尚幼、刘表托付辅佐侄儿为由,哄骗鲁肃回去。(《三国演义》)
B.贾雨村逢遇大赦,出牢后被削职为民。路上遇见甄士隐,甄士隐道出宝玉的来历,并说宝玉的尘缘已满,还归了太虚幻境。(《红楼梦》)
C.觉新成绩优良,打算继续深造,中学毕业后父亲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他非常痛苦,极力反抗,但很快又陶醉于新婚的幸福。(《家》)
D.冯云卿放高利贷盘剥农民,挣到不少家产。因土匪蜂起、农民骚动,便依顺姨太太心愿,举家搬到上海,做起“海上寓公”。(《子夜》)
E.欧也妮收到夏尔的来信,得知他急需一笔钱,就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送给他。夏尔流着泪下跪接受了,并回赠欧也妮首饰盒。(《欧也妮·葛朗台》)
请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答。(5分)
(2)佗曰:“此乃驽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请简述华佗为关羽治疗手臂的过程。
我选第()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关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7.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以观天下之衅衅:机会B.曹操不可卒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从吏卒从:随从D.目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8.全都能直接表现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3分)
①性好施与②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③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④肃劝追召瑜还⑤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⑥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A.①③⑥B.③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希望孙权恩德遍于四海,能够成就帝王大业,然后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在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关羽谈判,责问关羽蜀军失信,遭到关羽的激烈回应,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罢军。
1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3分)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分)
、名著阅读题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但孙权见庞统容貌丑陋弃而不用。庞统投奔刘备,刘备大喜,直接任命他为副军师。
B.《阿Q正传》中的举人老爷、赵太爷,《风波》里的赵七爷,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代表旧时代、旧文化,是鲁迅鞭挞的对象。
C.《天狗》一诗,以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的形象,喷发出五四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表现了破旧迎新的主题。
D.《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善良贤德,忠于友情,对于命运的虐待和恩宠,都能处之泰然,他是哈姆雷特的朋友,也是哈姆雷特命运的共同背负者。
E.《边城》中碾坊代表了一种实用功利的、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婚恋观,渡船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出于心灵相互吸引的爱情观。
2.简答题
(1)《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行酒令时抽花名签,请写出下列花名签上诗句对应的人物。
①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②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③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④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三国演义》)
B.《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红楼梦》)
C.副主教借助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从圣母院里骗出来,把她拉到广场上,指着绞刑架,冷冷地对她说:“在我和它之间抉择吧。”她挣脱他的手,一下子扑倒在绞刑架下,说绞刑架让她厌恶的程度还远不如他。(《巴黎圣母院》)
D.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投湖悲剧,瑞钰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抑郁致死,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家》)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大散财货,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九》,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B.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C.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D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A.侨、札之分: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以此比喻朋友之交。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这里孙权说的是父亲离世,自己也就成了孤儿。
C.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孟子》中就有齐宣王问询“齐桓晋文之事”,由此可见他也想要建功立业,称霸天下。
D.吊:吊丧的意思,鲁肃要去悼念死去的刘表,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以借机行事。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为人不吝惜财物,愿以财物助人。不只是得到乡里之人的赞誉,也得到身为居巢长的周瑜的认可。
B.鲁肃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很有理性。虽然袁术给了自己东城长一职,但认为袁术不会有大发展,所以带人向南投靠周瑜。
C.鲁肃才华与众不同。孙权与他初次相谈,就发现鲁肃对天下形势的客观分析与众不同,后来曹操有欲东之问,孙权更深感鲁肃的不可替代。
D.鲁肃一心要帮助刘备。因为刘备堪称天下的英雄,且拥有十分有利的荆州,所以他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鲁肃先后向孙权和刘备推荐庞统,二人都因为庞统面貌丑陋而有些不高兴,庞统见刘备没有重用之心,便没有拿出鲁肃的推荐信。
B.《茶馆》中,茶馆要开张,常四爷提着两只鸡和几斤老腌萝卜给王利发送过来,并且不要钱,可见常四爷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C.《明天》中,单四嫂子带宝儿抓药回来的路上,蓝皮阿五帮忙抱孩子;宝儿去世后,王九妈帮忙张罗丧事,可见大家对单四嫂子和宝儿很关心。
D.《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都中剑毒而死,哈姆雷特临死之前嘱咐霍拉旭,让他把丹麦的王位交给小福丁布拉斯。
E.《家》中,写了几个人的恋爱悲剧,如觉新和钱梅芬,觉慧和鸣风,他们的悲剧都是由封建家长制度造成的。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八十五回中,北静王送给宝玉一块玉,晚上放出红光。凤姐道:“这是喜信发动了”。其中“喜信”指的是什么?并简述宝玉得到喜信的情节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列举《呐喊》中塑造的看客形象,并分别概括其特征。(4分)
出处
内容
《吴志·鲁肃传》
孙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吴都赋》
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东吴之地“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
《吴书·钟离牧传》
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经济得到开发
C.耕作技术全国领先
D.贫富差距缩小
A.鲁肃向孙权献计,在路口设宴请关羽来会,打算威逼关羽交还荆州。关羽看出这是场鸿门宴,拒绝赴会,并驳斥了鲁肃的要求。
B.孙权因西蜀拒绝交还荆州,非常愤恨,与曹操结盟,共图荆州,关羽得讯,起兵突袭襄阳,杀败曹仁,乘胜进攻樊城。曹操忙派大将于禁、庞德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关羽设计掘开襄江,水淹曹军,斩庞德,擒于禁,威名大震。
C.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D.刘备出兵攻取汉中,赵云不服老,连续攻克天荡山、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来争,又被黄忠、赵云并力杀退。刘备得了许名地方,自立为汉中王。
E.关羽在进取樊城时中了毒箭,遍访名医,幸亏遇到华佗,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而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神态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话。
(1)“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5分)
▲(2)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哪一传说,请简述传说的内容。(5分)
▲
文言文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9、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鲁肃俱诣孙权诣:访问,拜访。
B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略:大体,简要。
C若事之不济济:救济。
D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关键。
10下列句子全都能够作为曹操必败的根据的一组是
①英雄无用武之地②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③曹操之众远来疲④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⑥荆、吴之势强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写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分析了曹、刘的情况后,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
B.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采用激将法成功游说孙权抗曹。
C.面对心怀疑虑的孙权,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D.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孙权,终于坚定了孙刘联盟的决心,开始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2)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B.《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C.《周易》《老子》《庄子》
D.《孙子》《史记》《汉书》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B.《家》叙写了高家的四类人物: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慧觉民;受害者梅、瑞珏、鸣凤。
C.《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D、桑丘一上任,公爵的手下就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他,不料都被桑丘一一妥善解决了,判得又公正又清楚,不由令人怀疑这个老实人是否真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傻头傻脑。桑丘还制订了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那地方至今遵称为“大总督·桑丘的宪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16.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拒绝
B.曹操不可卒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从吏卒从:使……跟随
D.目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军。在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军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军。
19.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3分)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孙权派鲁肃到江夏,以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孔明自动请求鲁肃带他前往江东商议孙刘联盟之事,鲁肃答应了。(《三国演义》)
B.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C.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号稻香老农,出题考众人,题目是《咏白海棠》,各作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红楼梦》)
D.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巴黎圣母院》)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3分)
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三国演义》)
B.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不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家》)
C.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
D.克罗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义教规,但爱斯美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引燃起熊熊的爱欲之火,他开始不停地跟踪艾斯美拉达,指使卡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美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气急败坏,一再重复“谁也别想得她”,并最终使爱斯美拉达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而死了。(《巴黎圣母院》)
E.老葛朗台不管作为守财奴,还是作为精明狡猾的商人,都显得特别没有人性。他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平日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因为害怕财产的流失,女儿到了23岁他也没想要给她相亲,而当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为娶欧也妮暗相争斗时,葛朗台却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诱饵,从两边捞到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然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荡荆城,伏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选自《三国志·吴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要:通“邀”
B.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出:距离
C.孤谓不辞剧易剧:繁多、繁难
D.孤亦恕之,不苟责也苟:随便
6.比较下列各句中“及”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便及大略帝王之业②及身长大③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A.①与②意同B.①与③意同C.①②③意同D.①②③均不同
7.下列对人物关系判断,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敬即鲁肃,子明即吕蒙
B.张苏,指张仪、苏秦
C.公瑾、周公即周瑜
D.曹公即孟德,子布即张昭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①公瑾胆略兼人,在三人中功业最为卓著。
②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但仍可算功过参半。
③子明“学问”“筹略”“言议”不及公瑾,而胜于子敬。
④孙权用人,能发现并看重其长处,而不计较其短处,不求全责备。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
(2)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3分)
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4分)
文学名著简答题。
(1)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玄德如此哀痛,只得应允。玄德、孔明拜谢。宴毕,送鲁肃下船。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具言其事。周瑜顿足曰:“子敬又中诸葛亮之计也!当初刘备依刘表时,常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刘璋乎?似此推调,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计,使诸葛亮不能出吾算中。子敬便当一行。”
问:周瑜的计谋是什么?其结果呢?
(2)爱斯美拉达躲在巴黎圣母院避难,想见弗比斯而不得,迁怒到加西莫多身上,叫他滚,加西莫多想让她醒悟,在夜晚唱忧伤而又古怪的歌曲,他还做了什么?爱斯美拉达又是什么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23分)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闻,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日:“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谓日:“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数百人故过候肃拜访
B.向察众人之议考察
C.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绘制
D.总括九州,克成帝业能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肃乃指一囷与周瑜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B.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C.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
D.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8.下列各句,属于孙权认为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3分)
A.①肃乃指一囷与周瑜②曹公破走,肃即先还
B.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遂任瑜以行事
C.①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②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D.①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②肃劝追召瑜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肃曾经慷慨地送了—大仓米给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周瑜认为鲁肃家财很富裕,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孙权。
B.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后,安排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鲁肃却认为袁术没有法纪制度,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C.鲁肃非常诚恳地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认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只能做到州郡长官,因此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而应早定大计。
D.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10.断句和翻译。(11分)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将军迎操,欲安所归?(3分)
②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4分)
“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5分)加试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B.聂赫留朵夫看出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玛丝洛娃。他惊奇于玛丝洛娃非但不觉得自己妓女的身份可耻,甚至好像感到满意,几乎为此自豪。
C.奇人左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怒斥曹操的奸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曹操惊倒于地,头脑疼痛不已,只好请华佗来医治。
D.玛丝洛娃与政治犯队伍的相处,内心渐渐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外貌上表现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聂赫留朵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惊讶,开始有点厌恶这么不修边幅的玛丝洛娃。
E.得到西蒙松要与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解脱了自愿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他意志脆弱时,总是使他感到沉重而古怪。可是现在,他的心情非但有些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
苦肉计周瑜黄盖()。
A.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B.美人计王允貂蝉C.连环计庞统曹操D.反间计鲁肃蒋干
A、陆逊
B、吕蒙
C、张昭
A、张昭
B、阚泽
C、程普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A、对
B、错
A、曹操
B、鲁肃
C、周瑜
A、投降曹操
B、杀了诸葛亮
C、占据长江一带并建号称帝
D、启用周瑜
A、鲁肃
B、张昭
C、诸葛瑾
D、步骘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12分)
A、孙权、鲁肃
B、周瑜、黄盖
C、周瑜、陆逊
D、周瑜、鲁肃
对牛弹琴公明仪
A.请君入瓮鲁肃B.百步穿杨孟达C.枕戈待旦刘渊D.百战百胜孙武
A、金山
B、焦山
C、北固山
D、南山
B、诸葛瑾
C、吕范
D、孙权
B、薛综
C、程德枢
A、虞翻
D、薛综
A、菱花是镜子上的装饰图纹,古代习惯用来代称镜子。
B、破镜,破禁的谐声,指开杀戒。
C、镜,指古代放于寝居室的镇宅之器。
D、这里以镜字谐鲁子敬的敬字,暗示鲁肃,指名道姓,如要动武,首先斩杀鲁肃。
A、陆绩
D、程德枢
D、以上都不对
A、二十
B、四十
C、八十
D、一百
A、淮安
B、吴郡
C、嘉兴
D、钱塘
A、大关镇
B、新渡镇
C、吕亭镇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司马光
D、苏东坡
B、黄盖
C、步骘
D、吴国太
D、吕范
()关羽佯醉,挟持着谁安全脱离东吴?
A.张昭
B.阚泽
C.鲁肃
D.诸葛瑾
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图5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5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3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11.3
48.6
40.1
29.7
33.5
36.8
三国时,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吾,子瑜友也。”在此,鲁肃所采用的寒暄的类型属于()。
A.问候型
B.言他型
C.夸赞型
D.攀认型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
A.庞统
B.周瑜
C.诸葛亮
A.关羽
B.赵云
C.周瑜
三国时期的江东四杰是指
A周瑜、鲁肃、吕蒙、陆逊B周瑜、张昭、鲁肃、张继C鲁肃、黄盖、程普、甘宁D周瑜、张昭、甘宁、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