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对于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另一半的年轻人说,纵然在婚恋市场上的消费无异于投石问路,但至少也多了一份握在手中的希望。
红网:婚恋相亲这事还是得自己来,要信奉自己,而不是花钱求心安,也不能过度依靠其他平台和组织。自己真正的主动性上来了,比花多少钱都管用,缘分和爱情来临的希望也就更大。
深度分析
(一)为何婚姻要依靠相亲
1.社交区域狭窄
从大学毕业之后,一旦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分工逐渐垂直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就直接进入了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社交范围也开始逐渐减小,最终相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
3.年轻人追求自由
伴随着经济发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自由成为了年轻人的主要追求。这个时候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将就,所以结婚也就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大量的年轻人经济独立,如果碰不到合适的人,很多年轻人就不再愿意结婚,所以才会有相亲的盛行。
(二)如何正确看待相亲
1.通往爱情和婚姻的捷径
相亲是众多途径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结婚的一种便捷途径。它能通过精准的匹配快速找到符合自身要求的结婚对象,效率相对较高。所以,面对相亲,应该有一种积极与开放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收获缘分。
2.理性看待婚恋机构
3.用好相亲这一途径
相亲是寻找另一半的一种途径而已,用好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自己的另一半;用不好,可能会侵蚀自己的价值观,还容易使缘分和爱情等纯净的东西被金钱捆绑,让金钱成为唯一衡量标准,这是全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缘分岂能用钱砸出来
当前年轻人对传统的“相亲会”不感冒,生活中也羞于表白,加上工作繁忙、压力巨大,交友范围受到限制,在一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行业,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婚恋交友服务无疑适应了当前年轻人的交友需求,各类交友平台成为与时俱进的产物。
对于单身人士而言,最需要平台提供的是丰富的交友资源。一些平台盯上这块肥肉过度开发,使原本便利化的服务演变成一套掺杂着金钱铜臭的森严等级体系。为了提高成功概率,防止无用的相亲,平台对单身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注册人士进行必要的资质审核无可非议。但当前婚恋市场鱼龙混杂,甚至为迎合时下所谓“嫁入豪门”“迎娶白富美,少奋斗十年”等思想,将单身男女以收入、职业、住房、户籍、家庭条件为标准分为三六九等,向单身人士索取不同价位的入场券(会员资格),将婚介业务变成赤裸裸的资源交易。向公众传递“交的钱越多认识的人越优质”“交的钱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大”的错误观念,违背了婚介服务的本质,也影响了公序良俗。
爱情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不能以物质来衡量。婚恋平台可以参考物质标准对人群进行分类,却无权划分人群并设置等级进行兜售。事实上,所谓的“推荐高端人士,提高相亲质量”完全是一个伪命题。爱情不是一道数学题,并非集齐所有条件就能相爱,即使通过高级会员资格获得与所谓的“白富美”“高富帅”相亲的机会,若非情投意合也难以成功,所谓提高成功率也就毫无依据可言。说白了,这种婚恋服务除了给平台带来更多的收入外,并无他用。
必须承认,如今,无论从婚恋行业的市场营收以及婚恋平台的注册人数上看,婚恋交友平台已成为年轻人求偶交友的重要途径。但重要途径并不等同于决定性途径。平台只是提供机会,是否成功还有诸多外在因素。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首要应端正择偶观,防止自己的婚恋观被社会浮躁的心态所干扰,不要给爱情和婚姻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其次需知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应脱下“高冷”的外衣,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主动融入现实的大社会,只有现实的交往,才能碰撞出感情的火花。
缘分是无法用钱砸出来的,年轻人应转变观念,毕竟花再多的钱,认识再多高端人士,也买不来感情,买不来另一半。当然,有关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对婚恋市场进行整治,引导婚恋交友平台停止传播错误婚恋观的市场行为。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婚恋回归于最简单最纯真的情投意合。